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光 胡雅甜
摘 要: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經濟與環境同步發展,企業是否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研究。本文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就環境會計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含義、內容、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進行了介紹;其次,闡述了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比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有限,缺乏實用性;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手段單一,缺乏可比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會計 信息披露 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c)-121-02
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概論
1.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定義
環境會計屬于現代會計的一個新型分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憑借一系列的措施,將經營環節中出現的環境方面的支出與根據環境保護后的相關收益準時地向社會公眾或者其他相關利益群體進行公開的發布與披露。一般而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企業財物報表中產生,主要體現環境問題與企業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對其經營獲利等財物情況的影響。所以,一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體現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狀況,如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得越及時、準確、真實,那么就能對應地引導報表使用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促進企業朝良性循環發展。
1.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涉及企業活動的許多方面,若要把它一一列舉出來是不現實的,盡管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內容存在不少爭議,但是本質的知識點是統一的。本文以李永臣(2013)的觀點為指導,把它的主要內容列為六個方面:為保護環境構建或投資的設施信息、已經發生的環境支出信息、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支出信息、環境負債信息、環境收入信息、環境質量信息。
1.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是指企業通過何種披露方式對外公布環境會計信息。一般來說,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包括:第一,環境會計要素信息披露模式。其中分為:在企業原有的財務會計報表中予以披露,但是不單獨列示項目;在企業原有的財務會計報表中予以披露,同時單獨列示項目;單獨編制環境會計報告。第二,環境績效信息披露模式。并在傳統信息披露工具的基礎上增添了環境績效信息與環境績效報告。
2 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分析過程中,本文發現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以下問題。
2.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使企業在環境會計方面的信息能有效地傳達給信息使用者,只有規范的披露制度才能有效的傳達,但公司首次上市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或多或少地披露有關環境會計方面的信息,不過一旦上市成功,上市公司的披露態度與上市前大相徑庭,有相當一部分公司不會在年報中再披露環境會計方面的信息,或者是雖然進行披露,但是披露打了折扣,比招股說明書簡單得多。并且,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較為簡單,且多為定性描述。最初上市公司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時候都是披露一些環境保護政策,現在已經逐漸開始披露節能減排、環境對財務的影響和氣候變化等。但是整體來看,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還是較為簡單,篇幅較少,多為定性描述,定量的敘述不多,因此傳遞的信息不夠充分。目前雖然大多數上市公司基于環境保護部的政策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在年報等報告中或多或少披露了環境會計信息,但是依舊缺乏統一的標準,信息使用者很難進行比較,縱向、橫向都很難分出環境會計信息強度,即使做出比較也帶有較強的主觀性。
2.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實用性
上市公司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主要描述過去的信息,沒有對不確定性的信息進行反映,即對可能會影響企業將來財務活動的信息未予以披露,缺乏對企業未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來發展的相關環境會計信息。所以,披露內容帶有局限性,并不能反應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
同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大多集中在環保準則、環保理念、環保管理體系、污染物排放情況、環保設施建設等內容上,沒有環境資產與環境負債的對比分析信息,從整體來看,其范圍太窄、缺乏充分性。而且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披 露出的這些信息很空泛,不具備實用性。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大多是普通的環境信息,對企業重大的環保工程只披露了投入的支出,沒有把它帶來的收益進行對比,沒有相應的成本效益指標。因此,相關信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者若單獨采用這些信息,是很難做出正確決策的。
2.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可靠性
企業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應該從實際出發,以真實的環境事件為依據,不能因個人利益故意陳述虛假的環境現象,遺漏重大的環境活動。上市公司目前在環境方面的信息披露往往是圍繞在企業投入了多少環保費、排污費、對于國家的環保政策企業是如何支持的,企業又研究出了怎樣的環保節能工藝等。這些都是正面的,很少提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造成了多少污染或者是給環境帶來了多少損失,似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一切順利,沒有什么事故。然而我們又經常會在新聞、雜志中看到哪里又發生了污染,給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多少損失。所以并不是沒有事故發生,而是企業披露時規避了負面的信息。
