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地創設問題情景既是達成閱讀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發現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問題情景的創設是以情景材料為基礎、問題為主線,教師通過對問題情景材料的分析,設計問題的引導和落實,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最終達成三維目標。
關鍵詞:問題情景;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教學中,恰當而有效地創設濃郁的“問題情景”,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落實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理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怎樣才能創設出濃郁的問題情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呢?
一、根植文本,落實問題情景的根源性
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培養其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文本就是培養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閱讀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情景的創設都應該根植于文本這一載體。教師在選擇問題情景材料時,要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緊扣文本,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習目的,選擇恰當的文字材料、音頻視頻材料、繪畫、角色表演等材料來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中有效地切入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積極思維,多角度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提高閱讀效益。
二、遵循原則,提高問題情景的有效性
1.科學性。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要把問題問到“關鍵”處,其指向明確,所提的問題必須科學、正確、清楚,不僅讓學生明白“這樣提的目的是什么”,而且教師自己也要明白“為什么要這樣提”。例如,在《月光曲》中,文中一共提到三次彈奏鋼琴曲,此時教師可拋出“這三次彈奏鋼琴曲有什么關系?”這一提綱挈領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緣由及其偉大的人格魅力也就躍然紙上了。
2.針對性。首先針對問題情景材料,要對問題情景材料有效利用。其次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次針對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課程標準的有針對性問題。
3.啟發性。為了使問題情景的創設更具可操作性,教師應該根據問題情景的材料,掌握好問題設計的難易程度,力爭做到難易適中,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功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后能有一定的收獲,獲得一種成功感。
4.層次性。問題情景的創設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階梯性。對于難度較大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師要善于將它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問題之間呈現一定的難度、坡度,讓學生在經過積極思考解決了前一問題的基礎上能較為容易地解決后一問題,使學生在這樣一種層次分明的問題情景中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創設情景時多做一些鋪墊,問題細一些,由易到難,采用“小步走”的方式,做到“厚積”而“薄發”。
5.趣味性。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要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進入一種探究的狀態。例如,在上《特殊的考試》一課時,學生在理解了“特殊”的含義后,便以此為切入口,“你們想知道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嗎?”“這次考試與我們小朋友平時的考試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讓原本就充滿了趣味的寓言故事更加富有吸引力,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既獲得新知,又讓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提高。
三、注重方式,凸現問題情景的目的性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多媒體的出現,使我們的閱讀課堂如虎添翼,它能幫助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創設出其他手段無法達到的問題情景。如,在學習《學步》一課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孩子成長的過程呈現出來,再將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使學生在這種濃郁的情景中積極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父母對自己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2.利用故事創設情景。教學中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也能創設出濃郁的問題情景。尤其是對于敘事性較強的文本,教師可根據文本內容將其提煉成一個小小的故事,用這個經過提煉的故事來創設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利用生活事例創設情景。“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利用游戲創設情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正道出了教學中激發興趣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通過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來創設情景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如,在教學《誰說沒有規則》一文時,我組織學生做了一個“傳口令”的小游戲,教師把口令說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聽,然后由他依次悄聲地向后面的同學傳達,通過游戲讓學生既明白了游戲過程當中要遵守游戲的規則,更讓學生感悟到在生活當中不論做什么事都應該遵守規則,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時也能水到渠成。
四、營造氛圍,強化問題情景的長效性
1.優化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從根本上優化師生關系,對每個學生都充滿信任和期待,能讓學生從中得到鼓舞和力量,在學生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樂于接受”的心理優勢,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思維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2.優化評價機制。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見解,對學生的各種見解要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于正確的及時肯定,片面或者是錯誤的要給以引導,明確指出什么地方理解有偏差,用恰當的評價語激勵學生深入地進行思考“再深入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會更精彩。”既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鼓勵其進行探索。對于學生的回答盡量做到“慢”“等”,細心地聆聽,耐心地等待,不讓一個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帶著遺憾坐下。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一切從學生的“學”著手,找準切入點、遵循規律、符合原則,就能創設出開啟學生思維、張顯學生個性的問題情景。
作者簡介:李勇,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現就職于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小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