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婷婷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對小學音樂的教育革新愈發重視。小學生年齡較小,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有限,很難從音樂中獲得心靈上的觸動,進而陶冶情操。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就小學音樂欣賞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音樂欣賞教學手段加以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新課程標準;研究
小學音樂欣賞主要是通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旁引導,使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給人帶來的美感,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對于音樂欣賞的教學,本質上,屬于對學生正確、健康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情感得到升華。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音樂欣賞的教育目的認知得不徹底
現階段,有為數不少的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對于音樂欣賞教學的教育目的認識得不夠深刻,當前的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是對學生愛好與興趣的培養。但是,大多數音樂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片面地認為音樂欣賞只是給學生進行精神放松的一種手段,沒有在它上面進行教學研究的價值,有個別教師甚至省略了備課環節,對于實際上課過程需要的音樂,也沒有進行精心的挑選,只是隨意地播放一些歌曲,其中大部分沒有欣賞的價值。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不到培養,還會對學生的審美觀產生錯誤的引導,不利于正確、健康審美觀的形成。
2.教師本身音樂素養不夠
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活動看似簡單,但是想要使音樂欣賞課程體現出教學意義與教學價值,必須由具有專業音樂素養的教師,精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但是,有許多小學的音樂教師,其本身并不是專業從事音樂教育的人,這些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也許未必滿足音樂教學的需要,無法發揮音樂欣賞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更談不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審美觀正確、健康的形成。
二、進行高效音樂欣賞教學的手段
1.構建與音樂欣賞相適應的教學情境
在音樂欣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年齡與性格的特點,引導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課程產生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滿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參與熱情。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音頻、視頻、圖片的展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的音樂欣賞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營造的這個教學情境,色彩豐富,聲像同步,極具魅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的心靈產生觸動,獲得高質量的審美體驗。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講述兩千年前楚漢爭霸最后決戰的名曲(琵琶獨奏起)。在音樂欣賞時,可以利用它進行音樂教學情境的構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那種悲壯與四面楚歌的情境。另外,還可以搜索一個垓下之戰的片段,播放給學生看,學生通過邊聽邊看,加深了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與心靈的觸動,從而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增強了教學效果。
2.通過合作學習進行音樂欣賞
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程開始之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根據每組成員喜歡的音樂類型,為每組選取不同類型的音樂,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小組內對音樂的交流與欣賞,最后小組之間進行有關音樂欣賞的交流,在班級學生的音樂欣賞交流結束后,作具體的總結與評價,并對學生的音樂欣賞成果進行表揚,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根據學生平常的表現選取了《勞動最光榮》《我是一個粉刷匠》等歌曲,因為教師發現,班級的學生由于家里的嬌慣,養成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于是希望通過對上述歌曲的欣賞,使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學生通過傾聽,心靈受到了觸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結果發現,每名學生從音樂中獲得的感受幾乎各不相同,有的體會到了父母的辛勞,有的體會到工人的不易等等,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可以使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進行優秀美德的培養,心靈得到了升華,進而,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
3.通過游戲完成對音樂欣賞的教學
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可以與學生愛玩的天性相結合,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通過游戲與音樂欣賞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營造趣味性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兩只老虎》時,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邊唱邊跳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完成對歌曲的學習與欣賞。
總而言之,在進行音樂欣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欣賞學習的樂曲進行精挑細選,通過巧妙的音樂欣賞教學手段,使得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情感可帶入,選取的樂曲充分體現優秀音樂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對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認知,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樓夢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2]湯小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6).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