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
摘 要:我國高校教育蓬勃發展,因為藝術在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公共藝術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大高校也紛紛成立了主管公共藝術課程的分管部門來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化管理。但目前,此類課程往往開課形式簡單,內容不夠豐富,體驗性比較差,學生們也只能走馬觀花,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藝術類課程要求實踐性很強,我們如何能將實踐融入到我們的教學中去,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關鍵詞:公共藝術 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198-02
藝術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要元素之一,從遠古時期的巖畫、陶土制品到現如今令郎滿目的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最求和向往。然而,在我們現在這個極度發達的社會,人們的功利心卻越來越強。筆者是一名教師,社會現象不想多加評論,還是回歸到教育,談一下藝術教育的一些事情。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筆者對現在所謂的素質教育感到很疑惑,高考的指揮棒似乎還是沒有真正指向素質教育,孩子和家長們還是一味的在追求數理化的高分,而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在哪里?筆者走訪過一些中小學,孩子們幾乎都反映沒有音樂和美術課,或者有課也經常被其他主課老師占用。我們的藝術教育真的那么一無是處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人們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藝術的元素,工作中桌椅板凳的設計,環境的美化,企業形象包裝設計,甚至吃飯的碗的造型和紋樣的設計、睡覺的床和床品的設計,偶爾您家想再購買一幅字畫來提高一下品味,聽個音樂放松放松,欣賞文學作品陶冶一下情操等等,生活中沒有哪一個方面能離開藝術的。可我們的藝術教育卻往往被人們忽視,導致了整個社會的藝術欣賞水平和人文素質偏低。走訪中發現,很多中國老百姓不知道中國畫為何物,這是不是很悲哀呢。
普通藝術鑒賞教育都很少,更別說藝術實踐教育了。人們普遍都覺得,數理化還學不完呢,哪兒有時間學藝術。現在也有讓孩子學習藝術的家長,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好像孩子能評論幾張名畫、去音樂廳欣賞交響樂就算是懂藝術了。其實,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會紙上談兵是不能真正理解的。連毛筆都沒拿過,怎么懂得用筆的奧妙;連彩色的顏料都沒有混合過,怎么知道顏色變化的微妙;連鋼琴的鍵盤都沒摸過,如何體會鍵盤撞擊靈魂的力量。
這幾年,國家也開始特別注重藝術教育,有的省市也準備將藝術納入中招考試。在高校里也加強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監督和檢查力度。雖然現在各大高校還是對藝術教育不夠重視,但也算有進步了。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現狀不那么容易扭轉,但高校的環境相對寬松,在這個階段加強孩子們的藝術教育,也算是亡羊補牢。
在高校,藝術類課程是作為選修課來上的,很多學生也只是為了學分,孩子們覺得藝術類課程可有可無。再加上,現在很多高校的藝術類選修課,課程模式單一,大部分以傳統授課形式為主,老師講,學生聽,枯燥無味,慢慢學生對藝術類選修課失去了興趣。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思考適合我們藝術類選修課的教學和實踐模式,把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把孩子們吸引到藝術世界里來。
藝術學習需要實踐,除了傳統的上課模式要有改變,我們能在公共藝術教育實踐環節做哪些改變,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藝術中去,加深學生對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對此,筆者提幾點自己的想法。
1 利用學校資源,建立公共藝術教育實踐場館,滿足公共藝術實踐教學的需求
據調查,很多高校都開設有公共藝術類選修課程,但實踐環節都很薄弱。針對此類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藝術實踐場館或校內基地,購置相關的設施,聘請專業的校內外老師進行現場指導。藝術類選修課的任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這里,親自示范或者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拿起畫筆,撥弄琴弦,真正與藝術零距離接觸。平時可對全校師生開放,讓對藝術感興趣的同學自己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體驗活動,或者提供相關教程,給廣大師生提供自學的環境。也可以從中選拔出優秀學員,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的影響力。
2 結合學校資源,優化整合學生藝術類社團
學生社團大多是自我管理、自我成長,這非常好,但如果整合公共藝術教育的資源,將二者結合起來,相信學生藝術類社團也會有飛躍的發展。將上一條所說的公共藝術教育實踐場所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并由專業老師進行指導,社團的含金量會更高,當然教師不參與社團管理,只是提供專業的指導。社團中也可以選拔出藝術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參與到公共藝術實踐場所的管理和現場指導中去,甚至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
3 走出校園,結合社會藝術資源,探尋校外藝術實踐基地
校內資源再多總歸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結合校外的藝術團體、藝術場館或一些從事藝術的單位和個人,讓學生走出校園,切實感受藝術行業在社會中的發展和作用。同時也會見到更多藝術領域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成果,這比只在課堂上聽課要更有震撼力。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優秀藝術家和藝術團隊邀請進我們的學校,為在校的大學生上課、講座、現場指導。這樣,既豐富了公共藝術教育模式,又加強了實踐環節,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趣,增加了學生們的業余生活。
4 利用現代化網絡,建立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網絡資源。
網絡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開放性強、傳播速度快、資源豐富。教育如果拋開網絡的話,無疑將大大落后于社會其它行業,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顯得陳舊沒有朝氣。一個星期就上一兩次課,上課門數也不多,選擇性也不強,也許迫于無奈還會選上自己不喜歡的課程,這樣也會打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公共藝術教育資源網站、開通公共藝術教育微信公眾平臺等現代網絡傳播形式,對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進行補益,在網絡上提供藝術教育的各種教程、精品課程、微課等資源供學生自由選擇和學習,也可以在網上跟相關專業教師溝通和交流。
當然,以上一些觀點和想法也許還不太健全和成熟,同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得以實現。只有整個社會對公共藝術教育有了足夠的重視,才會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總的來說,提高整個社會的藝術氣質是關鍵,只有了解了藝術的魅力,才會有更多的人去追求藝術、追求美。也許藝術就像我們體內的維生素一樣,看似不起眼但作用巨大,缺少了它人們就會生病。我們都說,做什么都要從娃娃抓起,藝術教育也是一樣,不能讓大部分的孩子從小就與藝術絕緣,我們談了很多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實踐模式,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一下青少年的藝術教育現狀。整個社會的藝術教育程度提高了,我們的大學生,甚至整個社會將會呈現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全新面貌。
參考文獻
[1] 葛春先.普通高校公共藝術類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改革探索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2):35.
[2] 董紅普.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教材開發與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09(30):104-105.
[3] 祖維.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視頻網絡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3(23):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