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森
農(nóng)村小學生由于受地域條件的限制,他們視野不開闊,閱讀面較窄,閱讀量偏。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特閱讀能力,注意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的要求極不相符,無論是語言的積累還是文字的表達,農(nóng)村小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度的匱乏。這就需要我們農(nóng)村小學語文老師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廣大農(nóng)村小學生能博覽群書、吸取名家語言之精華。以期達到拓展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升華他們的情感、豐富他們的知識。
一、農(nóng)村小學課外閱讀活動的現(xiàn)狀
家長的知識水平,經(jīng)濟能力往往決定著對子女的教育方式與方法,利用多次的家訪我了解到農(nóng)村的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樂觀。
1、農(nóng)村學生缺乏讀課外書的意識
農(nóng)村學生對課外書的占有極少,學生中非常渴望閱讀和渴望閱讀課外書的同學一般只占三分之一或稍多一點。除少部分學生特別是教師子女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外,許多學生完全沒有讀書的意識與習慣。他們中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更有學生拿到手的書翻動幾頁就隨手放下,而原因往往是看不懂,沒興趣。
2、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
在農(nóng)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庭中,由于家長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即使有家長重視課外讀物,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較小也會變得很小:在家長和小學生的頭腦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80%的家長給子女買的是優(yōu)秀作文籍,形成了優(yōu)秀作文等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長期以往,學生漸漸對閱讀失去了興趣。而全班只有極少數(shù)教師子女有良好的閱讀課外書的良好習慣,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均比其他學生出色許多。
3、教師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zhuǎn)的模式
由于學校評價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他們中許多人怕看課外書影響到課文的學習,浪費時間,很少鼓勵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看一切有益的書籍,而有的教師即使有這方面的意識卻抽不出時間去這樣做,他們被批改作業(yè),備課,寫教案占去了大部分時間。這樣的現(xiàn)實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jié),造成課堂所學的方法無用武之處。反之,也影響語文教學學生思路狹窄,難以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所以很少有人能放開手腳去做為了學生終身有益的課外閱讀活動,這樣的氛圍如果能得到撥亂反正有待于教學評價對這方面作出適當?shù)目紤]才會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下面,我就簡單談下一下我自己是如何開展語文課外很多的:
根據(jù)小學生認識特點 激趣引導。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jù)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少兒電視節(jié)目的認知特點,鼓勵他們課余時間多看動畫故事。同時自己也到書店、網(wǎng)上購買或下載誦讀的音頻、視頻材料、利用晨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看視頻,聽誦讀。那生動的畫面、曲折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誦讀對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心靈的共鳴和興趣。每看完一則故事,我都輪流讓學生上臺復述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并予以獎勵,學生積極性都高,看得十分專注認真。
小學生課外閱讀形式一定要多樣性,不能千篇一律,才能使學生閱讀興趣長久。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我不僅采用學生薦讀、分組互讀、分角色誦讀等多種形式,還利用了表演、吟誦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
二、推薦學生適合的課外書
1、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
比如當學生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活動或不良思想傾向時,我就會找相關的書籍進行思想教育動員,如:每年學校舉行的春運會、冬運會。結(jié)合集體訓練情況,當學生出現(xiàn)畏難、怕苦的情況時,我就選擇《長征故事》、《奧運金牌背后的故事》這樣的文章讓學生閱讀。這樣就會激發(fā)他們的熱情,鼓舞他們的斗志,發(fā)揚拼搏進取精神,在比賽中全身心投入,最后取得驕人的成績。
2、要與學生心靈相通
小孩子天生好奇、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科幻故事、童話故事,雖然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虛構(gòu)的,環(huán)境是假設的,情節(jié)、事件也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但幻想中往往寄托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nèi)心的精神追求,有的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這對于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這種閱讀既能凝聚他們內(nèi)心的正能量,又能唱響社會的主旋律,引領他們健康成長。所以我經(jīng)常推薦學生們多讀《安徒生童話》、《太空歷險記》、《阿音木》、《魯賓遜漂流記》等作品。
三、活動開展的方式
1、讀國學經(jīng)典 做文化傳人
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這些詩句與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心靈世界很接近,容易產(chǎn)生共鳴。所以應多選一些國學經(jīng)典,如“唐詩宋詞”,“名家名言”讓學生閱讀。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和精神修養(yǎng)。
2、結(jié)合課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寫景的文章,可以選擇其他寫景文章來讀,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既可以選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來讀,也可以用生動介紹自己家鄉(xiāng)景點的文章來讀,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這樣的閱讀,用課文這個“點”擴散成一個較大的“面”,學生的語言積累不斷增加,領悟能力也不斷提高。
3、擴展課外閱讀的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于書本。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展學生閱讀渠道,雖然農(nóng)村學校由于地域條件有限,但老師一定要結(jié)合農(nóng)村學校實際情況,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
4、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度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就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5、開展閱讀評比
小學生情趣不穩(wěn)定。為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
我利用晨讀課、語文活動課、班會課,開展“小小演講家”、“詩文朗讀比賽”、“好書伴我成長”等活動。這些活動交流不僅反饋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很好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