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鵬++王思宇
摘 要:在繁星璀璨的中國文化長河中,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化十分令人矚目,乃至成為讓世人嘆為觀止的文化形態之一。中國明式家具正因為自身賦予獨有的民族特征、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風俗文化、地理氣候、制作技巧以及審美意識等不同因素,使得明式家具具有特定的歷史品牌特征,本文通過介紹中國明式家具的歷史性、現代家具和明式家具等藝術形式,借鑒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并對傳承弘揚明式家具的方式進行系列探討。
關鍵詞:明式 家具 傳承 弘揚
一、中國明式家具的特征
1、藝術性
明式家具是獨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家具。明式家具具備很強的藝術性,其家具一向以樸素簡潔著稱,但凡簡潔,也并不是沒有裝飾,相反,明式家具的裝飾別具一格,其裝飾特點又以結構裝飾和純粹的裝飾兩種體現。
所謂“結構裝飾”,是指這些家具部件不僅有支撐作用,而且其本身又具有美化、裝飾作用,如家具上的牙子,劵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結構裝飾”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以線為主”,它使得明式家具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比例均勻。“純粹的裝飾”,如雕刻、鑲嵌、線形等,最普遍的是在家具的顯眼部位的雕刻裝飾,工精藝巧,構圖靈活,形象生動且層次分明,起到很強的藝術效果。明式家具的裝飾極為精致,裝飾手法以雕刻、鑲嵌為主,這也是純粹的裝飾中最常見的兩個手法。另外,明式家具雕刻裝飾圖案題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量采用帶有吉祥寓意的題材,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曲尺、連環等。
2、功能性
明式家具重視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其形樣式以便于生活和富于美感為原則,比例更為科學合理。明式家具在坐臥用具,承置用具、儲藏用具、張設用具等使用中,無一不深刻地展現了科學與美感的完美交融。如:“龜足”是安裝在托泥下面小巧的、如同龜一樣的小足,這種龜足,既有裝飾性,又起到通風的作用。
3、用材考究
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由于明式家具精于選料配料,重視木材本身的自然紋理和色澤,所以其家具在整個中國傳統家具史乃至世界家具史中都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
據記載,該時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漢族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家具”,簡稱“蘇式”。其造型優美,選材考究,制作精細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點。
二、明式家具與現代家具的應用關系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不斷地創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現代家具的發展也在中國傳統家具的基礎上不斷的演變和發展,逐步形成了滿足現代人生活起居的家具形式。
1、造型應用
明式家具整體的尺度及各部分的比例都十分講究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統一,強調了家具的形體線條,體現出了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明式家具利用木材本身的紋理,用寬窄、長短、凹凸及平面等多種不同的腳線,來增加家具的線條變化,自然而大方。
現代家具追求藝術形式與家具的實用性的并存。造型越來越趨向簡潔、明快和藝術化,不僅有美學、力學、人體工程學、仿生學以及繪畫的相結合,而且注重立體造型美,使得家具有立體雕塑的藝術效果。
2、材質應用
明式家具的用材多取于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質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紅木等,有時也用楠木、胡桃木、榆木等紋理細直的木料。這些材料色澤沉著,紋理優美,兼之質地堅硬有彈性,做出的家具質樸細膩,兼具木質肌理之美。
現代家具中的木制家具,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觸覺上,木材都是多數人造材料無法超越的。因為木紋獨特美麗的紋理,易于加工、造型與雕刻等優勢,所以木材一直為古今中外家具設計的首選材料,就是在現代家居日益趨向新潮與復合材料的今天,任然在現代家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明式家具的傳承與弘揚
傳承與創新歷來都是一種承上啟下、推陳出新的格局與形式,明式家具創新是一門綜合的學問和本領,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
1、符號形態與生活觀的傳承與弘揚
明式家具,秉承了自夏、商、周、戰國、漢唐以來造器情愫和形態范式的雛型,其情結順應明王朝建立以來較為開明、平緩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一改“楚式”矮足造型的功能與審美,擴展至“漢式”高足造型。其桌、幾、凳、床、櫥、案等均完成了人類追求平和、自由的生存觀,使人際關系滲入內涵的語意中。最終,致使明式家具以極其考究的硬木造器,呈出凝重、簡約、精巧、端莊之風格著稱于世。明式家具證明了設計反映著時代風尚的本質與精神,以及生存方式源頭既有的動力。
2、符號元素的內涵與外延
符號元素通常以設計物的本體元素而言,拆散各構件,其并無實際功能意義,僅釋放審美的元點光芒,若將其組合到椅子中,方可盡顯語意的形式外延與內涵,并具有多維自由的創造空間,這一切,與現代設計符號學探索和追求的文化與人性的至高境界不謀而和。明式家具對西方新藝術、現代主義乃至后現代思潮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3、引出的可塑空間
明式家具的成果雖然完美無缺,對后人啟示良多,但畢竟是先人在特定時代創造的歷史產物。如解構主義的打散、重構、錯位、傾斜、扭曲形式;后現代思潮中運用的反文脈、自律、諷喻、性感、調侃、幽默、流行、波普、批判理念;有機抽象現代主義的熱情與暢想等,均可以使我們將明式家具加以引伸、重組和再造,化為新形態。當然,研究方法應以人為本,以和諧自然為前題,這將促使我們更加切實有效地創造出無限地空間天地。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具有民族風格的自主設計思維,已經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的前提和關鍵。所以,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弘揚具有自己民族風格的設計文化,努力發展自己國家的民族藝術設計。而以明代圈椅為代表的明式家具設計,具有“東方流線型”的韻律美,以及穩重、優雅的造型,簡樸的裝飾風格,科學的結構比例和嚴格的尺寸要求,不僅達到了中國古代家具設計的巔峰,而且對于當今的現代家具設計而言,仍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所以,傳承明式家具藝術設計,一方面必須認真研究明式家具藝術設計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善于將明式家具藝術符號改造成符合時代精神的現代設計元素,以順應歷史的發展合時代的進步,傳達明式家具藝術設計的豐富內涵。
四、結語
中國的文人從來都沒有放棄過這一方面的“傳承”和“創新”,他們在物質與精神的“人文”橋梁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物質文化的創造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明式家具,就是這種文化的載體,它們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蘊涵在物質中的文化精神,這正是明式家具給我們留下的最珍貴的遺產和財富。
從研究明式家具的藝術性到功能性,從探索明式家具與現代家具的造型應用到材質應用,并以之作為傳承明式家具藝術設計的源頭,這種源頭是弘揚明式家具藝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明式家具藝術設計的傳承必須在保持自己原本個性的同時,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獲得符合時代的重生。
參考文獻:
[1]徐潛.中國古代傳世藝術品[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夏燕境.中國設計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3]李少林.中外文化藝術史叢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1、衛 鵬(1974,11——),男,湖北黃石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和民居建筑文化研究等。
2、王思宇(1997,12——),女 ,湖北武漢市人,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學生,專業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