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游
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學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部門越發重視音樂教育。對于中學音樂教育來說,音樂欣賞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分析了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提升中學生欣賞能力的意義,提出幾點提升學生欣賞能力的策略,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音樂教育。
【關鍵詞】中學生 音樂欣賞能力 意義 策略
中學音樂教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而擁有較高的欣賞能力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條件。音樂欣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完善學生的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中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現代教育形勢下中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讓學生更深層次去感受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中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意義
馬克思曾說過:“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很多時候我們也可以發現:一曲優美的音樂,有些人聽得如癡如醉,沉浸其中;而有些人則聽不出這音樂所表達的感情和精神。是因為音樂作品不夠好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他們對音樂沒有什么鑒賞能力,覺得大部分音樂都是一樣的,只是樂器發出的響聲而已,并沒有感情包含其中,對于音樂作品所表現的精神也體會不到,所以再好的音樂對他們來說也是無意義的。從中可以知道,提高一個人的音樂欣賞能力是有多重要。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一部好的音樂作品能夠觸動人們的思想感情,幫助人們從困難中走出來,激發人們的斗志。音樂其實就是創作者寄托情感的表達方式,所以音樂本身也存在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學生在音樂作品中發掘情感時,可以深入體會到音樂內在的東西,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除了這些以外,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還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的民族情懷。這樣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音樂教師素養,科學設計課堂
音樂基礎知識、音樂素養以及音樂技能是一名音樂教師開展教學所必具備的條件。教師有了扎實的功底,學生才能很好地學到知識。除了音樂方面的知識,教師還應該具備其他人文社科的基礎知識,以豐富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例如:在教授《七子之歌》時,教師要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知識;欣賞《茉莉花》時,要了解民族風情特色;在教唱《櫻花》時,能介紹歌曲的背景知識;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擁有豐富的學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可以把音樂作品更好更準確地教授給學生。
科學設計課堂也是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合理安排課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階段與課程進度來進行。學習音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要經過從感知到想象,到共鳴,最后到理解認識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因此,科學地安排課程,由表及里,由深入淺地教授學生,比較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于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具有巨大作用。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課并不感興趣,不會專心聽教師講解,在音樂課堂上各自干著其他事情,可以看出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趣以及欣賞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就必須首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補充作品背景資料,讓學生結合背景資料來欣賞作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悲傷唯美的情感歷程,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認知與理解作品,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1]。
教學器材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充分利用教學器材,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極大興趣,同時也為教師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講解樂器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笛子、吉他、鋼琴等音樂器材為學生現場演示。這樣可以精準地為學生傳授知識,學生也可以學習到很多實踐知識。
(三)注重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
有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很難讓他們產生共鳴。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學生能親身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容易進入音樂世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到音樂的樂趣。例如歌劇《白毛女》,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講解,則無法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而如果讓學生走進劇院,現場感受,那么學生必定能感受得到劇中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過去中國農村復雜的斗爭生活。注重實踐活動,學以致用,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實踐中,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營養,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學習音樂。教師應該多多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他們學有所用,增強自信,在參與實踐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還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優秀學生參與音樂創作,以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向他人傳遞自己對音樂的獨特情懷[2]。
(四)選材多樣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實現多樣化,讓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取多樣的音樂作品。比如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能夠體會到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斗精神;欣賞《苗嶺的早晨》,學生能夠體驗到優美的中國民族音樂;欣賞一些流行音樂,比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學生能夠體會到自己對媽媽的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中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最為豐富的階段,教師要根據中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其更加大膽地對音樂多聯想,多想象,充分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以最豐富的情感去感受音樂世界,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3]。
音樂對人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僅可以增長其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教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到音樂世界中所包含的情感,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學會學以致用,發揮創造力,從而全面提高中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慶艷.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現代教育,2015(01):58-59.
[2]陳凌云.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5(07):110-111.
[3]呂小步.淺談提升高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