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
【摘 要】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而閱讀能力作為語文學科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對學生的信息的理解與處理能力,乃至其他學科都有著重要影響,那么,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方法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91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引導學生讀文章,更是一個幫助學生理解某種語言、汲取有效知識、拓展知識儲備、掌握語文閱讀方法、豐富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提升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初始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能力作為提高其語文能力的重要環節,這項能力的發展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生的獲取知識、理解知識、處理知識的能力。新的課標要求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質和量等方面來設計教學,那么,教師該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呢?在此,本人根據這幾年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經驗,及對相關學術材料的分析總結,就該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由被動轉為主動地投入學習,興趣的培育非一時、一日之功,是需要教師通過每次的課堂導入、活躍氣氛、營造課堂環境來實現的。
在正式行課前,教師要進行一定的課堂導入,就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以美文作為開課的鋪墊再好不過,教師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再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和學生普遍較為關心的事物,為學生提供有趣、新鮮、較易理解的美文;又或是先用一些小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童話故事、科幻故事等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學生的閱讀思路,為正式行課做一個預熱。
除了用文章開場,教師還可以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例如,教師為學生準備的當堂課的閱讀教學文章為《春天的腳步》,那么,在教師正式向學生呈現出文章之前,可以先向學生們問問,他們心中的春天是怎樣的?或是鼓勵學生們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之景,最后,邀請幾位學生向大家展示和分享他們心里的春天或畫中的春天。以創設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也能有效地達到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的作用,并奠定下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明確教學目標,分年級層次進行教學
任何教師對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盲目的,都要以課標為標準,以教學目標為指導,針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教師應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做出不同的判斷,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
對于一、二年級的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以認字、誦讀能力的培育為重點。識字是閱讀的前提和基礎,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技能就是要學會認字,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這一方面的教學,通過聽寫、默寫等方式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不容小覷,低年級的學生發音還不夠健全,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就是很好的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的機會,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示范朗讀,多給學生自主朗讀的時間。
對于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在強調認字、寫字的教學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向詞語和句子的教學行進,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句、體會詞句;除了詞句,對段落上的訓練也要開展,對段落的訓練重點在對段落進行賞析,發現段落中的修辭手法和表達重點,學會多種表達方式。
對于五、六年級的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要重視起對學生自學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了,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自我判斷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大膽提出問題,善于獨立思考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在加強對學生的段落鑒賞的訓練的基礎上,還要使學生們更加整體的把握文章的要義、情感等,并鼓勵學生從文章中獲取資源和寫作方法等,更深層次的培育學生閱讀能力。
三、明確閱讀教學流程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閱讀教學上,教師一定要先明確自己教學的流程,再向學生傳授閱讀流程,以達到課堂的高效。
首先,教師要對閱讀課堂進行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導入,采用多種小游戲、美文分享、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等方式,拉近師生的距離,營造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為正式行課做鋪墊;接著,教師要帶領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初步的閱讀與交流,以達到整體感知文章的作用。這個過程需要注意以下環節:一是讓學生齊讀課文或默讀課文,又或是教師自己朗讀課文,從閱讀過程中發現和解決生字詞,排除閱讀障礙;二是使學生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更加流利、順暢、帶有一定感情地再次閱讀文章,對文章有一個更進一步的了解;三是教師就文章提出問題,請學生們思考和回答,或是請學生們大膽起來談論自己的收獲和想法;緊接著,初步閱讀結束后,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們進入文章精讀的環節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善于和勤于采用合作探究型的教學模式,在培育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能力,在精讀的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在掌握了文章基本要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圍繞文章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教師通過將學生逐一分組的形式,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作用;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們一起對閱讀文章做一個總結和評價,教師可先鼓勵學生發言,談論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心得,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發言,延伸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以此形成一個完整、豐富的課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語文素質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進行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就此,教師要首先培養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積極性和熱情,同時還要注意針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緊接著,教師要明確教學流程,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閱讀進行引導,使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是有價值,這些教學環節的實現,都需要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時刻保持責任心、事業心、熱心、耐心和愛心,對學生的鼓勵多于批判,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教育是不斷發展的,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應與時俱進,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培育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道路上教師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