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方
摘 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普遍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農產品,其安全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基于此,從農藥使用現狀及其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出發,分析農殘檢測的兩面性,探討提升農民經濟收益的有效措施,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健康。
關鍵詞 農藥殘留;檢測;農戶;經濟效益;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S48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31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DDT、六六六等劇毒殺蟲劑被大量使用以殺死農業害蟲、提高糧食產量。但隨著農作物產量的提高,過度使用農藥的危害也逐漸顯現。首先,殘留在土壤和空氣中的農藥會隨著雨水、溪流進入水循環,從局部地區影響到整個地區乃至全球。其次,殘留在糧食、瓜果、蔬菜等農作物上的農藥被人們食用后進入人體,會對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脅。此外,農戶在使用農藥時,不恰當的操作也會對農戶自身產生不良反應,造成使用者的身體損傷。
農藥殘留檢測是監測農藥殘留量的有效方法,當前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主要有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光譜法、免疫分析、生物傳感器和電化學傳感器等。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不斷提升,為人們了解和控制日益泛濫的農藥污染問題提供了技術保障。但隨著農藥問題引發的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關系逐漸緊張,農藥生產者、使用者(農戶)、農藥殘留監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關系的發展方向成為當前農藥殘留檢驗在技術之外需要面對的難題。
1 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現狀
當前,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正日益受到重視,筆者從農藥作用和使用情況兩方行分析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人們經常接觸到農藥使用的負面信息,但農藥的使用對于農業生產十分必要。一方面,噴灑農藥可以防治病蟲害,保障農產品的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合理地使用農藥可以增加產量,保障農產品產量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研究表明,病蟲害引起的農業生產直接經濟損失顯著,最多可達70%,而使用農藥可挽回的病蟲害損失接近40%,因此合理使用農藥對農業經濟有促進作用。
種植業生產中的大多數作物都會運用到農藥,包括糧食、蔬菜、瓜果、藥材。農藥的種類很多,常見的也有300多種,主要有有機磷類、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等。不同作物、不同地域間的使用農藥的種類和施用量都存在差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多根據產品特點采用不同的農藥,總體而言,集體種植的規范使用率遠遠高于小農戶。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情況明顯改觀,下降幅度顯著。1999年,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出率高達80%,2007年下降到18%左右,近幾年一直穩定在10%左右。但國家質檢數據多針對生產大戶,小農戶的農藥使用具體情況尚存在不確定性。
2 農藥殘留檢測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
農民是農業經濟社會的主體,農藥殘留檢測不可避免地對其經濟收益產生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其一,利益最大化心理促使農戶在從事農業生產時始終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而非社會效益。在農藥使用方面,較為明顯的做法就是為了追求產量而過度使用農藥,這也加劇了農藥殘留的風險。其二,受限于自身教育程度,農戶對信息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學習能力有限。他們為了規避病蟲害的威脅,通常不考慮新技術和成本較高的綠色農藥而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但由于農藥殘留檢測不合格的農作物不能被賣入市場,其原始農作物成本與培養費用都得不到回收,這對農產品經營者是巨大的損失。
此外,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還關系到農戶的信用和銷售。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食品安全事件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一旦食品安全丑聞出來,也就宣告了這個品牌的滅亡,如東北毒大米事件、陜西毒豆芽事件等,這些都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人們再也不會購買上述商品,十幾年塑造的品牌形象蕩然無存。
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農藥使用的檢測與監管,減少高毒農藥的不當施用,促進農戶轉變觀念。化學農藥雖然見效快、使用方便,但毒性更強、殘留物更難降解,勢必不利于人體健康。農藥殘留檢測與監管可以指導農戶合理使用農藥,在制度約束下正常生產,為其產品提供安全的保證,使其符合廣大老百姓的消費需求,對農戶的長久發展是有利的。尤其是當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被貼上“綠色”的標簽,得到權威的認證,其銷量和市場會被進一步打開。
3 提升農民經濟收益的有效措施
為保障農藥殘留檢測政策的實施,提升農戶的配合度和經濟收益,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合理的農藥殘留標準。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多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提升中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農藥殘留標準。中國國內的農藥殘留標準不應隨個別國家的指數堡壘隨意變動,應立足本國實際,并借鑒國際社會經驗合理地制定。這種借鑒并不意味著搬抄國際規則,而是從當前我國標準體系過于框架化而未細化的怪圈中走出來。在廣泛征求社會各階層意見和相關部門科學檢驗基礎上,建立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合理的農藥殘留標準。
其二,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監管,發展品牌農業,建立無公害示范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政府應充分發揮公共管理的職能,扶持“三品一標”農產品推廣工作,對農藥殘留合格的重點項目進行褒獎,并制定相關條例政府資金介入綠色農產品發展中。在此基礎上,政府進一步重視“三農”問題,推廣生態農園的開展和示范基地的推廣,加強農村質量評估標準,進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規范農戶行為,保障農戶經濟收益。
其三,加強農村農業教育培訓力度,提升老百姓對于農藥安全、農產品安全、農藥殘留檢驗等相關領域的認知水平。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戶的防治觀念。不必見蟲就使用農藥,對于害蟲的防治要達到危害程度才進行作業。其次,要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相關部門指導農戶較為全面地認識到本地區的蟲害問題和所從事產業的用藥問題,從源頭上控制農藥使用,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以增加農戶實際收益。
4 結語
由于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重視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不僅有利于幫助農戶取得長久經濟效益,對于樹立良好的國內外聲譽也有促進作用。合理科學地農藥使用在農產品生產中是必要的,在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得到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得到落實,政府對農戶農藥使用方面的經濟補償力度進一步加強后,農戶嚴格按照農藥殘留標準進行生產活動,既能保證生產出健康的農作物,又能增加收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