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摘 要:繪本閱讀可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關鍵詞:繪本;教學;讀寫結合
近幾年“繪本閱讀”備受矚目,成為一種嶄新的閱讀方式深入小學課堂。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思想自由,猶如一張張白紙,沒有固定的范式印在上面,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其創意思維的“天馬行空”常常讓教師大吃一驚。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自由發揮,不受固定形式的制約?筆者認為,將繪本引入課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繪本教學的意義
繪本,顧名思義,是以圖畫為主,結合簡短、精辟的能概括圖畫內容的文字,呈現出一個圖文結合的世界。兒童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是圖形認知的敏感期。兒童在腦子里積累的圖像資料越豐富,他的想象也就越豐富,他的邏輯思維也就越縝密。繪本是兒童世界的反映,它能讓兒童捧腹大笑,也能讓兒童潸然淚下,因為兒童能從中找到觸動自己心靈的東西。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角度創設情境,充分利用繪本促進學生說話、寫話的可能性,學生從模仿到運用,不僅練了筆,也煉了心。繪本閱讀,正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打開讀寫的另一扇窗。
二、繪本教學現狀
很多教師沒有領悟繪本教學的真諦,膚淺地認為繪本教學就是用繪本取代教材內容,教學模式依然是教師教、學生學。朗讀理解、識文斷字、講述整個繪本的故事內容,最后總結啟發,讓學生思考整本書要表達一個什么主題。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換湯不換藥,學生甚至沒有時間仔細觀察圖畫,真不知繪本教學的意義何在,還不如直接在課堂上朗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故事。多次觀摩了其他教師的繪本教學實踐后,筆者發現部分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圖畫觀察不細致”“多元理解不兼容”“文本解讀不深入”“課堂提問欠技巧”“拓展延伸不豐富”等誤區,有違兒童閱讀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繪本教學淺探
著名兒童文學家佩里·諾德曼指出: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著三個故事——“文學講述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故事”。因此,教師應該沿著感受圖畫、想象圖畫、引導學生讀懂文化、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過程來教學。最后帶著自己的創意創編屬于自己的故事。
1.感知封面,激趣導入
繪本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它色彩鮮艷,構圖精美,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精妙的故事內容還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為了引發學生對繪本的興趣,使其在近乎輕松愉悅的閱讀中,熏陶美好的心靈,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更加自主、快樂、積極地走進繪本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關注封面,如《親愛的小魚》這本書的封面以藍色為背景,襯托出一個十分特別的吻:一只貓,蹲坐在水平線上,閉著眼睛,低頭深情地吻著水面,透過水面那一團團的漣漪,一條泛著淡紅色的大魚,吻著水平線上的那只貓。就我們的常識而言,魚和貓的關系應當是敵對的。因此,教師可以就封面內容設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親近文本,品讀感悟
(1)觀察,悟深意
本環節教學,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深入繪本,了解繪本內容,感悟繪本主題。由于很多教師受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很容易走上“老套路”,即一開課就引導學生讀句子,學語言,從文字中解讀文本。這時,教師要注意繪本教學的與眾不同,既然繪本以圖畫為主,教師就要讓學生先自主觀察圖畫,注意圖畫所描繪的人物及事物,從圖畫中讀出整本書的主題意義。如《晚安,大猩猩》全書文字并不多,但幽默耐讀、溫情脈脈,圖畫更是閃耀著一種卡通色彩,整個故事就像是作者用濃濃的夜色與五彩繽紛的熒光粉畫出的一個夢,既有大象、獅子、長頸鹿等動物,又有動物園管理員夫婦。動物形象讓人忍俊不禁;而氣球、小老鼠、大香蕉等一系列充滿童真童趣的細節更是能讓學生立刻融入其中。這個充滿溫馨色彩的故事,主旨凸顯人與動物的和諧。和其他繪本一樣,這個故事里隱含了很多作者設計的智慧點,還有很多相關聯的元素,只有學生細致地觀察思考才會發現故事背后的內涵。
(2)想象,激童趣
繪本中有大量的“留白”,正因為如此,我們便可以借此進行想象訓練。以《點》為例,有一段文字說:藍色和紅色混合在了一起,她發現,她弄出了一個紫色的點。我們可以請學生回憶自己的美術實踐經驗,思考還有哪些顏色可以混合出新的顏色。又如,幾個星期后,在學校的美術展覽會上,瓦斯蒂畫的點贏得了嘖嘖稱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贊美他人或者被他人贊美的經歷,想象當時瓦斯蒂具體贏得了哪些稱贊聲。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體會繪本所傳達的各種主題思想,鼓勵學生從身邊、從生活中尋找與其有關的影子,去升華自己所學。
3.聽說并重,讀寫結合
閱讀與寫作,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兩個非常重要又密不可分的內容。小學是語文教學的初始階段,對學生而言,更是啟蒙階段。如何在小學語文繪本教學中做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嘗試。
(1)繪本續編
很多繪本在結尾都會有“留白”,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續寫故事,用自己的思維為故事內容增添光彩。
(2)繪本仿編
在觀察圖畫,感悟繪本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仿照學過的繪本創編新繪本,以此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
(3)主題創編
每本繪本,都至少有一個主題,在大量的繪本閱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由此讓學生就某一主題,結合自己的認知創編繪本。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肩負著開啟兒童智慧的重任,除教材內容外,教師可設置適量的繪本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偉俊.習作教學新視角:從繪本閱讀到故事創編[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14(10).
[2]王愛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讀與寫(下旬),2015(22):9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