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校班級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剖析,提出在加強高校班級學風建設中,輔導員應加強日常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目標;加強制度建設,塑造優良的學風;加強班風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加強與學生及科任老師的交流,促進教學相長。
【關鍵詞】高校 班級學風建設 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095-02
學風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是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紀律的綜合反映。班級學風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班級的學風會對每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優良的班級學風感染帶動整個班級成員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努力學習,圓滿完成大學學習任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前高校班級學風總體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如何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已成為高校的一個重要課題。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者,是學生進入大學接觸的第一位老師,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承擔著管理教育和服務學生的職責,在班級學風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從輔導員視角對當前高校班級存在的一些學風問題進行歸納與探討。
一、當前高校班級學風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面對寬松的大學環境,無法適應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的學習方式,不能有效規劃個人的學習與生活。有些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要上大學,不知道大學畢業后能做什么,學習迷失方向,學習興趣低下,學習動力不足。有些學生對大學缺乏正確認識,認為讀大學學習成績沒有能力重要,成績只要及格就可以獲得一紙文憑,所以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知識學習上。有些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紀律散漫,經常上課遲到、早退、曠課和抄襲作業,即使去上課,也是去睡覺、聊天、玩手機、看課外書等,臨近考試急急忙忙看書,最終學習成績不理想。
(二)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效率低下。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前,對所選專業的特點、背景、課程設置、就業前景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但內心深處對專業抱很大期望,進入大學學習后發現所選的專業與理想有差距,產生失落情緒,無法安心學習,學習效率低下。部分學生受社會影響,認為在大學學習專業與將來從事職業聯系不大,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學習上,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專業學習上遇到困難與問題,沒有及時向老師或他人請教,一拖再拖,導致問題無法解決,滋生了畏難、厭學的情緒。
(三)學習態度不端正,自主學習能力弱。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進取精神,存在遲到、早退等不良學習習慣。此外,在網絡發展背景下,學生自控力弱,沒有將電腦合理用于學習,而是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生活。筆者通過走訪宿舍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除上課、吃飯外,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看視頻、玩游戲、玩手機、聊天等,真正在宿舍學習的人非常少。有些宿舍集體自制力差,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為玩游戲集體通宵、集體曠課等,整個宿舍的學習生活不規律,學習氛圍不足。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為了測試階段性學習成果,很多科任老師課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些作業,但部分學生卻把每一次的作業看作負擔,不參與小組討論及完成作業,最后小組的作業變成組長的個人作業,真正得到鍛煉的只是少數學生,大部分學生由于學習積極性差而沒有真正學到知識與本領。
(四)學習重心把握不準,重活動輕專業學習。大學里的社團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可以找到一些生活樂趣,也學到課堂之外的一些東西,比如人際交往、組織管理和協調等方面技巧,因此,很多學生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各項社團活動。有些學生學習重心把握不準,重活動而輕專業學習,經常翹課參加活動,正常的專業學習被活動耽誤了,學生最后不但沒有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反而荒廢了學業,得不償失。
二、高校班級學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擴招的影響。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就業壓力日益突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一部分學生不敢面對現實,選擇逃避應對,變得自卑、焦慮,對前途失去信心。這種消極的心態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最終導致學生無心學習,厭學情緒高漲,從而影響班級學風建設。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自我約束力及適應性差,上了大學后,無法適應寬松的大學環境,自主管理能力弱,導致學習失去方向及動力。有些學生對大學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重成績輕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在平時學習中消極應對,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臨近考試時選擇臨時突擊,學習效果低下。
(三)社會方面原因。當前社會就業壓力大,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社會上出現“讀書無用論”的說法,這讓一些學生深信不疑,覺得在大學與其努力學習拿無用的文憑還不如學習一些社會工作需要的本領,于是在平時的學習中缺乏學習興趣,輕文化教育課,重社會實踐鍛煉,有時甚犧牲上課時間去做兼職,本末倒置,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
(四)教師教風方面原因。良好的教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反之,教風不好,不僅影響學校學風及校風,而且也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當前教育環境下,一些高校教師缺乏工作責任心,為職稱晉升過多地專注科研而忽視教學環節,不認真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消極應付式教學,課堂上照本宣科,對所講的知識點不作深入展開,課堂缺乏活力,對學生缺乏的正確的引導及教育,導致學生失去學習動力。
三、基于輔導員視角的班級學風建設策略