3 完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伴隨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加強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刻不容緩。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上市公司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出現的問題,可采取如下措施。
3.1 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
有了立法還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一項政策制度的有效執行都需要有配套的監督和獎懲機制,政府部門不僅有立法的責任,更有執行和監督的義務。我國必須加大執法力度。提高企業違反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的違法成本,加大對其的懲處力度,這樣才能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真正起到約束企業的作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目的是為使企業更好的實施環保政策,只是一味的懲罰,企業可能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這樣不利于環境保護的目的。但是企業的名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因此可以運用企業的榮譽感,定期舉辦一些評比辦法,表彰優秀企業、鼓勵企業更好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實施環保政策。同時,應加強政府與中介機構監督,多對投資者進行教育和培養,引導他們積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知識,構建健康合理的市場秩序。
3.2 增強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意識
企業應該定期開展保護環境方面的教育和宣傳活動,經常組織企業管理者參加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培訓,讓他們進行討論,是否真正落實了保護的責任。對在環境治理方面做出貢獻的管理者,應該給予獎勵,加工資、晉級。而對在環境整治方面出現嚴重失誤的管理者,應該給予處罰,減少工資、降級、甚至撤職,促使企業管理者關注環境問題。二是國家應該加強對重污染行業企業的環保活動,通過教育、宣傳、培訓等渠道,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轉變企業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使企業意識到保護環境的義務以及企業不僅僅具有經濟人的身份,更具有社會人的身份。在培訓和教育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不僅要學會環境會計的理論,更要注重實際操作,還應該結合本企業的特點,熟悉本單位的生產工藝流程,千萬不能僵化地學習,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真正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
3.3 完善財會人員的知識結構
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中的這部分人員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也沒有采取環境會計的認知,實際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是困難重重。所以想環境會計工作涉及到環境學、會計學等多種學科的手段、方法和內容,必須要求會計人員要具有綜合的知識,了解多領域的專業知識,掌握它們的知識技能。但是上市公司現有的會計人員還是以傳統會計知識為主,缺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知識。因此,面對上市公司頻頻發生的環境問題,必須改善財會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環境會計信息的知識和技能。
要完善財會人員的知識結構,培養環境會計人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第一,企業要組織財會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傳統會計的陳舊思想中,認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第二,加強企業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合作,借鑒他們的教學方式和操作流程,把企業本身的生產流程與環境影響相結合,納入到會計體系中去,使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成為環境會計的實用人才。第三,建議在高等學校會計專業學科中增設環境學、環境經濟學選修課程,企業可定期派一些會計人員去進修、學習這些知識,增強環境會計意識。
4 結語
環境會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其對會計理論及經濟體制的完善都有重要的意義,并且有利于企業關注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關注環境效應,也利于利益相關者關注企業的環境效益。近年來,許多企業發生環境污染事故,要么被罰款,要么被警告,嚴重的甚至被要求停產。這樣,由于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支出必然會增加企業的財政支出,環境因素已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狀況,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已無法滿足這種要求,因此,在這種需求下,環境會計產生了。就目前來說,我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處于起步階段,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水平。需要各方面的專家以及政府相關部門聯合企業多溝通、多交流,并結合國外的先進理論和經驗,找出適合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道路,相信經過不懈努力,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最終會到來。
參考文獻
[1] 儲姣,郭金花.獨立環境會計報告簡介[J].財會月刊,2015(1).
[2] 馮淑萍,沈小南.關于環境會計問題的討論一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專家工作組第十三屆會議情況簡介[J].會計研究,2013(6).
[3] 耿建新,焦若靜.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初探[J].會計研究,2012(l).
[4] 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和環境報告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5] 李若山,葛家澍.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綠色會計理論[J].會計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