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裕民+張珍華
【摘要】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有助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豐富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前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良莠不齊,呈現諸多不平衡態勢,要改變這種現狀,毛澤東體育思想有著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體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為深化體育改革,為我國健康而全面地發展體育事業、提高全民素質、實現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提供了偉大的理論啟迪和指導基礎。
【關鍵詞】毛澤東體育思想;現代體育事業 ;啟示
習近平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習近平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了體育事業的重要性,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代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體育大國”,但是離“體育強國”相距甚遠,全力發展體育事業勢在必行。早在革命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發展體育事業的一系列思想理論,其中《體育之研究》最具代表性。我們應重新挖掘毛澤東體育思想的價值,對當今推動和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有其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體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提出的“健康第一”和“健民強國”的思想,鮮明而堅定地站在廣大人名群眾的立場上;確立了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位置,強調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全”的全面發展思想。他在著作中提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1]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強健的身體是做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在毛澤東全身心投入到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的過程中,始終把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作為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鼓勵兵民要強身健體。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高度重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要求學校加強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毛澤東的體育思想,在革命和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系統的發展體育事業的指導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體育為軍事服務的思想
毛澤東的體育軍事思想,主要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用于戰爭時期的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士的身體素質和作戰能力。在加強軍隊體能訓練的同時,要提高軍隊的戰斗精神。堅強的體魄,頑強的戰斗精神,為我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立的各種體育組織,制定了多種比賽規則。1964年,毛澤東在檢閱完部隊大練兵大比武后,非常高興地對賀龍說:部隊得學會游泳,所有部隊都要學會;整營、整團要學會全副武裝泅渡。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隨后發出了《全軍迅速開展游泳訓練》和《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把游泳訓練開展更好》。體育成為一種手段、方法服務于革命戰斗,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體育運動所體現出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二)體育大眾化的思想
群眾體育思想是毛澤東體育思想的重要部分。毛澤東強調體育大眾化,認為“健康第一、體育第一”,豐富的情感、思想和思維意識都是建立的強健的體魄之上的,這就是所謂的“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2]。他在《中央關于體育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全民健身運動內容要豐富多樣,方式要簡單易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達到鍛煉身體的目標。”體育應該是全民化的、大眾化的,應該為國民的體育活動提供便利,體育應該為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提供便利。國民全體要積極主動的投入體育鍛煉中。體育也應該成為一種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毛澤東還強調,人要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可見毛澤東體育思想的宗旨是體育大眾化,體育事業應該平民化、普及化。
(三)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的思想
毛澤東的學校體育思想指的是毛澤東提出的在學校發展體育的原則、方針的總稱,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毛澤東認為:大凡科學都要使人感興趣,科學的東西都能引起人的興趣,體育尤其是這樣。如“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精神受無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3]學生們對體育的喜愛,應是由心而發的,只有從主觀上喜歡、接受體育鍛煉,才會起到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另外,毛澤東還提出了“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在特殊的時期甚至認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可見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學校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注重體育鍛煉,注重身體素質的提高,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四)重視“德”與“體”結合的競技體育思想
關于毛澤東的競技體育思想,我們最為熟悉的當數那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種高尚的體育競技精神,在為我國體育事業開創了新局面。在闡述體育與德智的重要問題上他說到:“體育一道,陪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4]他認為德智是依托在身體,沒有強壯的體魄就沒有德智。“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5]由此得知,體育在他的心里是占第一位置,而身體的好壞對其進修學業以及道德有著深遠的影響。毛澤東理解體育的本質是怎樣增強廣大人民體質,使人民身心健康,而不是由少數人參加的“精英”體育。在1933年5月3日的第一屆紅色體育運動會,毛澤東在閉幕詞中說:“鍛煉工農階級鐵的筋骨,戰勝一切敵人。”由此可見,競賽的目的不僅僅是爭奪第一,奪錦標,拿錦旗,而是促使工農階級養成鍛煉的習慣,有強壯的體質去打敗更多的敵人。他后來又多次批評體育中“錦標主義”思想,反對搞選手制。他認為競技運動不是以取勝為內涵、以追求功利為目的的所謂“更快、更高、更強”,而是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運動。
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
毛澤東在1952年6月10日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而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光輝題詞充分體現了體育的目的和本質功能,這對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
隨著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競技體育也連續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1956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為新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在洛杉磯夏季奧運會,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的“零”突破;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隊首次沖進奧運會金牌榜前三名,金牌總數第三,取得了歷史性突破;2008的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得了51枚金牌、100枚獎牌的優異成績,第一次名列奧運會金牌榜首,創造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奧運會以來最好成績。