輔導員作為面對大學生的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學生進入大學接觸的第一位老師,承擔著管理教育和服務學生的職責。輔導員與學生接觸密切,關系親密,具有教育、威信及親和力的顯著優勢,這些優勢能幫助輔導員及時了解班級學風存在問題,查漏補缺,引導班級學風建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輔導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從多方面入手端正高校班級不良學風。
(一)加強日常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目標。加強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平時通過下班級、走訪宿舍、找學生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學學習生活,明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大學奮斗目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存在的不正之風、不良學風,如沉迷于網絡,經常遲到、曠課、早退等,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指出不良學風的危害,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讓電腦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二)加強制度建設,塑造優良的學風。加強制度建設,狠抓制度落實,切實發揮制度在學風建設中的保障作用。嚴格執行課堂考勤制度,堅持做到每個班級、每個課堂都有專人負責考勤,杜絕遲到、早退和曠課現象發生。建立學生違紀處理制度,對于違反學風管理制度的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給予相應的處罰,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違紀的后果,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此外,輔導員應努力完善隨堂聽課抽查制度和進宿舍制度、考紀考風學風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制度、獎助勤貸補制度、評優評先制度等,用制度規范學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自律的學習習慣,塑造優良的學風。
(三)加強班風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班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抓班風、學風過程中,輔導員應重視班干部對班級同學的影響,嚴格要求班干部在學習上、紀律上及參與活動上起模范帶頭作用。此外,輔導員要嚴格班級管理,細化班級管理和考核辦法,通過定期開展“優良學風班集體”“優秀示范班集體”和“十佳班級”等評比活動,進一步深化班級學風建設。在平時工作中,輔導員應堅持把班級學風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積極采用各種有效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比如召開以“建設學習型班級,樹立優良學風”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專業學習經驗交流會,開展“誠信、學風與考風”主題討論,舉行“正學風,從我做起”宣誓活動,舉行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活動等,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
(四)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穩定的專業思想對學好專業知識具有促進作用。因此,輔導員在大學教育階段應從以下方面對學生加強專業思想教育:一是在新生入學時,邀請專業負責人給新生做專業入門教育,介紹專業的背景、發展方向、培養目標、能力要求、優勢、就業前景等,滿足學生入學求知欲和好奇心。二是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與學生做學習經驗交流,分析當前就業前景,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信心。三是每個學期的開學初,讓專業老師通過講座形式給學生介紹每學期專業課程結構及學習要求,學習重難點及當前就業單位人才需求標準等,讓學生明確今后學習的內容與方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四是不定期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與政策的教育,增強學生危機意識,同時積極組織學生親臨各種招聘會現場觀摩,認真學習和了解求職應聘技巧和人才的需求標準,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和就業技能,為今后順利實現就業做準備。
(五)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宿舍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之間各種思想、性格、追求等文化融合、碰撞的空間。因此,積極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是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的有力保障。輔導員可多開展優良學風宿舍評比活動,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逐步促使學生養成自我約束、自我學習的良好的宿舍學習氛圍。
(六)加強與學生及科任老師的交流,促進教學相長。科任老師平時忙于科研及教學工作,很少在課余時間與學生溝通及交流,解答學生的困惑,學生常常因為學習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答而失去學習興趣,這非常不利于教學相長。輔導員可以利用與學生親近的優勢,從學生中聽取對科任老師教學的客觀評價,并及時有效地反饋給科任老師,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輔導員可通過深入課堂與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及交流,了解學生課堂表現情況,針對教師反饋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及教育,幫助其糾正不良學風,轉變學習態度。
總之,優良的班級學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班級每位成員的思想及學習態度,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有力保證。高校輔導員應抓好這個無形的教育力量,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及時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斷思考新辦法、探索新舉措,真正為高校建設優良班級學風,培養高質量人才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趙琳.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10)
[2]呂秋芳.大學學風建設的內涵、本質及誤區[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4)
[3]趙鋒,鄒忠.學生工作視角下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問題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4]任福全,丁穎.當前大學生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5]馬燕.如何進行高職院校學風建設[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作者簡介】農培櫻(1982— ),女,壯族,廣西大新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貿易與旅游管理學院輔導員,助教,職業指導師。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