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健康面臨著諸多挑戰,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本文以抽樣調查為基礎,對新時期高職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介紹,對其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力求為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心理素養、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1、適應環境困難,人際關系不佳。新生從入學最初開始,就面臨著適應新的環境的考驗,他們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來到—個陌生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老師和同學、新的學習生活都會使新生感到生疏而一時難以適應,尤其是面對新的人際關系,他們不知該如何處理。在高中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到了大學,則是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多重任務。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新生至關重要。
2、有些人認為高職學生是高考落榜的失利者,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普通高校學生勢均力敵,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許多高職生在求高職生難以與職過程中屢屢碰壁,對前途感到迷茫.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3、社會認可度方面。從外部因素來說,有些人認為高職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如名牌大學,更有錯誤的觀念認為“高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致使高職學生在與外界交往中,會產生社會認可度低、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從學生自身來說,有的非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有的不愿意到企業第一線從事較為艱苦和枯燥的工作,有的對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等期望值過高。很多用人單位選聘員工時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片面關注學歷,理想和現實往往會有巨大落差。由此給學生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1]
4、相較于本科院校大學生,高職生要承受更多的學業、自身的成長和感情、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過多的壓力使高職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機率更大。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大、自主學習能力偏低,有些學生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很多學生進職業院校學習并非學生自己意愿。高職學生中心理承受力比較脆弱,人際交往不協調,同學間相處不和睦,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很多高職學生是因為分數線不夠而被迫進入高職院校,經常為沒有升入理想的高等院校而感到十分失落和沮喪,感覺自己比不上本科學生,質疑自己的能力,從而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
二、改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積極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高職院校可以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讓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感受人際交往的樂趣,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礙和問題。創建一個團結和諧、奮發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班集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班級凝聚力。在學校和班級活動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2、調整教學策略,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要注意根據其學生心理特點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設計合理的課時。在授課過程中引入高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進行講解剖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活動中領悟,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則包括發展性教育和補救性教育。發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心理品質不斷優化。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對心理處于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使之恢復復正常狀態。這兩種教育也是不同的層次,發展性教育主要面對正常發展的學生,是提高性的;而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面對心理方面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的學生,是矯正性的。[2]
3、重視思想教育工作。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轉型時期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立志成材、情感和行為規范教育,積極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削減外界因素和社會因素給高職學生帶來的沖擊和負面影響;使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較好的職業素質,加強擇業指導教育。因此,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提高心理咨詢服務。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如果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工作,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除了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既寬容他人,又要尊重自己;既要有爭取成功的能力和信心,也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和胸懷,用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3]
5、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檔案。跟蹤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心理變化和心理困惑,以便及時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些學生可能是在某個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可能是階段性問題也可能是長期性問題,因此,一定要做好對這些學生的觀察和疏導,但并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對其進行輔導,最佳效果應該是“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細微處開導學生,更勝于大道理的宣傳。因此,我認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心和疏導,需要做個有心人,才能及時迅速地分辨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
三、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高職院校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和生產技能,也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為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秦愛君,林乃磊.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與對策分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5,13(4):81-83.
[2] 李莎.高職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55+272.
[3] 趙鳴.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15(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