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廣萍

當今的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也逐步趨于多元化和先進化,教師想要構造先進的數學教學課堂,就必須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手段,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教師可以依照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改造和完善,研究教學對策和手段,優化課堂。
一、有效結合數學知識,提高“時效性”的課堂效率
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小學生剛接觸到數學這門復雜的學科,教師應引導學生努力尋求解決辦法,并積極改正,不斷探索數學的新領域,愛上數學、學好數學。教師要合理地選用教學題材,配合課本內容教學,在例題里充分融入數學知識,才能提高課堂的“時效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緊跟老師的課堂節奏。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例題很關鍵,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地結合到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進行解決。例題就是根據課本里的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理解和認識,配合生活實際中的一些應用,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網上搜尋新穎的教學例題,鍛煉學生的做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師在教學《菱形的性質》一課時,就要充分結合數學知識,發揮課堂的時效性。例如:
在菱形ABCD中,AC和BD分別是菱形的對角線,求圖中線段分別具有的性質。根據課本理論,我們可以知道,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即AC⊥BD,且AC與BD的交點平分線段AC和BD,而且根據菱形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殊圖形,我們又可以得到AD∥BC,AB∥CD,由此完成了解答,從這道例題可以看出,教師要充分結合數學知識,才能構造有效的數學課堂。
二、合理組織數學活動,優化“豐富性”的課堂內容
小學階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學習階段,小學生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一切新事物的好奇心,老師要抓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特點,配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合理組織數學活動,豐富課堂內容。由于學生對數學這樣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還缺乏許多實戰經驗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構造多元化數學課堂的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把當代先進的科技教育技術有效地運用到數學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為將來更高深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某城市一周的PM值測定數據為:50,40,74,51,37,50,42,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數據按規律進行排序,由眾數和中位數的知識得到眾數為50,中位數為42,根據這道例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構造出新題目,采用的數學數據可以是學生的身高、一天中的溫度等,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豐富學習內容,鞏固學習基礎。
三、注重探究數學方法,完善“有效性”的課堂模式
數學是一門復雜的理論學科,要求學生把數學知識和實踐問題相結合起來學習,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感知力需求特別高,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技巧和能力,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完善課堂模式,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太老套,教師過度依賴課本,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培養,解題速度得不到鍛煉,“循規蹈矩”的課堂模式嚴重阻礙了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質量大大下降。因此,教師一定要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探究出新穎和高效的教學方法,優化數學教育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獨具一格的“課堂盛宴”。教師一定要時常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推陳出新,淘汰傳統的教學方法,避免出現教學漏洞和缺陷,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課堂體驗。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教學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體現現代化的教學意義,符合當今的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例題教學時,要適當地加大例題的難度,引發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激起學生的熱情。
總之,要想構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要時常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合理組織數學活動,優化教學手段,有效結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讓學生全身心綜合發展,鞏固數學基礎,學好數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