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
摘要:高校武術教學對武術運動的普及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武術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武術運動發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武術教師要積極探索科學、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武術學習的熱情,進而推動武術運動的推廣與發展。多元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并且在很多高校武術教學具體應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模式;武術教學;高校;運用
武術是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經驗。學習武術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更重要是能夠陶冶高校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的藝術修養得到培養和提升[1]。此外,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通過武術教學在使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的同時,也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弘揚。因此,對高校武術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武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文武兼備人才的培養
武術學習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高,開展武術課程教學對于全面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武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武術中蘊含著我國古人的智慧以及豐富的經驗,因此,武術教學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掌握一些防身技術,更重要的是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國民精神。通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索、挖掘和學習武術文化,有助于激發他們對武術學習的熱情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從而推動高校文武兼備型人才的塑造[2]。然而,目前很多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不高,導致我國高校武術課程教學無法得到有效地發展,學生缺乏鍛煉,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因此,加強武術教學對于高校文武兼備型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二)能夠使學生們具備強健的體魄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教學都非常關注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健康強壯的身體素質是能夠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熱情投入學習的重要保障。調查數據顯示,現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甚至有些高校出現了大學生猝死的現象,這一些都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亟待提高。武術學習是大學生鍛煉身體的絕佳機會,然而,由于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壓力比較大,再加上電子產品的誘惑,日常很少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鍛煉身體,因此,即使在武術學習中也總是想辦法偷懶,結果導致高校很多學生在體檢中身體素質不達標[3]。這就要求學校和武術教師加大武術教育教學的關注力度,使學生具備強健的體魄。
(三)有助于學生頑強拼搏意識的培養
當代大學生大學畢業后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社會和工作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如果他們沒有頑強拼搏意識的話,很可能會被社會上挫折所打倒或者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我國傳統武術不僅在身體對人們有幫助,而且通過學習武術還能夠使人們的意志得到有效地鍛煉。通過開展武術課程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肢體力量得到有效地增強,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學生的心理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尤其是對學生大腦興奮與抑制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更加清晰,頑強拼搏精神得到了極大地增強。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通過武術的學習還有助于學生其它學科的學習以及自身性格的塑造,使他們面對困難時更加得從容、鎮定,從而更好地迎接社會上的競爭。
二、高校武術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對素質拓展訓練缺乏關注
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師在開展武術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或成績,而對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關注度不高。我國很多高校學生在中學期間將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缺乏必要的身體鍛煉,因此,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學好武術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將武術的威力和魅力充分展示出來。因此,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身體素拓展訓練,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后再學習武術,切不可為了“學武術而學武術”。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如果不關注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無法提高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而且很難達到武術教學的預想效果[4]。
(二)武術課實訓效率不高
武術教學本身所占的課時就比較少,即使將所有的課時都安排為實訓,武術課的實訓教學課時也無法滿足武術實訓的要求,再加上,教師還需要抽出一小部分時間來進行理論教學,從而導致武術課的實訓效率不高。比如說,安排4個課時來讓學生學習太極拳,其中,教師需要安排出2個課時教會學生整套太極拳,而留給學生實訓的時間只有2個小時。大部分大學生很難在短短的2個課時實訓中掌握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和精髓,只是學會了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而已。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很難使學生領悟到武術的精髓和武術所蘊含的文化,當然也無法將武術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5]。此外,很多大學生自考上大學后,在精神上就對學習產生了懈怠,更不用說在武術學習上,雖有一些學生對武術學習興趣濃厚,但是也不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課外武術實訓鍛煉。武術學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不投入時間去進行實訓,那么學生想要學好武術,發揮武術應有的效果是很難的。
(三)缺乏終身鍛煉的理念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一切外在的東西即使擁有得再多也是空談,因此,大學生必須要培養鍛煉身體的習慣,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隨著我國的高速發展,現代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由于過度勞累而失去了生命,因此,大學生必須要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只有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壓力。調查數據顯示,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還年輕,鍛煉身體是距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在大學期間鍛煉身體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在此思想狀態下,有些大學生對于學習武術也是心血來潮,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已經將太極拳的套路動作掌握得非常嫻熟,然而,畢業后忙于工作就放棄了繼續練習,結果很快就將整體套路忘記得一干二凈。
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施多元化的武術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是影響高校武術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實施多元化的武術教學目標是成功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第一步。首先,高校體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主題,比如,在太極拳教學中可以根據太極拳技術與動作套路將學習內容進行分解,然后再根據主題進行總體教學目標具體細化,并制定分段教學目標;再次,高校教師在武術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對武術進行學習、消化和領悟,教師只是提供指導意見。
(二)實施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應用中,想要獲得成功,教師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武術造詣是存在差異的,有些學生間對武術學習具有較強的領悟能力,而有些學生在武術方面就比較差。因此,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差異以及學生的發展特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基本動作的練習。同時要求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增加練習頻率,這樣可以強化優勢學生對武術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弱勢學生武術基本動作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方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三)運用現代高科技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武術教學
1.多媒體教學模式的作用。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動作、文字等生動、形象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煥然一新的感覺。鍛煉者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可以很自然的表演出動作的要點,掌握武術動作的內涵,使得沉悶的學習氛圍充滿生機。此外,由于多媒體教學特有的互動性,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觀察動作要點。以便在大腦中形成更加準確的動作體系,從根本上讓學生喜歡上武術學習。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幫助教師與學生解決了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動作標準不統一這一難題,使得大家的動作更加規范。學生從課件中也能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主動去實踐,在實踐中對自己所掌握的理性知識進行檢驗,如此反復循環,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并非完全不好,很多時候,教師可以用簡單的示范就能將動作要點講清楚,如果此時還用多媒體技術,將顯得多此一舉了。多媒體技術也并非是萬能的,這只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一名優秀的武術教師,不僅要充分掌握多媒體技術,還需靈活的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需積極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狀況,采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努力探索更新的教學手段,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
(四)科學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的有效應用
在傳統考核模式中,教師一般會從基本知識與動作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不僅使武術的重要價值無法得到有效地發揮,而且還會對學生武術學習的興趣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采用客觀、全面、綜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對學生武術動作技巧、基本知識、文化內涵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課堂表現進行全面的考核家,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此外,教師在武術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將學生的合作能力添加到考核內容中。總之,應用多元化評價模式是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成功的重要構建。
四、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多元化模式教學已經成為了現代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武術基本動作技巧和套路動作的學習。高校武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只有這樣,高校武術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提高,學生才會真正對武術學習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武術學習與身體鍛煉,在鍛煉中增強體魄,塑造品格,最終在實現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張江龍,劉存忠.多元化教學法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應用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3(8):9-12.
[2]劉振東.普通高校武術教學多元化模式管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23):199-200.
[3]孫大利.高校武術教學中多元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文化用品與科技,2014(4):28-28.
[4]賈根元.高校武術教學多元化模式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3(34):81-81.
[5]楊金堂.試論高校武術散打教學中俱樂部模式教學方式的構建[J].運動,2015(12):99-100.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