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鵬 徐海東
摘要:本文分析了羔羊腹瀉致病原因,針對羔羊腹瀉的防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結合本次研究,發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與看法,希望可以提高羔羊的腹瀉防控效果,促進養羊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羔羊腹瀉;致病原因;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46-01
1 羔羊腹瀉致病因子
1.1 病原體感染
新生羔羊感染主要是以腹瀉為主的病原體感染,比如說腸道蠕蟲、輪狀病毒,發病初期,侵損羔羊的消化道粘膜,之后迅速繁殖,導致羔羊的代謝機能出現紊亂,進而表現出腹瀉或者下痢。這種腹瀉病癥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受到養殖場養殖環境的影響,如果養殖環境非常惡劣,衛生環境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空氣質量差,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消毒標準消毒。
1.2 飼養管理問題
在現代規模化養羊產業中,為了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往往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種羊的利用價值,經常會有母羊年產兩胎或者以上現象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母羊會出現營養不良狀況,尤其在秋冬季節枯草期,羊場缺乏足夠的草料貯備,導致懷孕母羊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孕期的羔羊先天性營養不足,體制和抗病能力得不到改善,另外,羔羊在出生之后收到低溫應急反應的影響,母乳供養嚴重不足,最終導致羔羊出現腹瀉。在給羔羊補料時,飼料中含有較多的脂肪以及蛋白類營養物質,或者沒有做好喂量方面的控制,導致羔羊有暴飲暴食現象出現,最終出現腹瀉。如果新生羔羊在1-3天內,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初乳補充,體內將會出現維生素、消化酶等成分的缺失,最終導致饑餓性腹瀉的出現。
1.3 養殖環境問題
初生羔羊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沒有嚴格消毒,母羊身體、乳房等部位清潔性較低,母羊乳房部位很容易被感染。新生羔羊在出生之后,會因為好奇天獅環境中物體,會將大腸桿菌等病原體攝入體內,引發腹瀉疾病。在秋冬季節,養舍存在有較大的溫差,會因為低溫應激初夏即時性腹瀉。
1.4 不良反應
羔羊身體機能以及免疫機能還有發育完全,非常容易受到自身因素或者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轉欄、藥物防治、免疫接種等應激反應,最終導致羔羊出現不良反應,以即時性腹瀉最為常見。另外,羔羊早期如果在飼料搭配方面缺乏合理性,飼料配方更換較為頻繁,飼料霉變等情況,也容易有腹瀉現象出現。處于哺乳期母羊,存在乳房炎等疾病,羔羊通過母乳將病原體攝入體內,最終出現腹瀉。
2 防控策略
2.1 加強飼養管理策略
部分未發生腹瀉的羊群,需要及時做好消毒工作,對料槽、運動場地等區域做好消毒,同時及時消滅羊舍中的蚊蠅,避免飼料以及水受到污染。在消毒藥品的選擇方面,可以選擇百毒殺等藥品,不僅有非常好的消毒效果,同時不會花費較多的成本。還需要向羔羊及時注射三聯四防疫苗,避免有下痢現象的出現。對于出現腹瀉的羊群,在進行防控時,需要按照飲用水消毒的方式來進行,連續3d為羔羊提供含有0.1%-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
2.2 治療方法
2.2.1 物理性腹瀉
物理性腹瀉與溫度以及飲水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尤其在低溫環境下,非常容易導致物理性腹瀉的出現。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羊舍的保溫,可以給羊舍適當鋪墊一層干草,不要為羔羊提供冷水。如果羔羊沒脫水等其他病癥的出現,只需要通過改善飼養環境的方式,就可以實現疾病的治療。
2.2.2 消化性腹瀉
在進行消化性腹瀉的治療時,需要先適當減少羔羊的飼料量,同時做好精料以及牧草量的控制。如果需要進行飼料的更換,那么需要做好過渡期的設置,讓羔羊更好的適應。需要通過人工哺乳的方式進行羔羊的喂養,定時做好奶粉的喂食,奶粉的溫度要與羔羊體溫相適應。定時定量做好羔羊的喂養,奶粉的濃度需要保持穩定,避免因為飼養不規律導致消化系統疾病的出現。對于消化性腹瀉,可以給采用5%葡萄糖容易以及0.9%溶液進行靜脈注射,補充羔羊的水分,保持電解質平衡。
2.2.3 細菌性腹瀉
如果羔羊的腹瀉屬于細菌性腹瀉,可以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向羔羊注射殺星類藥物,同時結合腹瀉狀況適當補充羔羊體液,維持電解質平衡。
腹瀉屬于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經常在羔羊中產生,腹瀉疾病的出現將很大程度上降低養羊行業的經濟效益,為養羊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為了降低腹瀉對養羊業的影響,就必須要分析腹瀉的致病原因,做好腹瀉疾病的防控,針對物理性腹瀉、消化性腹瀉、細菌性腹瀉,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高腹瀉治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妥鑫,劉永明等.羔羊腹瀉細菌和病毒病原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16,03:831-836.
[2]李秀萍,李曉卉等.應用微生態制劑防治羔羊腹瀉的效果及增重試驗[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5,01:4-6.
[3]陳麗.規模養羊場羔羊腹瀉的綜合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