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凡超
【摘 要】精巧的課堂提問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以“疑”作為紐帶的動態學習體系,把問題設置作為出發點,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力求由潛入深,由易到難,問題設置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提問方法
精美的課堂提問,問得巧,問得準,才能啟發學生,讓學生答得妙、答得全,答出物理課堂的無窮奧妙。同時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長時間處在思維的興奮點上。有的老師上課時只注重自己講,平鋪直敘,不設置一個問題,一味地“滿堂灌”,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即使偶爾提問,也是低級的、重復的發問,依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于是時常聽學生說:上課我能聽懂,可一做題就錯。老師抱怨:我講過很多次了,強調過很多遍了,講得很透徹了,學生解題時生搬硬套,思維混亂,這些學生還能怎么辦呢!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缺少精美的課堂提問,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一個知識點,從不同側面提問,從不同的角度提問,效果往往會不一樣。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形成,設置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上,集中到特定的現象,概念或專題上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導入時提問
新授課教師所講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續、發展和提高。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根據新課內容正確設計導入性的提問,就能將舊知識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上來,這就是所謂的"溫故而知新",使學生不感到突然,產生對新課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積極思維,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一般可以用教師提問法,學生練習法,實驗法等。
如講"反沖運動 火箭"一節,一上課先做三個演示試驗,老師當眾吹一個氣球,然后,讓氣球開口向自己放手,看到氣球直向學生飛去,人為制造一點"驚險氣氛",活躍課堂氛圍.用薄鋁箔卷成一個細管,一端封閉,另一端留一個很細的口,內裝由火柴頭上刮下的藥粉,把細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辦法給細管加熱,當管內藥粉點燃時,生成的燃氣從細口迅速噴出,細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飛去。把彎管裝在可以旋轉的盛水容器的下部,當水從彎管流出時,容器就旋轉起來.提問:實驗1,2中,氣球,細管為什么會向后退呢 實驗3中,細管為什么會旋轉起來呢 看起來很小的幾個實驗,其中包含了很多現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如火箭的發射,人造衛星的上天,大炮發射等.應該如何去解釋這些現象呢 把生活中的展現在眼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二、誘導式提問
誘導式提問一般用于學生思考問題或做練習題有一定難度時,為學生解決問題搭設梯子。即必要時教師可提示或縮小思考范圍或旁敲側擊以降低回問難度,讓回答問題的對象體驗成功喜悅的一種提問方式.如木塊停在粗糙的木板上,木板一端固定,另一端緩緩抬高,在此過程中木塊對木板的壓力的變化情況是 摩擦力的變化情況是 .學生對于壓力的變化比較清楚,但對摩擦力的變化就很容易出錯,故可在設計中增加一個摩擦力的性質的變化情況,以降低難度.我們要強調的是,提問的目的是使原先不能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提問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觀念,培養其學習興趣.因此提問時,教師要真正尊重,關心回答問提的對象,盡量在集體面前多加表揚和鼓勵。
三、反詰式提問
學生在理解概念,運用公式時出現偏差,采用反詰式提問方法可以使學生恍然大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密度ρ是物質的固有特性之一,所以對于同一物質ρ的數值物體的體積或質量的變化而改變,它的計算公式ρ=m/v.有的學生認為密度和質量成正比,和體積成反比.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可以采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將一塊磚劈成體積相等的兩半,對于其中的半塊質量是多少 體積是多少 密度又是多少 生動形象的解決了問題。
四、類比式提問
在復習課中,學生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測量工具,測量方法等容易混淆的地方,這時可以進行類比式提問。不但可以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從共性中了解個性,增加了區分度.如高中物理課本中波形圖線的畫法就可以設計提問三種畫法的優缺點加以比較:
如何根據振動方程畫出波動圖線 在已知各個質點的振動方程的條件下,分別確定某一時刻各質點的位置,連接各點,畫波形圖線.缺點:必須知道各個質點的振動方程,計算較繁。
如何確定特殊質點的位置畫出波動圖線 在波動的過程中,由于后一質點的振動情況總是落后于前一質點的振動情況.根據波動的這一特點,當確定了波的傳播方向以后,可判定各特殊點的運動方向或將要運動的方向,再確定每一個特殊質點,經過t秒后所在的新位置的各點,就能畫出新的波形圖線。
如何通過質點運動狀態的平移畫出波形圖線.由波的形成可以知道,質點(振源)每作一次全振動,波就傳播一個波長.也就是質點振動一個周期T,由該質點引起的波動狀態就傳播.當我們確定了原來某質點波形圖線,又知道了該質點振動的時間,可以用平移y軸的方法或平移原來波動圖線(平移方向與平移y軸方向相反)方法得到新的波形圖線。
五、設置懸念提問
一節課即將結束時,對于需要引申的問題,教師指出疑問,讓學生充分思考求得課后解決,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可使學生進一步消化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綜合化,結構化達到鞏固,加深的目的.設計一些學生平時不注意和易混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問題,還經常設置障礙,引學生"上當",然后分析"上當"原因,增強學生的"免疫力"。還可引入實際生活中的實例,用淺顯易懂的提問,生動活潑的討論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巧妙的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產生疑難,為學生布設解決疑難的階梯,就會疑則有進,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