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 要】新媒體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諸多影響,有機遇也有挑戰,圍繞大學生群體聚集于新媒體這一特點,提高在新形勢下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識,加強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引導,能夠有效抓住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體,進一步強化網絡教育的成果,提高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話語權。
【關鍵詞】新媒體 輔導員 大學生 意識形態
“新媒體”一詞,已經融入現代社會,并深深的扎根在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深受大學生群體的熱捧。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伴隨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歷程中,迎來機遇,同時面臨困難與挑戰。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大學是重要時期,外界的各種信息襲來,造成思想沖擊,而這一群體使用新媒體的頻率高、時耗長、地域廣,獲取信息的渠道紛雜、內容繁多。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必須發揮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中產生的影響
1.1 產生諸多挑戰
不同信息充斥而來,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這個所謂的“天下事”,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天下事”,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容易錯誤影響大學生群體的思維導向,需要輔導員來及時發現并修正;表達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在虛擬生活找到情感、語言宣泄的途徑,現實生活中欠缺語言表達、思維成熟的能力,怎樣來提高輔導員在網絡層面的話語權,成為一個命題。
1.2 模式發生變化
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大學生”的角色模式均發生變化。輔導員的主導角色地位面臨沖擊,大學生解決困難,多從網絡尋求辦法,較少地選擇與輔導員面對面溝通;鑒于“傳統——現代”模式的轉變,要求輔導員善于利用網絡媒介,擁有“公關”的意識,能夠在眾多人監督、可看的新媒體中解答現實問題,擴大工作的實效性。
2 進一步引導意識形態的重要性的舉措
2.1 對引導重要性的分析
“立德樹人”——仍然是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現今而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就是培育、踐行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習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工作,在實現人生目標、樹立理想信念有重要意義。
2.2 增強輔導員對于陣地與政治的意識
(1)提高政治敏感性。輔導員擁有牢靠的政治敏感性與意識,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學會善于發現、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工作、看待問題,對涉及到問題發展方向能夠進行預判,錯誤言論、原則問題嚴肅對待,不能聽之任之、含糊其辭,并做好相應的對策。(2)加強陣地意識。隨著信息化的發達,大學生在網絡閱覽、查詢、探討各類信息,同時接收到不同視角的意識形態研究,網絡無疑已經成為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只有牢牢把握住新媒體陣地,才能更好地吸引“大學生群體”,進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明確網絡陣地的重要性、實際性與迫切性,學會建立、管理、運用好網絡的陣地,加強校園對網絡信息內容的甄別,強化網上積極、正面的引導與宣傳,倡導健康文明的網絡文明行為。
2.3 進一步提升新形勢下的能力建設
(1)建立有效、完備的信息宣傳機制。針對大學生群體在網絡社會的占有量,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大學生群體在網絡載體的使用情況,抓住關注的集中點(具體媒介,如微信、微博、QQ),建立有效、完備的信息宣傳機制,有效把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波動、對信息處理的情況,尊重對國家重大事件、校內的公共事件的參與、知情權利,建立良好的溝通媒介與關系。(2)加強對新媒體掌握程度。只有適應新媒體環境,才能進一步發揮輔導員的教育、引導、服務能力。提高輔導員對于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了解、掌握、運用新媒體的知識與功能,加強對新媒體工具的認識,建立個人的網絡溝通系統或媒介,善于總結各種信息,并利用好學生組織的新媒體平臺,及時傳播給學生,學會在新媒體建設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諸多勢力來“搶”回大學生群體。
2.4 創建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激勵機制
高校在引導輔導員面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角色轉變,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做好輔導員在新媒體素養的相關培訓等工作,提升整體素質,避免與大學生群體形成“對立面”。鼓勵、強化輔導員對新媒體的使用頻率,對在新媒體環境下有突出表現、典型代表,要進行內部經驗交流、形成氛圍。
2.5 樹立新媒體環境下的“榜樣”
學會在新媒體環境下,挖掘先進典型,加強對“意見”統一的主渠道,通過“榜樣”群體、“榜樣”語言提高新媒體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加強群體的帶動作用,注重將傳統班團組織與新媒體形式結合,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校園網絡信息發布的公信力。
2.6 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
輔導員要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控、介入,學會凈化網絡平臺,密切關注大學生在網絡內、外的思想波動,及時掌握動態;利用自身網絡互動平臺,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并加以引導。
3 結語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者,輔導員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學會用戰略性的眼光看問題、創新教育形式,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話語權,鞏固和強化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引導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運顯,舒大凡.論如何提升輔導員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8):66-68.
[2]朱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6(02):96-99.
[3]陳楚瑤,陳振浙,秦立卿.高校輔導員新媒體素養現狀分析及提升策略[J].科技視界,2015(17):140-141.
[4]張明進.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的缺失及提升對策[J].河池學院學報,2015(03):112-117.
[5]宋漢文.新媒體時代輔導員工作模式創新研究[J].學理論,2015(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