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穎
【摘 要】近年來,新課改在全國大范圍內的實施,老師作為新課改實施的主體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反思工作。為了達到新課改預期的目標,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要一改以往老師直接將答案交給學生的教學模式。老師要將問題的重點放到啟發(fā)學生思維方面,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新課改的目標,教師的主導地位才能的到體現,學生的課堂效率隨之提高。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設計
新課改要求頒布以來,各學科的教育工作者都改變應試教育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到提高課堂效率上,尤其是擁有大量理論知識的政治學科,以往老師都將問題答案直接交給學生,學生充當的是記憶工具的角色,師生之間沒有良好的互動,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想要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盡量吸引學生注意,因此,課堂問題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尤其重要。好的課堂問題設計能夠在解決學生困惑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達到學生能夠將知識靈活運用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紹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課堂問題設計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多角度設計問題
政治課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這門課程的時效性極高,幾乎緊隨時代步伐,是學生必須了解的一門課程。學生必須跟隨時代腳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政治課真正的價值。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講述與教課內容相關的時事新聞,課程的趣味性就會大大增加。另外也可定期提供給學生報紙、雜志等讀物,提高學生對實事的重視。這樣老師在講到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實事時,學生也有共鳴,師生之間的互動會漸漸頻繁。
例如,老師在教授“多樣的世界文化”這個課程時,教材提到奧運會中的多種體育項目等內容,這讓學生了解到世界文化有差異,只有世界文化存在各式各樣的差異,各國才能在互相學習中進步。比如通過介紹世博會,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國文化差異,此時老師可以提出一下問題。例如,如果你當選為世博會的志愿者,說出你做志愿者的理由以及你會當選的原因。
通過不同的問題將教課的內容慢慢滲透給學生。以故事的形式授課會吸引同學的注意,而且故事的內容比較生動,便于學生接受和記憶。從多個角度引出教授內容,方便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拉近了師生距離。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也讓政治課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主要的目的是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過程中要將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在內,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循序漸進。如果老師一味設計太過簡單的題目,學生學習起來毫不吃力,簡單的問題不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學生對政治這門科目會漸漸喪失興趣。如果老師設計的題目普遍較難,學生對大部分問題都答不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挫敗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降低,甚至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因此,老師在政治課堂上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一點即通,這樣的做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例如,學生在學習經濟生活內容時,對于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不太理解原因是不了解其表現形式。此時,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說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這樣的提問方式太過抽象,或造成學生無法理解的局面。讓抽象問題被學生理解的方法是將問題具象化,在價值規(guī)律的問題上首先問學生價值問繞價格波動的原因以及波動中心是什么。再問學生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在解決的這幾個問題后再提出以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商品交換有怎樣的趨勢。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回答起來并不吃力但是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提問學生會了解到等價交換的概念,同時了解了價值規(guī)律波動的狀態(tài)和波動原因。
通過逐步深入的提問模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以及能夠通過逐步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三、問題之間要有連貫性
問題的提出除了在縱向的難度要有遞進之外,橫向上的跨度也要掌握好,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有連貫性,緊扣教學中心,知識與知識之間要有銜接,這樣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網才會更密。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之間沒有橫向跨度或者跨度太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開發(fā),他們會覺得每個問題的答案都差不多,沒有挑戰(zhàn)性。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跨度太大,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問題的跨度,找不到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挫敗感,這很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老師必須重視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連貫性,讓知識在循序漸進中被學生接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商品的基本屬性這個課程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更通俗的理解商品屬性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列舉兩種可以交換的不同事物,提出為什么兩者需要交換、兩種不同的事物為什么可以交換、交換的實質是什么等問題,一步一步將學生帶入深度知識,學生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后學習的積極性隨之提高,求知欲也隨之增長。
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連貫性,學生在各個問題之間能夠充分思考,長此以來,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他們學會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老師的任務是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到知識,并且能夠把知識熟練運用。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帶著問題聽課,上課時認真聽課,解決老師提出的每個問題,帶著問題下課。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又要給學生思考更深刻問題的空間。總的來說,解決任何問題都要通過思考,這也是學生解決難題的動力。老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當結合教材、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接受能力等因素,全面考量后進行授課。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問題的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知識廣度和深度。這樣,高中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其實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