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蓮
【摘 要】針對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從英語課堂教學、學困生個別輔導、家庭教育指導三個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大家共同分享。
【關鍵詞】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研究策略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已經有十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似乎遵循著這樣一條軌跡:從開始的新奇、學習欲望強烈、感興趣到逐步失去興趣和信心進而到反感最后放棄。于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且這種現象在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的體現尤為明顯。這種情況下。如何盡可能地縮小學生間兩極分化的差距就成為了擺在我們每個小學英語教師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基于英語課堂的指導策略研究
通過調查、訪談和教育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課堂中教師如果總是一貫地只關注尖子生,必然就會埋下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禍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改變一貫的錯誤做法,抱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進行教學設計和操作,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不放棄、不拋棄每一位學生,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立足于“抓兩頭,帶中間”,制定了“5+25+5+5”的教學模式(即5分鐘課前展示,25分鐘完成教學目標,5分鐘拓展,5分鐘關注學困生),而且在操作中有意識地對各個環節和任務進行“分揀”,對學生“量體裁衣”,多給中等生、學困生創造展示機會,多對他們有所傾斜,讓中等生、學困生在課堂中不斷有體驗成功的過程與感受,重拾學習興趣和信心,產生學習欲望。
1.制定分層目標,實施分層教學。學生之間的差距確實不容忽視,有的學生可以拿到滿分,而一些學困生卻只有二三十分。學生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反思: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是否考慮到了學生之間的這些差距?在學習目標設定時是否也應注意分層?對于學困生,對他們的要求開始就應降低一些,逐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進步相應提高,這樣才能讓學困生覺得自己沒有被班級和教師拋棄,才能讓他們覺得“原來學習真的沒有那么難”。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整合教材、進行目標的設定時都要考慮到中等生、學困生的情況,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除了教學目標的分層外,我們更多是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并多次組織教研活動實踐研討。我們得出:復習導入環節多讓中等生、學困生表現與交流;新授環節單詞教學仍以學困生為主,幫助學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單詞發音、拼背等,優等生在運用方面多做示范和解答,帶動身邊的學困生一起進步;綜合操練環節,基礎詞句學困生優先,主題對話交流等大活動通過兩人或小組活動形式帶動學困生一起參與。課堂中這樣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團結與合作的力量,看到了實際上很多中等生、學困生蘊含的巨大潛力,只要找對了思路與方法,讓她或他能夠跟上教師的步子,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成績。
2.采用合作學習策略,提高整體學習效果。合作學習模式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但在實踐操作中一定注意以下四點。(1)分組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應注意搭配,考慮到學生性別差異、語言學習能力、英語知識水平、班級影響力和號召力等多方面因素,再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而且可以進行任務和角色的更換,提升小組成員的素質,保證全員參與。(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合作學習時大家總會發表不同的意見,傾聽別人發言能使自己從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倡導學生“多思”。(3)任務布置要合適。任務難易要適當,應確定在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這樣才具有挑戰性,太過容易的任務無合作的必要,太難又會挫敗學生的積極性,效果大打折扣。(4)評價激勵要到位。對中等生、學困生的學業情況要進行有效的評價,這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英語學科針對兩級分化現象問題進行個別輔導的指導策略研究
對學困生要注意鼓勵,針對性地采用低起點、多重復、小步子的策略,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分析自己,學會進行試卷分析,學會建立和使用錯題集。我嘗試讓學生認識自己,認清自己,之后努力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發展自己。我的做法是先教會學生建立錯題集,指導學生學會進行錯題記錄和使用錯題記錄。具體步驟有四步:(1)抄原題;(2)抄錯題;(3)寫清錯題原因;(4)寫出正確的答案。這是一個學生真正認識錯誤到改正錯誤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將這幾個步驟都寫好,就足以看到學生的認識是深刻的。當然,錯題集建立的初始時候,學生是感覺有一定困難的,可能不會記,這時教師千萬不能著急,一定要做好指導,當學生學會建立錯題集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并且形成習慣。當然,學生做好記錄后,教師一定要逐個進行查看,及時了解學生認識的深度和準度,并做好監督。當學生整理好錯題集一段時間后,就要求每個學生針對自己的錯題出一張考卷,檢驗他們是否真正搞懂錯題,若再有同樣的錯誤再次重復上面的步驟,反復記憶并完成相應配套小練習,過幾周再做一次,一直到搞懂為止,努力做到某位專家說的:“作業之后要全對,考試之后要滿分”。總而言之,要鼓勵學生的點滴成果,激勵他們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不斷進步,縮小落差。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策略
由于家庭因素在教育中所特有的影響,無論家長的文化水平如何,他們對子女的學習要求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之一。但學生的家庭情況多種多樣,因此針對不同的家庭情況,我們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1.和家長勤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針對那些調皮的、比較“懶”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及時和家長交流,獲得家長的支持,不讓他們鉆空子。
2.指導家長重習慣培養,幫助解決具體家庭教育問題。有的家長想幫學生,但能力有限,技巧欠妥,甚至大打出手,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幫助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不混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家長配合學校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書寫習慣、復習習慣、良好的做作業習慣等。
以上是筆者在研究和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看法,望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