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燦
摘 要:講評課沒有一種像新授課那樣相對固定的模式,這就造成了講評課的隨意性,導致無效或低效講評課的出現。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要我們做到備課充分、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教學方式靈活多變、答題方法指導到位、關注教學細節、反饋練習有效,講評課一樣能上得精彩。
關鍵詞:講評課;有效性;情感
馬赫穆托夫認為:課的結構是作為一種有益的組織活動,作為一種指示和標準理論而被人們理解和應用的?!敖虩o定法”而有“法”,每種課型都有它的課堂教學體系,否則課堂教學中就會帶很大的隨意性,導致課堂結構松散,教學目標不能落到實處。筆者通過嘗試發現,講評課也可以像新授課一樣,確定一種課堂教學結構,只要做到:備課充分、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教學方式靈活多變、答題方法指導到位、關注教學細節、反饋練習有效,講評課一樣能上出彩。以下是我對有效講評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
一、課前準備
(一)評卷客觀、公正,同時滲透情感因素
每次測試后,由于時間緊迫,因此在批改中少了評分標準的思考,多了隨意性。試卷講評后,有位學生拿著兩份試卷找我(雖然不公開學生的分數,學生自會比較。),語氣中帶著極大的不滿:為什么同樣的解題方法,錯誤相似,我得2分,他得3分?雖一分之差,但學生不允許自己辛勤勞動成果得不到應有的肯定,我向學生道歉并修改了分數。通過此事,我認識到:評卷公平的重要性。一次教研組會議上,一位老師提到,在平時學生作業的批改中,他偶爾寫上一些激勵的話,感覺學生數學學習中多了一份熱情。因此我便嘗試在測試卷的批改過程中滲透一些情感因素。學困生突然考好了,在試卷上寫些肯定的話,好生考差了,寫一些激勵的話,向學生指出優點和不足以及后續學習努力的方向,這等于又給學生上了一課。試卷批改后,為使教學有針對性,課前一定要做好分析。
(二)做好統計分析
1.定量分析
考試后,學生最關心的是分數,因此教師應該統計好平均分,每個分數段中的人數,高分層的學生。
2.分類統計,定性分析
首先對試卷上的題目按照考查的知識點進行分類,便于講評中按知識點歸類講評。其次按題型和題號將錯誤學生的姓名、典型錯誤、獨特解法等分別進行統計,從而了解學生對每種類型題目的掌握情況。
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對學生普遍性錯誤出現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學生會在這道題上出錯?為什么課堂教學中提到的方法學生未想到?為什么作業中做過的題目在考試中還會出錯?……”便于下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如果課前對試卷的分析不到位,其結果是:課堂上教師津津有味,學生昏昏欲睡。
為讓學生保留一份新鮮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講評一定要及時。
(三)講評要注意時效性
考試是學生獨立思考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有很多思維的火花,如果不能及時交流,火花會很快熄滅。就學生來說,由于剛考完,試題比較熟悉,他們不僅急于想知道得分,更急于知道答案。在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下,及時講評試卷,效果會更好。從教師角度來看,剛閱完試卷,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有較好的掌握,此時講評試卷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做好課前準備,才能保證我們的講評課有效性。
二、課堂實戰
我把講評課歸結為教學六段式:試卷評析—學生自評—討論改錯—師生合作講評—糾錯歸納—反饋練習
(一)試卷評析
公布定量統計結果,將自己所教兩個班級成績并排羅列,讓學生自己評判在考試中的位置,教師不排隊。橫向和縱向對比后,對考好的學生和班級,提醒保持清醒狀態。對考差的學生和班級,鼓勵向前跨越。將定性分析結果與學生分享:考查了哪些知識點,緊扣教材的題目有哪些,考查雙基的有哪些,哪些是綜合能力測試的題目,讓學生明確單元的重難點,更好地把握新課標要求。
(二)學生自評
選擇有代表的學生發言,對答卷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小結,著重思考三個是什么:成績和經驗是什么;錯誤和教訓是什么;學習此類知識的關鍵和規律是什么。這種自我評價的意義有三:可以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能有效克服“答卷到手,只看分數”的不良習慣,逐漸培養學生重視自我評價的良好學風;可以為聽好老師的講評做好鋪墊。
(三)討論改錯
每次試卷發下來后,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自己錯在哪,此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先讓學生自己改錯或互相討論改錯,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學生們在討論中能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吸取經驗,把握規律。課堂時間有限,為保證課堂時間更有效的應用,我通常在課前一天把試卷發放,本環節讓學生在課前完成。
(四)師生合作講評
從課前學生的改錯中,收集不會解的題目,結合課前試卷的分析,教師講評貴在一個“精”字,即精于選題,精于點撥,精于引導。突出重點,體現剖析錯解,修正錯誤,強化正確信息的功能,做到“少、精、活”。根據答題情況,選取適當的講評方法,要做到評析方式多樣化。
(五)糾錯歸納
講評后為及時鞏固所學,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錯誤進行補償,哲學家波普爾說:“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發現的方法就是試誤法?!睘榱俗屛覀儚腻e誤和挫折中變得聰明起來,我們可以讓學生把錯的試題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并把典型錯誤的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以便后繼學習以及復習考試的使用。
參考文獻:
郭建耀,閆禎.有效學業評價[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0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