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冰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企業治理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而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在內部控制和風險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筆者將結合醫藥企業的現狀,分析當前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加強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建議,從而幫助醫藥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發展的市場環境,促進醫藥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內部控制
醫藥企業,是市場經濟中一個特殊的經濟主體,它不僅是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更是社會責任的重要承擔者。同時,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它的種類復雜、質量要求嚴苛、產品時效性強、銷售渠道特殊,如果內部審計工作存在薄弱之處,很有可能對產品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近年來所發生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等,都讓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點內容。基于此,研究醫藥企業內部審計顯得十分必要。
一、新形式下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醫藥行業具有其特有的行業特征:藥品的生產流程復雜、質量要求嚴格、國家監管嚴苛,這使得企業的內部審計和控制成為了醫藥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而當前,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以藥品為對象的內部審計
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非常復雜,涉及到攪拌、粉碎、蒸餾、沸騰、制粒、壓片、包裝等多個環節,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失誤,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藥品的質量,進而影響到藥效、甚至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藥品生產一線的工人,即使接受了專業職業培訓,也會在大量、重復的工作中產生操作失誤。另外,在生產線上,藥品生產器材也少有定期檢查和維護。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藥品生產的潛在安全隱患。同時,在藥品生產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排放一些化學制劑和藥品殘渣,是城市污染源的重要組成,如果企業的內部審計忽視了這一環節,很有可能會讓在企業的環境評價工作中受到政府的整改建議和要求。
另外,醫藥企業的藥品質量跟蹤制度的實施困難。目前,我國通過全過程的藥品批號管理制度來對整個藥品的生產銷售流程進行監管和責任追溯。但是,很多醫藥企業卻沒有很好落實,以藥品為監督對象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嚴格,導致沒有完全通過臨床認證的藥品流向市場。
(二)以賬務為對象的內部審計
當前,醫藥行業已經不再是一個高利潤行業,利潤不斷減少、行業壁壘消除、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在財務上,常常表現為應收賬款回收期長、回收困難、財稅壓力增加、銷售折扣加大,同時合格的藥品原材料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稀少,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具有顯著的風險。
另外,國有醫藥企業具有較高的信用度,在醫藥市場上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為了分得一部分市場份額,小型醫藥企業通過增加應收賬款的回收期,來獲得客戶的青睞,但這種措施會使得醫藥企業墊付大量的生產資金,而銷售收入在很長時間內難以收回。而國家所征收的增值稅和所得稅稅率較高,在一個財務周期內,一旦應收賬款沒有回收,企業將面臨嚴重的現金流風險。
(三)以規則為對象的內部審計
國家對醫藥行業的監管非常嚴格。各個生產流程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都是醫藥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規則。一旦違反,國家將會采取嚴格的懲罰措施,包括:高額罰款、吊銷生產許可證、勒令關停生產,甚至是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而目前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很少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針對這些法律法規來幫助企業進行改進。甚至有的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會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掩蓋事實,逃避法律法規的責任,整個內部審計工作展示出本末倒置的狀況。
(四)以參與者為對象的內部審計
由于藥品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產鏈的參與者眾多,也會導致醫藥行業內部控制困難。在生產鏈的上下游,原材料供應者和銷售渠道都無法有效進行監管,以參與者為對象的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開展。對于產業鏈上游,不少非法的原材料供應商通過掛靠的方式,成功躲過了藥品證書的認證,使得醫藥企業對其進行信用評價失效,無法通過內部審計來降低原材料的風險,對于產業鏈下游,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了醫院、醫藥商業公司、非處方藥銷售點等,但是當前的招標方式、限價方式、采購規則、配送規則等問題,讓小型醫藥企業難以進入到規范化的銷售渠道中去銷售醫藥產品,只能去開發二線的銷售渠道。但二線的銷售渠道的開發難度大,很有可能在藥品出廠之后,在運輸過程中或后期的銷售過程中,產生質量損耗或變質問題。這也是醫藥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涉及到的范疇。
二、新形式下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對策
針對上述醫藥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如下的對策措施。
(一)設置內部審計委員會
醫藥企業首先需要完善和健全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其次,建立起醫藥企業內部的審計委員會。該機構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規范企業執行能力及監督權力,并且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向最高管理層或董事會上報審計結果。設置內部審計委員會,一方面,能夠確定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另一方面,能夠快速反饋內部審計工作的結果,幫助管理層作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內部審計委員會的組成,包括企業原本的質量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醫藥企業原有的內部審計部門也應該參與到內部審計委員會的工作中。
(二)健全企業的財務審計制度
目前,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往往是以財務監管作為基礎,通過財務活動的審查來梳理和監督整個生產過程。因此,要建設合理的內部審計結構,首先需要健全企業的財務制度和財務審計工作,各個部門都需要配合財務部門進行財務審計,加強對實物、賬務和財務規則的控制,為內部審計提供基礎保障。
(三)遵守內部審計規則
國家已經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等內部審計規則,醫藥企業需要從自身的生產特點、業務流程特點、關鍵風險環節出發,遵守國家規定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制定適合于企業和行業本身的內部審計規則,并通過制定控制措施來落實相關規則的實施。
(四)完善賬務的內部審計
以賬務為對象的內部審計工作,是醫藥企業較為常用的內部審計工作方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需要做出如下的改善:建立醫藥企業內部的資金申請和審批制度,加強資金籌集、使用和運營的管理;建立醫藥企業的采購管理制度,實施采購申請制、供應商評估制、供應商準入制、采購驗收制,并且嚴格控制應收賬款的管理:建立醫藥企業的銷售渠道管理制度,輔助銷售商進行價格管理、控制應收賬款、嚴格控制壞賬比例、建立銷售渠道的檔案管理和資質檢查,并定期到銷售一線去進行藥品質量的抽檢。
三、結語
醫藥企業,從公司組成和股權結構上看,與普通的民企并沒有什么不同,通常都是家族式企業,導致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企業決定權單一。同時,企業的社會責任不突出,通常以盈利為目標,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必須要加強醫藥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嚴格的內部審計來控制藥品質量,實現企業利益、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