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光亮
摘 要: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不僅應完成傳統的創造財富、實現利潤、對股東負責的任務,而且還要對消費者、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社會團體、社區、政府、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同時企業應起到維持社會穩定、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市場是一個社會確定其需要的最好途徑,企業若能在發展運營過程中努力提高對社會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并為社會提供其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且以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進行銷售,企業即發揮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逼髽I社會責任暗含了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企業在考慮自身經營與財務狀況外,還應對社會與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加以考慮,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出現與推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企業運行 社會責任 財務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a)-115-02
1 社會責任視角下我國化工企業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
1.1 未將社會責任列入企業對管理層的財務激勵措施
一些指標(如顧客角度中的顧客滿意度指標)雖是衡量企業對社會責任影響的重要指標,但由于缺少衡量標準很難進行準確的把握落實;一些指標(如學習與成長角度中的工資增長率指標)雖然是衡量企業對社會責任影響的重要指標,也有準確的衡量標準,但卻因為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等宏觀因素與企業經營業績等微觀因素的影響,使這些指標雖然可以度量卻不具有實用性,進而造成這些指標在實際考評中難以落實。
1.2 未將社會責任列入企業對員工的財務激勵措施
員工的工作態度與個人學習等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強的社會責任指標則多因為缺乏客觀的衡量標準而很難落實,我國化工企業的普遍做法是對該類指標放棄考核與度量。由于未將社會責任列入企業對員工的財務激勵措施,導致我國化工企業員工普遍存在著工作態度消極、缺乏學習積極性的現象。
1.3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外部財務約束機制的欠缺
無論是投資者、債權人對企業采用的評價體系,還是政府、社區、消費者對企業所采用的評估體系,涉及的指標往往還是以傳統的財務指標為主,缺少針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我國消費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認識不足,社會責任意識相對淡薄,未能認識到自身的購買力能夠對企業產生的重大財務約束。
1.4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內部財務約束機制的欠缺
監事會是對化工企業進行內部財務約束的主要機構,主要由股東大會與職工代表大會共同選舉產生,做些組成人員的身份特征使得監事會扮演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第一監督者的角色。但我國化工企業監事會普遍是以維護股東利益為出發點,對董事會與經理層進行財務監督,而未涉及對眾多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考慮,缺少從外部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的財務約束。
1.5 企業財務控制權配置中缺乏對社會責任的強調
在化工企業的組織結構框架中,股東大會代表著公司全體股東的利益,是公司的基本權力機構,享有企業的財務控制權;董事會也代表著股東利益,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并通過股東大會的授權享有聘任高級管理者的權利及企業的重大財務決策權[3]。所以化工企業的財務控制權主要集中在董事會,他們代表著股東的利益,無法從企業眾多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行使獨立的聽證權和監督質詢。
2 社會責任視角下導致我國化工企業財務治理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化工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我國絕大多數化工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社會責任的認識過于狹隘,化工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后果存在誤區,片面地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增加企業的費用,而不會帶來任何的經濟流入,最終只會導致企業稅后利潤的下降。由于對化工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經營業績的評價指標往往是短期性質的,造成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管理層績效評估相互矛盾,導致管理層失去了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
2.2 政府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缺位
一方面,在政府考核中,經濟政績顯而易見并且相對容易量化,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由于擔心一旦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過于嚴厲的監督,有可能會造成企業擔心要付出過高的成本而從本地抽逃資金,由此造成對政府自身業績的影響,因此選擇了與企業合謀;另一方面,在現階段,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的考評往往只注重企業對本地GDP與稅收的貢獻,而忽視了企業對本地環境保護、促進就業、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長遠貢獻。
2.3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評價體系不完善
當前,我國企業在社會責任的履行程度上存在很大差異,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我國欠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合理的財務評價體系,我國企業在履行了社會責任之后而無法被識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譬如有的學者從股東、員工、消費者、環境以及社區五個角度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體系,而欠缺了對政府這一角色的考量。
3 社會責任視角下我國化工企業財務治理改進之道
3.1 加強化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執行力
首先,將社會責任的概念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中,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進行大力弘揚,使包括高級管理者與每個員工在內的所有人員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都獲得提升;其次,在化工企業制定對高層管理者與企業員工的財務激勵措施中,應突出對社會責任履行指標的的考察;再次,化工企業在控制權的分配機制與約束機制的配置上應將債權人、消費者、社區、政府等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代表納入企業財務治理機構的設置;最后,化工企業應對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設施設備的建造維護方面要增加支出,從物質上為減少安全事故、降低環境污染提供保證。
3.2 發揮政府對企業的監督與引導作用
第一,政府應具有長遠的眼光,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應只看到本地企業帶來的GDP與稅收的短期增長,還應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納入對企業的考核體系;第二,政府應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監督。事前監督是指化工企業在申請注冊登記時,企業應主動向政府提供將會履行社會責任的計劃及承諾資料,事中監督是指政府應對化工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事后監督是指企業一旦發生對社會、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事件,政府應及時對其采取限制經營、罰款或強制關停等措施;第三,政府應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頒布專門的法律法規。截至到目前,我國立法與監管部門已經頒布的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相關的政策法規包括:《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這些政策法規僅涉及到企業社會責任某個側面。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而全面的關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政策,應加大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的激勵力度,予以稅收與貸款上的優惠,抵減企業的成本。
3.3 構建科學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評價體系
建立全面科學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評價體系已成為我國學術界與實務界的迫切要求。上海證券交易研究中心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評價研究較為深入的機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套包括外部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員工關系、環境、社區和捐贈以及客戶與商業伙伴六大角度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每個企業對以上六個角度的衡量方法與所賦予的權重并不同,降低了不同企業間社會責任履行的可比性。為解決上述評價體系存在的缺陷,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一套包括社會責任、市場責任、環境責任和責任管理四個角度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并根據每個行業不同的特點為以上四個角度的指標賦予各自的權重。
參考文獻
[1] 寧凌.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社會學分析及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J].南方經濟,2000(6).
[2] 黃秋容,徐鵬.基于和諧社會視角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企業經濟,2011(3).
[3] 陳琨,張正國.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優化的對策分析[J].財會通訊,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