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軒
摘 要:在學校管理實踐中,教師的管理是全部工作中的關鍵和核心點。實現有效的學校管理,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能力,方可提升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分析了小學目前的學校管理狀況,并基于此闡明學校管理中所需貫徹實施的激勵制度,為管理人員實現高效的學校管理獻計獻策。
關鍵詞:激勵制度;學校管理;教師
學校管理的內涵和外延是極為豐富的,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人的管理。本文通過闡明運用激勵制度,實現對學校工作有效的管理。教師是管理中的關鍵,因為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和教師密切相關。小學教師是中國義務教育的根基,所以,怎樣調動小學教師的工作創造能力與積極性是每一個小學學校管理者應當深入思考的課題。目前,伴隨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對小學教師的激勵制度亦需要相應做出改變,在人本理念面前,探討小學教師激勵的制度及其實施途徑,是個極具意義的課題。下面筆者就來談一下激勵制度對提升小學學校管理的效果,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小學學校管理的情況
1.機制不健全和理念缺位
在目前的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實行的是領導全權負責,然而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卻面臨話語權缺失的尷尬地位。我們不難看出這對于學校與學生的進步是不利的。
2.缺乏專業、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
在當今的小學學校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沒有健全的管理機制,在此間又以缺乏科學的激勵制度為關鍵。目前的管理難題是教師沒有工作激情和缺乏系統規劃地開展教學任務。這就進一步造成學校管理工作的混亂和管理成本的疊加。
由此,我們需要從教師這一切口進入,建立健全的激勵制度,實現高效的小學學校管理。
二、巧用激勵制度,健全激勵體系
1.物質鼓勵與精神滿足協同跟進
依據馬斯洛需求原理,人的需求有層次之分并彼此交匯,但可以大致分成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們的激勵制度需從這兩大模塊著手。物質激勵顧名思義是通過物品與現金等方式開展獎或罰,進而影響老師的行為方式。精神激勵的內涵很廣泛,包含表揚與肯定、期望與模范作用,當然也有批評和責備等。物質層面往往被歸為提升老師創造積極性的外界驅動力,而精神層面的則是內在原生動力。現今,很多小學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需求認知模糊,一刀切地持有“老師執教的目的僅限于獲取薪酬”的觀點,所以,一味地重視薪酬的作用而疏忽了老師的情感滿足需要。然而,此舉對于教師授課質量的提升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事實證明,唯有協同實施物質與精神的激勵,才能獲得最佳的激勵成效。
2.“肯定激勵”與“否定表示”需持之有度
肯定的激勵即為獎勵,而否定的表示即為對某種行為的約束。小學管理者對學校管理要做到賞罰分明。要貫徹賞罰有度、有據,首先學校的管理者要根據有關部門與學校的現實狀況制定科學的行為準則,對教職人員的操守要有具體的肯定與否定規范。誠然,每一位老師都希望獲得肯定的激勵,小學老師的薪酬福利等較為穩定,假若僅僅是強調肯定的激勵方式,老師等教職人員則會習慣于獎賞,并且不斷提升自己的期望值,使得肯定激勵的邊際效用迅速遞減,從而沒有發揮應有的激勵效果。因而,管理者需同時采用否定的約束力量,消弭教職人員的僥幸心理,進而幫助老師克服錯誤的行為。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應以肯定激勵為主,否定約束力量為輔。
3.個別獎勵與團體激勵要兼顧周全
個別獎勵乃是以單個的老師為獎勵對象,滿足個人的個性化需求。而團體激勵則是把全校的老師視為完整的群體進行獎勵。個別獎勵強調的是老師個人的努力與成就,可以激發老師的創造性能力與積極性,而團體激勵則關注全體老師的協調作用和貢獻,有利于加強老師的集體觀念,促成教育教學的合作。在小學學校管理的工作中,管理者需善于將個別獎勵和團體激勵綜合起來,激發個體的積極性與提升團隊的專業性和整體素質,加強協作意識,共同為高效教學質量服務。
4.外界鼓勵和自我激勵不可偏廢
外界鼓勵強調的是外界驅動力量對人的鞭策。而自我激勵屬于教職人員積極地和自己所具有的消極面做抗爭,將心里潛藏的完善自身欲念轉換成不懈的實踐努力,這是發揮老師工作積極性的最佳方法。外部鼓勵的好處多多,像人際交往激勵有益于促成優良的工作氛圍,而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能夠適應老師各式各樣的需求。但同時我們亦需看清其局限性。比如,管理者規定一個任務要求老師們去完成,將完成的質量與效率作為評判老師工作成效的標準,這樣雖能夠讓老師盡力完成任務,然而這些努力并非發自內心的欲念,強制的意味極濃。所以,管理者需把外界鼓勵和自我激勵平衡起來,方能做好學校管理工作。
總之,在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需要重視激勵制度的健全,在人本理念盛行的當今社會,需要采用各種方式與策略,方可收獲最佳的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趙金虎.淺談加強小學學校管理的策略[J].新課程(上),2016(10).
[2]王憲茹.“以人為本”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