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
摘要: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已經進入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領域,并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網絡世界中,大學生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這就要求思政工作必須同新媒體技術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探索出一條“互聯網+”時代網絡思政工作新路徑,提高網絡思政隊伍的網絡素養。本文以江南大學“微言江南”網絡思政工作室為例,分析了工作室工作框架、實施方法,探討了如何提升網絡思政在學生思想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網絡思政;學生思政工作;江南大學“微言江南”網絡思政工作室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辦好網絡教育”。“網絡教育”首次寫入黨的報告,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道路,必然也會對我國的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網絡思政教育是網絡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他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工具在思想、行為、道德等方面對受教育者進行影響和教育,讓其逐步形成符合社會和階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性實踐活動。
網絡新媒體已經與高校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緊密相關,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高校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應對互聯網提出的挑戰,如何更好的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已經成為高校研究的重點領域。本文以江南大學“微觀江南”網絡思政工作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工作室工作框架、實施方法,為今后利用網絡思政開展學生思政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一、“微言江南”網絡思政工作室概況
“微言江南”網絡思政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5月。工作室以“一二三四”為工作主線,即一個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兩個功能:知識的胃,思想的肺;三個視角:社會熱點、焦點現象、歷史傳承;四有風格:有情、有趣、有理、有味,做理論知識的消化者,過濾互聯網上的不良影響,做思想的凈化器,用學生喜聞樂見方式和角度,對社會及校園的熱點事件和現象進行搜集、解讀、分析和評論,通過開設網絡直播公開課、撰寫文章、制作音視頻作品、開發H5、組織實踐活動等形式,探索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以思政網站和新媒體官方賬號為載體,通過院校兩級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等載體開展線上線下活動。
二、提升網絡思政在學生思政工作中的應用途徑
(一)緊跟時代,打造網絡思政教育精品載體
互聯網發展瞬息萬變,從網站到微博,從微信到直播平臺。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展,及時了解最新的網絡用語和網絡習慣。思政類網站和微博、微信公眾號作為網絡世界中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只有做好內容的生產和宣傳方式的創新,才能使其成為網絡思政的精品載體。
(二)加強學習,增強思政教育隊伍的業務能力
專業的工作需要由專業的人來開展,網絡思政教育不但需要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思政教育素養,同時又要對網絡熟悉了解,要善于運用網絡工具。網絡思政工作需要定期組織思政工作者進行培訓和經驗交流會,定期邀請專家對思政工作者進行培訓,將網絡思政隊伍的建設納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規劃。
(三)師生聯動,打造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
網絡思政可以通過招募政治立場堅定的學生骨干,組成學生網絡評論員;對網絡評論員進行新聞敏感性的培訓,讓其熟悉網絡語言。網評員隊伍分為兩層次,第一層次是以專職的思政工作者為主,通過整體安排,對第一層次的思政工作者進行宣傳,吸引粉絲關注,提升網絡人氣,將他們打造成網絡意見領袖。第二層次以學生為主,鼓勵學生積極轉載和傳播正能量文章,增強宣傳力度,形成宣傳矩陣。
三、小結
網絡思政作為思政工作的重要載體,必須緊密結合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圍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工作的學術研究、實踐探索、研討交流等,努力形成一批專業性、實效性強的工作模式和理論成果,制作出一批圍繞大學生思政、輔導員工作的動畫視頻、一圖解讀、H5展示的多媒體產品。
參考文獻:
[1]楊宗凱.努力辦好網絡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7,(03):1.
[2]梁帥.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性研究[J/OL].現代交際,:1(2017-08-03).
[3]黃向軍,許云燕,周亞傲.高校網絡思政育人路徑創新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7,(04):79-80.
[4]劉勇.試論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的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7,(01):148.
[5]周芳.新媒體下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研究[J].管理觀察,2015,(23):97-99.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