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艷
【摘 要】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教育在不斷進步,不斷改進。小學語文自然是重中之重,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也要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讓學生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思想。而語文作為人際交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學校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一直在進步,無時無刻不在做出改進。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做出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教學思想 理念 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1
“人之初,性本善”,言下之意是每個人本是善良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沉淀,才有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啟迪課程,固然不可小覷。小學——正值學生樹立一個正確三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年齡,教師在設計這門課程時必然會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不斷改進,盡力做到因材施教。
一、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一)與時俱進的問題設計
回首十年前的語文教學和如今的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也恰恰說明了語文教學設計需要不斷改良,找到適合于不同時代的學生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若是一成不變的生搬硬套,那學生的能力還是會停留在十年前,所以近年來教育一直在改革,也要求教學問題與時俱進。針對不同的時期,學生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大變化,就拿小學語文中看圖寫話這一板塊舉例。幾年前出題老師會在試卷上畫上老年人摔倒,我們該不該扶諸如此類的抽象畫,而如今出題老師或許會畫上各種社會環境問題,讓學生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問題核心內容的變化取決于當下社會的大勢所趨,取決于大眾如今關心的是什么,我們應該讓學生能正確處理類似的問題。所以小學語文不僅僅是傳道解惑,更是教會學生如何為人處世。那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自然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內容。
(二)結合興趣的問題設計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學生上學的各個階段中最差的一個階段,不湊巧的是學習中最忌諱的便是學生的學習不認真,只要不認真學習那基本上就不可能學到什么知識。所以教師在針對學生的這種現象時,就將語文的問題設計結合了小學生這個年齡擁有的興趣愛好。網上層出不窮的各種奇葩作業正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而為人所知,例如在試卷上加上當下流行的學生喜歡用的表情包,學生感興趣的口頭禪,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形式新穎的各種問題也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就會愿意學并且能夠學得相當好。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離不開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教師以學生的所愛來教學,學生也因為自己的所愛而更好地學習。
(三)崇尚經典的問題設計
語文中有一個板塊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崇尚經典。歷史如煙,能在這場浩大的洪流中留下印記的,我們都稱之為經典。這些經典著作能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值得學生傳承的文化精髓,所以學生從小學時就開始接觸各種詩詞歌賦,從最簡單的《詠鵝》、《靜夜思》開始學習,慢慢的接觸巍巍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我們常說古埃及,古羅馬,古巴比倫文化,卻從不曾聽說古中國文化,是因為我們將之延續了千年,直到現在還在一脈相傳。所以學生必然要崇尚經典,而小學語文中也將經典作為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讓學生從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崇尚經典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孩子在這期間會逐漸形成個人性格,所以在教學中加入國學經典的元素能潛移默化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引導學生培養良好學習思維
(一)打下堅實基礎
小學語文是學生正式接觸學習的第一步,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很多學生自認為學習起來十分輕松,實則并非如此。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前都沒有接受過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學習,很多條條框框的規矩都不懂,也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學習好看似淺顯易懂的基礎知識,因此往往會忽略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而越往后學習,學生會發現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與拓展能力的重要性是同等的,而基礎牢固又是能力延伸的前提。所以,學生從小就應該掌握牢固基礎知識,避免在大家都能得分的地方失分,這樣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我們不難發現,足夠優秀的學生在呈現一份相同的試卷時,能力拓展的部分其實相差無幾,真正拉開分數差距的反而是基礎部分。足以見得,在小學時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二)發展文學潛力
所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是一顆未經雕琢的鉆石,他們身上都有著無限的潛能。當他們進入小學時,就是雕琢的開始,能否雕琢成為一顆璀璨的鉆石當然需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但也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而在小學語文中,這樣的引導就是發展學生文學潛力的指明燈。在學校里,老師帶領學生誦讀文化經典,或是欣賞現代佳作,一步步將學生的潛力發掘出來;回到家中,父母也應當適當地營造文學氛圍,看看中國詩詞大會,聽聽朗讀者,亦或是給孩子推薦自己喜歡的文章詩歌。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學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會在心里產生一種想自覺去了解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的璀璨,想感受詩詞歌賦里描繪的祖國的大好河山,想沐浴在書籍的浩海中感受不同的主人公的多變的生活。文學潛力就會逐漸變為學生自身的文化沉淀,成為學生的一種能力。
(三)培養良好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不會自主地對好習慣有意識地培養,反而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許多不好的習慣。壞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掉就極為困難。為了防患于未然,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這將受益終身。例如,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去詢問老師或者同學,避免遺忘漏掉不懂的知識點;做作業時一心一意,切忌邊玩邊寫作業,而這也是普遍小學生存在的嚴重問題;不過度依賴作業幫等軟件,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一軟件,當學生在家無法找到人解答自己的疑惑時,這樣類型的軟件有好處。若是過度依賴,就會讓學生不動腦筋,只一味的抄襲。所以小學時期最艱巨的任務便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了眾多的問題。針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設計與時俱進,崇尚經典以及結合學生興趣的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還有較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在小學時期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發展其文學潛力。讓學生這顆未經雕琢的鉆石在日后能夠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