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摘 要: 培育新形勢下黨政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是我國完善法治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體現領導干部法治能力的表現。我國的法治發展依賴于法治思維的開發,是社會轉型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顛覆人治思維的必然選擇。培育政黨領導干部法治思維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要保證權利的運行規范,堅持權力運行的透明化;培育法治思維,使各項工作能夠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實現新形勢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目標,從而達到有效遏制腐敗勢力以及對全面加強深化改革都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領導干部 法治思維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328-01
培育法治思維,就是執政者在執政治理的過程中,站在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方式,并且使之更加規范、更具原則性、更能綜合分析得出結果,在這里就要特別強調提高黨政領導法治思維能力對于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推進深化改革、解決社會矛盾以及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性。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需要以法治理念和倡導精神為依據,在面對日常糾紛和矛盾的時候用法治思維方法理性的去處理,自主的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去維護相應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一、明確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的培育是新時期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結果
首先,我國目前處在法治國家的建設時期,在一個法治國家當中,相關的權力領導部門以及執政黨的行為就應該時刻受到法律的制約。新形勢就需要與新的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制定出新的治理方案,就需要給領導干部做出新的規定和要求,由于我國傳統教育方式都是以按部就班為主的,所以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大部分領導干部都慣用以往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問題,導致解決矛盾不給力,資源浪費嚴重,造成群眾與干部間關系緊張。
其次,建設全面法治化社會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長久目標,法治社會同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是必然的統一體,是法治走向發展的革新體現。有了法治的思維才能建設法治的國家,所以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能就是強化法治思維,讓法治思維的發展融合到現實需要和時代要求中去,實現全面法治化。
第三,黨的十八大以后,逐步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這一顯著要求是對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一次深刻注解;也是新形勢下黨政干部法治思維能力培育以及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結果。
二、新形勢下培育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
第一,確定權力行使過程中的思維合法性。在執行任務、決策判斷還有解決社會矛盾糾紛中領導干部要行使公權力,保證其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其中要求行為內容要合法,行為手段要合法,行為目的要合法。合法性思維既包括制度合法也包括規則合法,要按制度辦事,用規則制約。
第二,保證法治思維過程的公正公平性。法治思維反映了公正公平原則,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做決策時,不是像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一樣自作主張,而是要讓公眾也能參與到決策中去,這樣就可以起到集合各方意見,體現決策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遵循法治思維內容應有的權利和義務。權利義務受法律制約,同時法律也維護權利義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應該受到權利的保護并且履行相應的義務,黨政干部在行事過程中,絕對遵循法治思維內容的應有之義,確保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公平性。
第四,承擔法律行為中必然的后果和責任。法治不僅是行為之治,同樣也是后果之治,就像是不管誰犯了罪,觸犯到法律,就必須為其所作所為承擔相應的后果和責任;但是對于不正當手段和違法行為所侵犯到的合法權利,就應該采取法治的保護措施,對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對違法犯罪的,依法給予懲處。
三、培育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不斷豐富法律知識,把握法律技術,訓練規則意識。要讓領導干部自身懂法,加強他們對法律制度的學習,制度是前提也是基礎,只有正確的認識法律制度,才能自覺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才能確保法治思維的先進性。
其次,要從規范入手,從行為著眼展開法治思維,時刻倡導法治理念。一種理念代表的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聽起來顯得虛無縹緲,雖它只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里面,但要將其升華理念,將它作為一種指導思想,一種行為能力,一種處事原則,就是要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領悟它的核心作用和豐富內涵,從規范入手,從行為著眼,將理性化的觀念轉化為時刻銘記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
再者,作為黨政領導干部要起模范帶頭作用,樹立正面形象,運用法治方式來處理日常工作,養成習慣。做到嚴格守法執法,一部法律是否有效不僅取決它的人性化,關鍵還在于執法人的執行力度,只有嚴格遵守法律,做到遵法實施,如果不能實現嚴格執法,那么任何的法治都只是紙上談兵,唯獨只有切實的執行法治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硬道理。作為領導干部都有使命履行執法任務,執法是執法人的職責和義務所在。各級部門的領導和干部應堅守各自崗位,明確各自執法責任,從嚴執法。只有把握好源頭,才能樹立起法律威信,才能建成良好的法治社會。
最后,要從正義的角度思考問題,堅守法治思維的邏輯底線,要以弘揚法治精神為己任。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必須將法治精神深入到內心中去,這樣才能保證在實際行動中不忘踐行法治。只有做到心里所想和手頭所做的統一結合,才是領導干部符合法治思維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心口不一,必將帶來嚴重的后果。小則危害個人的利益,大則危害國家的利益,甚至嚴重影響法治社會的發展。
總之,培育和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也對國家全面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把培育法治思維作為培訓黨政干部的重中之重,結合現代科學發展成果,深入研究法治思維對于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貢獻,以此探索出符合法治教育的可行之道,從而提高法治教育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和新要求及時改良學習方法,從而優化知識結構,培育鍛煉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推動依法治國的全面建設。
參考文獻
[1]姜明安.法治是法治思維與法律手段的良性互動[N].北京日報,2012-10-15.
[2]人民日報評論員.讓法治思維更加深入人心[N].人民日報,2013-02-28.
[3]熊瑛.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研究[J].重慶行政.2013,(6):69.
[4]王江燕,樊石虎.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形成——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J].人民論壇,201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