徐健
摘 要 現代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提倡高雅逸致的休閑娛樂,而水族造景以其特有的魅力逐漸成為新生活的象征。基于此,以水族造景經歷為例,從水族箱及其配置和造景材料的合理選配與處理、水族造景步驟、水族箱的維護這些方面進行闡述,讓大眾對水族造景設計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 水族造景;維護;賞析
中圖分類號:S965.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60
近年來,水族造景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具有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作用,因此,成為了大眾化的人類新寵。水草叢生的搭配,根須交錯的盤繞,游魚戲石的歡愉,構成了一幅奇妙的水族美景。這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讓觀賞者心與景融合,去感受大自然的恬靜和諧。
1 選擇水族箱及其配置
1.1 水族箱
采用尺寸為90cm×40cm×35cm的鋼化玻璃水族箱,具有硬度高、透視性好、不反光、不霧化的優點。
1.2 水族箱配置
1.2.1 過濾設備
選擇外置過濾器,過濾效率高,不占用水體,保持水族箱中水質的穩定和水色的清澈透明。
1.2.2 保溫設備
采用不銹鋼加熱棒,其體積小、耗電少、效率高、保溫性能好、經久耐用,在通電后發熱,具有自動控溫功能。
1.2.3 照明設備
使用鋁合金LED燈,節能高亮,散熱性能良好,有助于獲得最佳觀賞效果。
1.2.4 充氧設備
采用增氧泵,調節水族箱內的水質狀況,增強水族箱的動態美。
2 造景材料的選配與處理
2.1 硬景材料
白砂:用清水沖洗3遍以上,用于鋪設河流;水草泥:用清水沖洗3遍以上,起固定水草的作用;青龍石:用鹽酸進行酸洗,再用刷子刷洗,用于營造河岸,固定杜鵑根;松皮石:磨成小圓形,再用清水沖洗,作為樹上的果實;杜鵑根:在清水的沖洗下,用刷子刷洗表面,用于種植附著性水草;榕樹須:浸泡在水中,加熱使之達到沸騰,再用清水清洗,盤繞在杜鵑根上。
2.2 水草材料
選用矮珍珠、水榕、日本簣藻、青葉草、紅波、細葉鐵皇冠、莫斯、虎耳草和紅宮廷這9種水草,在加有水草液肥的盛水容器中暫養5 d,去除不美觀的枝葉,剪除爛葉、黃葉,對于過長的根,只保留1~2 cm,再用濃度為1.5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水草5 min,取出后用自來水洗凈。
3 水族造景步驟
3.1 繪制水族造景的配置圖
根據水族箱的尺寸、造景材料的相互搭配、選擇的造景構圖、所要營造的風
格意境,繪制出水族造景透視圖。
3.2 清洗水族箱
先用清潔劑清洗水族箱整體,清除污物及可見的痕跡,再用清水清洗水族箱,洗去清潔劑,使水族箱達到使用狀態。
3.3 鋪沙
將清洗干凈的水草泥鋪入水族箱底部,厚度為5~10 cm,
前(觀賞者觀賞的一面)低后高,形成角度為20°~30°的斜坡狀,在水族箱長度的1/3處空出一條8 cm寬度的曲道,用于鋪設白沙。
3.4 造景
把青龍石、杜鵑根擺放成設計圖案,榕樹須纏繞在杜鵑根上,末端垂吊著由莫斯膠粘上的松皮石。完成后,再往水族箱里加水,將水順著杜鵑根伸展的方向注入,以免弄亂鋪墊物,將水加至水族箱的1/3高度處。
3.5 種草
首先種植前景草,用水草夾夾住分成單顆的日本簣藻[1],緩慢壓入到水草泥中,確保不會漂起,用同樣的方法種植除莫斯以外的中景、后景水草。種植水草時,在前半部略稀些,后半部略密些,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莫斯則用莫斯膠粘在杜鵑根受損、連接處。
3.6 加水
加水至低于水族箱高度2~3 cm處,擦凈水族箱內、外面玻璃,再用撈網撈出水中殘葉。
3.7 安裝輔助器具
立刻安裝過濾、保溫、照明、充氧裝置,以便于快速使水體穩定,為觀賞魚的加入做好準備。過濾器為外循環式過濾,放在水族箱下面的柜子里;加熱棒平放在水族箱底部;照明燈架設在水族箱頂部;增氧泵部分安放在超過水族箱水面的高度。
3.8 養水
使水曝氣持續1 d以上,減少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并且沉淀大顆粒物質。
3.9 放魚
根據景觀類型和造景風格,放養了20條紅綠燈魚。
4 水族箱的維護
4.1 每日維護工作
8:00—9:00開燈,滿足水草光合作用需要,便于欣賞;檢查各系統運轉情況;投喂鮮活的紅蟲,查看觀賞魚及水草生長狀態;撈出雜物。
18:00—20:00檢查各系統;對水質中的水溫、pH值、鹽度、溶解氧和氨氮濃度等進行檢測;投喂適宜數量的紅蟲;待魚攝食結束,關閉燈。
4.2 每周維護工作
檢查各系統運轉情況及水草、魚的狀態;擦洗水族箱壁;清洗過濾棉;清洗魚缸內的污物;抽掉1/4的老水[2],換入調溫的新水。
5 水族造景賞析
最終的造景效果如圖1所示。作品采用了凹形構圖法,符合最經典的黃金分割法(0.618法),焦點為拱形樹根后面的三角石頭。兩棵像松樹的杜鵑根彼此對望,在紅意的陪襯下,被綠草包圍,沿著河兩岸彼此盤曲交錯,榕樹須蔓延在杜鵑根的細枝末節,并垂吊著由松皮石磨成的圓形“小果實”。遠處而來的河流從山上蜿蜒流淌下來,穿過拱形樹根,拍打著由青龍石構筑的沿岸石壁,撞擊著河中的小碎石,分支流入眼前,進入兩個神秘的石洞。整幅圖景在色彩、葉形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前低后高,前景水草采用矮珍珠、水榕、日本簣藻,中景水草采用青葉草、紅波、細葉鐵皇冠,后景水草采用虎耳草、紅宮廷,使水草搭配不顯得突兀,整體效果呈現出層次感。樹上碩果累累,石頭奇曲林立,洞穴詭秘幽深,營造出一種原始景觀,讓人大飽眼福,傳達出現代人向往恬靜、和諧、自然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韓淑清,石萬方,陳利萍.觀賞水草的造景技術[J].北方園藝,2005(3):46-47.
[2]郭志泰.觀賞水草的培植及造景技術[J].水產科技情報,2007,34(1):33-3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