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
摘 要:高校共青團工作需要結合時代特點,了解當代青年學生的需求和社會趨勢,積極探索高校共青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滿足青年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成長需要。新媒體語境下的高校共青團更需要借用現代新媒體手段,利用微信、微博、微視頻等載體不斷創新共青團工作內容,才能更好的為當代青年學生服務。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34-01
一、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必要性
高校共青團工作緊緊圍繞黨政工作需要,堅持黨建帶團建,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主要目標,尤其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共青團的外部環境和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文化的沖擊,95后團員青年的心理特征等都給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青年學生樂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高校共青團工作應當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緊密結合當代學生特點,和時代特征,堅持正確的科學方向,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豐富工作內容,不斷強化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以藝術學院為例探索共青團工作創新模式。
二、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實踐
1.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創作文明公約系列標識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青年團員思想引領的首要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創建文明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漫畫創作方式圖說愛護環境、節約糧食等文明行為,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風尚,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給當代青年,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四進四信主題宣傳畫創作,增強政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高校學生作為中國未來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骨干力量,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工作目標,必然具有特殊意義。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對于當代青年具有很好的思想引領作用,將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行視覺化、藝術化處理,線上線下進行宣傳和展示,通過圖畫語言訴說習總書記講話精神,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效果,增強青年政治意識。
3.國學育人系列漫畫,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力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任重而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和義務將我們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以中國歷史典故為素材,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通過漫畫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創作《立木為信》《臥冰求鯉》等文化作品,結合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和引導,更好的引領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4.革命偉人主題藝術創作,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共青團應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對其成長成才具有著重要意義。 以長征勝利80周年,建黨95周年為時代背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藝術創作革命先烈藝術作品,宣傳和弘揚革命精神,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5.普法宣傳公益廣告,改變道德觀念。高校共青團組織應加強與社會機構和政府的溝通和聯系,不斷實現資源互補,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擴大共青團工作的覆蓋面,以涂鴉藝術創作的方式引領市民弘揚國家憲法精神,擴大了法律的宣傳面和影響范圍。
6.廉政文化藝術創作,弘揚廉政思想。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以廉政文化武裝學生團員的頭腦,教育廣大學生,才能在高校樹立廉潔的風氣,培養廉潔的理念追求,逐步從高校鏟除腐敗源頭。建設廉政文化,以微視頻為手段強化共青團主題教育,通過挖掘反腐題材,進行劇本編寫和視頻攝制,突出廉政文化主題,有利于形成崇廉倡廉的校園氛圍和環境,拓展和豐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7.卡通形象大賽,活躍校園文化。充分挖掘學校文化資源,利用各個二級學院學科特點和專業特色打造二級學院卡通人物形象,通過卡通形象強化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校園文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 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學校人文精神和優良學風的根本之源,是推進高校共青團創新模式建設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成果
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要充分利用團組織優勢,及時想青年所想,努力成為青年學生的領路人,要善于運用現代手段,針對網絡時代學生需要,不斷創作學生喜歡的文化作品,通過線上教育和宣傳,更好的和線下教育實現良性互動,針對主題進行藝術創作在共青團工作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受到主流媒體的大力報道。全覆蓋的育人陣地。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覆蓋學校、學院、班級等學生群體,實現信息全面覆蓋,項目參與人數達13000余人。多功能的育人作品。將思想引領的文本形式轉化為以漫畫、微電影、撕紙藝術等喜聞樂見形式,推出藝術作品80余件,同時衍生出手機殼、鑰匙扣、胸牌等創意文化產品。全方位的育人體系。文化藝術創作結合核心價值觀、文明公約、傳統文化等主題,多角度、全方位傳播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