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的特點及作用,提出了構建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的思路及推行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教學評價; 多元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7)04-0068-03
一、高校體育教學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體育教育考核衡量標準還是使用20世紀90年代推行的百分制考核方法,這種考核方式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定量、定指標的方式進行橫向的相對評價,然后再通過一定的對個人行為的診斷進行縱向評價,通過指標對學生進行打分。這種方法雖然能達到學生鍛煉身體的目的,但是考核比較片面,只是進行指標測評,而忽視了對學生健康、運動行為養成的評價。
(一)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是教師的單一評價,學生是消極的被評價對象,沒有發言權。
(二)評價工具
評價工具是一把尺子、一塊秒表,利用這樣的傳統工具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和體育行為,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
(三)評價內容
在評價內容的選擇上,注重體能指標的提取,基本上是體能素質的一種體現,卻沒有注重身心健康、團隊合作、體育習慣養成等綜合素質的評判。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忽視了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會造成一些學生自尊心受挫,尤其是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過強的體育強度會削弱他們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四)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以定量的運動成績數據為主,忽視學生的差異性以及興趣愛好不同的特點,沒有注重自身發展情況規律,一味追求相同會打消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就是教師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選定出幾項考核項目,然后制定出考試內容讓學生根據內容進行鍛煉,這就會造成學生靜態學習,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對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不用多加練習就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成績,而身體素質不佳的學生,即使平時刻苦訓練也無法拿到高分,甚至還會出現不及格的情況。
(五)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是按照統一的某一項目及標準得出來的。忽視對學生不同時期的成長狀況以及對上個階段的綜合對比,這樣是不科學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抑制學生的發展。
二、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的特點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由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多元化主體組成。這樣能解決教師評價片面性的弊端,多元化的溝通也能使結果更加全面,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
傳統的體育考核時間主要是在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兩個階段,而考核內容大致相同。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要求進行動態評價,不僅需要兩次考試成績,同時需要把整個學生學習過程記錄下來,作為評價學生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更具有準確性和公平性。評價動態化同評價內容多元化相互結合,體現新時代高校體育評價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多元化體育評價還需要對學生的運動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這樣也能體現出體育學習對學生成長的積極性和全面性。
(三)評價結果激勵性
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分析,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后續教學,這樣能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學習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通過教師專業的幫助慢慢改掉自身的不足,發揮自身優點,激發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的構建
(一)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評價,運動技能與體育理論知識占所有考核內容比重的50%,這主要是教師通過對學生體質情況、身體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多元化評價,然后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通過鍛煉獲得的進步情況,給予適當的加分和減分,給那些取得進步的學生予以充分肯定。
(二)自我評價
學生的評價占所有評價的10%,學生對自身的評價比較客觀,最能通過自身的變化,客觀地對自己進步程度、上課表現等內容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分析自身的不足之處,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保證學習效果,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互評
學生相互評價占總評價的10%。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也是相互了解和認識最直接的階段,通過相互了解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相互評價,也是學習他人長處、制定新的學習目標的關鍵時期,也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精神。
(四)學習態度評價
需要課堂表現與出勤情況相互結合來評價學生學習態度。出勤是一個硬性指標,出勤次數少的教師可以直接判不合格,而在課堂表現上,就可以通過學習認真程度、反應能力、自學能力、課堂紀律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這也是對學生進行的比較客觀公平的評價。
(五)檔案評價
對學生在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評價并且為學生記錄檔案,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每個時期的成績做成量化表格,通過對標準的評判看最終結果如何,通過這樣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學生的進步情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評價。
(六)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評價
評價時,注重合作精神評價,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通過相互配合讓學生共同進步。
(七)全面評價學生,幫助其全面發展
全面評價理論最早是拉爾夫·泰勒提出的“八年研究”,他指出評價是運用術語來陳述最終表達的目標,而這些術語也指出學生具體行為,指導行為運用,是對行為進行評價的內容。在我國制定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包含五大領域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五大目標都是前輩根據實踐的總結。因此,在體育教學運用多元化評價,注重對學生理論學習同運動技能相互結合進行綜合評價,同時還要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制定出相應評價內容,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最后取得綜合體育成績,保證學生對體育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使學生身心獲得全面、協調發展。
四、推行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應注意的事項
(一)評價必須有明確的內容和標準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設定不同的評價和進步目標,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每次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有進步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關注自身的優點和長處。
(二)合理制定評價標準
制定出客觀、合理的操作標準,設定出正確的評價體系和機制,幫助教師在通過反復的實驗之中,確定出最科學的量化表格,幫助學生更科學地提升素質與能力。
(三)引導學生,力求自評、互評客觀公正
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的評價并不是特別準確,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附和心理、從眾心理等,所以,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引導,給學生傳遞正確評價的重要性,并且為學生創造出民主、和諧的評價氛圍,關注個體差異性,讓學生在評價時也客觀、公平,發揮評價重要性,使評價不是出于形式的,而是對學生最正確的評價,防止對學生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四)利用計算機,力求準確、快捷
實施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會出現較多的數據,會在成績匯總中遇到很多繁瑣枯燥的內容,因此,要借助計算機對數據進行科學的管理,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最準確的成長效果,這樣的方式更加準確、快捷。
[參考文獻]
[1]王永風.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探索[J].青少年體育. 2017(4).
[2]李曉嬋,趙健,王治國.危機意識視角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J].運動.2017(3).
[作者簡介]洪姣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學院學生科科長,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責任編輯 時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