中國的競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中國目前已躋身體育大國的行列。在不久前落幕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以26金、18銀、26銅,獎牌總數70枚位居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二。雖然在金牌數“惜敗”于英國,然而在一些項目上中國代表團依然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我國體育產業以及體育消費產業整體來看正處于成長期,面臨的問題也是多重的。全球體育產業年增加值2013年接近9000億美元,而美國體育產業年增加值達到4500億美元,占全球的一半,且約占美國該年GDP的2.93%,法國則占GDP的2.85%。但這一數字在我國僅為3100億元人民幣(約合500億美元),占GDP比重僅0.56%。財政補貼逐年增加,財政負擔越來越重,體育產業在我國屬于公益福利事業,人民對體育消費熱情的不足導致了體育產業自身產生利潤能力的不足,財政專項撥款并沒有轉換成為對稅收的直接貢獻。長期以來我國的群眾體育存在參與度較低的問題,雖然連續幾屆奧運會的金牌榜穩居前三,但實際上大眾對于健康的追求遠不如一個獎牌榜便能體現的,要實現體育大國轉變為體育強國,則需要加強對精神文明的建設,把體育運動變成更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大計。
三、毛澤東體育思想對新時期體育事業發展的啟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國務院部署發展體育產業、大力推進職業體育改革。會議認為,發展體育產業,增加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既能增強人民體質、保障和改善民生,對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要堅持改革創新,更多依靠市場力量,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因此,進一步深挖毛澤東體育思想的科學內涵對新時期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意義是巨大的。
首先,毛澤東體育軍事思想對我國現代體育事業發展的啟示。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戰爭僅存與世界的局部地區。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比較也轉向和平模式。因此,現代體育往往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各個國家因為體制、觀念的不同,發展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在身體素質、外部條件無法突破的環境下,探索用毛澤東體育軍事思想的觀點、方法、精髓融入到現代體育發展中去,開辟我國自身特色的運動發展新方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其次,毛澤東體育大眾化思想對我國全民健身的啟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時期,也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推動體育產業和設施建設齊頭并進。必須繼續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構建面向大眾的全民健身體系。加快發展以鄉鎮體育為重點的農村體育、社區體育為重點的城市體育、學校體育為重點的青少年體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主導、群眾主動參與”的群眾體育工作新局面。增加投入,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大投入,不斷改善體育設施條件,完善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體育中心的綜合集聚功能。加強體育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訓等機制,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各類人才的綜合能力。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積極開展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育一批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等專業人才隊伍。
再次,毛澤東學校體育思想給青少年的啟示。青少年乃國之未來,國之希望也。而當今青少年身體素質不容樂觀,著實讓人擔憂。有多項指標呈下降趨勢。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第一,肥胖率日趨增長,超過“安全臨界點”目前,中國城鄉學生的肥胖率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10%“安全臨界點”。青少年時期出現超重、肥胖、將導致成年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大大增加,這對整個民族身體健康將造成極大的危害。第二,心肺功能下降,運動能力趨低。中國青少年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卻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跑步速度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小。第三,視力不良檢出率不斷攀升,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眼鏡娃”的比例高、增幅大、低齡化,已嚴重危及中國人口質量,導致軍隊、航空、航海等特殊行業不得不降低視力標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關系著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強弱與民族興衰,所以全社會都應該引起重視。學生自己也應該行動起來,認識到身體健康和加強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結合毛澤東體育鍛煉方法和自身實際去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計劃,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最后,“德”與“體”結合的競技體育思想對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啟示。毛澤東提出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是其“德”與“體”最好的概括。“德”表現在人性、團結、高尚的精神;“體”則彰顯出的是賽場上”更高、更快、更強“的品質,這與奧林匹克精神是高度吻合的。競技運動不是以取勝為內涵、以追求功利為目的的。過度的金牌崇拜,會使全面體育、全面健康成為空談,正確處理好全民體育與競技體育之間的關系,更好地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毛澤東的“德”與“體”結合的體育思想,有助于推動體育社會化進程。加強體育社團組織建設,有助于加強體育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訓等機制,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各類人才的綜合能力。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積極開展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育一批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等專業人才隊伍。
毛澤東體育思想是高層次的人的主觀能動性與自然規律又一次統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巨大貢獻。隨著其思想的確立與深入,為中國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指明了道路。新時期體育事業應當有新氣象,順應著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加快體育的改革。改革創新對于民族、國家、事業來說是永續前進的不竭動力。體育事業正是由于無數體育工作者不斷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才走到今天。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條件下,推動體育事業的改革創新,必須結合自身實際、結合所從事的工作來著力。無論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還是校園體育都應當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體育的功效.體育之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8.
[2]毛澤東.體育在我們之中的位置.體育之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4.
[3]毛澤東.以前體育的弊病和我們努力的途徑.體育之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5.
[4]毛澤東.體育在我們之中的位置.體育之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3.
[5]毛澤東.體育在我們之中的位置.體育之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