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孟強
摘 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敏捷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基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數學教學工作的良好發展。將淺析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并提出個人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教學工作;學習習慣
新課改主張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化、自主化與靈活化,提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但是,當前的數學教學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在簡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使用激勵評價教學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三個方面來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數學教學工作的現狀問題
目前,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尚且存在這樣一些問題,即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發生脫節,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低,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嚴重失衡。當前的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不足,不利于提升教學改革效率。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工作時所使用的語言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明顯的裂痕,有58%的學生認為學習數學和生活沒有關系,由此可見,大多數教師沒有在數學教學中融合實際生活因素。其次,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和動力,上課不認真聽講,懶于獨立完成數學作業。另外,當前教學改革力度在不斷加大,而教學質量卻相對低下,甚至出現負增長現象,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學方法有待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不正確。
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師首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為學生設計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來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化學習環境由六大要素組成,分別是教學課題與目標、教學模式、教師的專業技能、學生的接受能力、師生之間的配合與互動、講與練。教學課題與目標是指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新課改的要求確立本節課的主題活動,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則是指在開展自主化數學教學時所形成的教學準則;教師的專業技能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傳授能力、講解能力和教學方法;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年齡、心理、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確保學生能夠積極接受所學的知識;師生之間的配合與互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師要加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勇于提出問題,探討學習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講與練則要求教師要精講教學內容,讓學生練習做典型的數學習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習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環境中認真聽課,做好課堂筆記,盡可能獨立完成每一道習題,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總結學習經驗,改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自主化教學效果。另外,教師理應精心為學生設計多種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敏捷的數學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多種解題方法,編撰應用題,描畫圖形,或者用平面圖形和多面體搭建城堡、房子、花園和金字塔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科學使用激勵評價教學法
教師必須重視激勵評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端正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激勵評價教學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課堂互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分層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對學生的回答結果給予相應的激勵和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維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數學作業中使用激勵評價,批改作業時注重采用多樣化激勵評語,像“認真學習,繼續努力”“你有很大的進步!老師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等,用富有親和力的評語來引導學生逐步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
教師應注重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為學生開展各種高效課堂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解應用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各方面的數學因素,讓學生解析應用題、編寫應用題或者完善應用題。數學應用題屬于綜合性數學題,容納的知識結構層次相對復雜,教師可以細化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其次,教師應該為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與正確的學習意識。另外,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要注意作業的科學性和層次性,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為學生列舉獨立完成作業的流程,仔細閱讀數學教材,解析數學習題,畫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作業,從而引導學生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使用激勵評價教學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動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數學教學工作的良好發展。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