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紅
在語文學習中,離不開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學習,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四方面應該并重,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教學中不容忽視。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是接受系統教育的初期,只有在小學階段就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才能夠學生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打好基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1. 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1.1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全新思維
傳統觀念認為,小學生閱讀水平只要達到識字詞、流暢讀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標準,要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但要掌握字詞,并且還能夠對語言進行運用,同時還要求在閱讀中興趣得到培養、性情得到陶冶、思維得到創新。這種新的標準不但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當打破傳統觀念,明確認識新課改的要求標準,形成全新的思維。要轉變觀念,樹立全新教學思維,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的完善教學理念,改變陳規陋習,時刻以新標準提醒自己。
1.2豐富專業知識,注重授課技巧
教師應當抓好基本功,不斷進行充電。語文閱讀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師專業知識的環節,一方面,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比如,對文章背景知識、作者的相關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欽佩感,這有利于學生與老師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特別注重授課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育已經被淘汰,老師應當注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教課技巧,不斷的啟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
2. 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1做好閱讀準備工作,調動興趣
萬事開頭難。對于閱讀教學工作亦是如此,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可塑性強,所以,閱讀前的導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開始前,如果教師能夠增加些對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的趣味性講解,那么就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充滿期待,在懷著興趣的情況下,閱讀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自然閱讀水平不會有所提升。閱讀前的準備工作,體現為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文章的背景等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入手,聯系課文的內容,引發對課文學習和積極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學生對課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成功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2.2注重采用現代化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的教學環節的應用也愈加普遍。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時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一成果,通過投影、視頻播放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新教材在設置上增加了許多圖片,這實際上也是啟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多利用現代化設備,制作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聽資料,圖文并茂,聲色具備,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因此,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興趣,閱讀學習過程就不會那么枯燥,不會成為一種負擔,相反,閱讀的過程會使學生興致盎然,成為一種享受。
2.3巧妙設置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提問也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適當的提問方式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自信心,對于困難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比如,對于困難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在課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并給其以鼓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有自信心,同時還啟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后根據其回答問題的程度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課堂提問的巧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為,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2.4靈活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興趣
只身臨其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并記憶深刻,對于小學生尤其如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情境表演,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故事情節,一方面培養了其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另外,注重課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學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鳴的好方式。通過有吸引課件的播放,將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能夠激發起閱讀的興趣,潛移默化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3.注重教授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強調了方法遠比學到的知識本身重要,有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不斷的獲取知識,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夠使其擺脫過分依賴心理,從而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自主學習的方法有許多種,比如,老師可以調動學生全方位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在閱讀中手、眼、口并用,在獨立閱讀中帶著問題讀課文,將有疑問的用筆劃下來。又如,時常開展一些課文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各抒已見,老師則對學生的基本價值觀進行引導,對于有創新性的想法要加倍支持和鼓勵,在這樣無拘無束的討論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到發揮,其思維才能得到拓展。要落實孩子的主體地位,關鍵是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老師都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鼓勵其積極獨立思考問題。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