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潔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形勢下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截至到目前為止,計算機與互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中。保證社會能夠穩定和諧發展的關鍵在于社會管理是否科學合理,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需要對社會管理不斷創新,這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該文章主要針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保證我國社會能夠在和諧穩定的局勢下快速發展。
關鍵詞:社會管理;信息化時代;創新
與企業的各項管理體系相比較,我國社會管理所涉及到的范圍非常非常廣,關系到社會上各個層面,如: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管理體系。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國有體系的影響,社會管理開展時一直延續著傳統的思想和理念,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是傳統形式的,針對于當今社會而言缺乏適用性。因此,社會管理的信息化發展趨勢也成為了廣受關注的重要焦點。一直以來,社會管理中所遇到的難題始終成為困擾政府服務效能的阻礙因素,信息技術的普及,使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擁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對于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亦擁有了新的解決路徑,由此成為了當前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不得不重視的重要課題。
一、信息化在社會中的發展分析
信息化已經是社會各個領域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針對于信息化這一概念,不同的研究人員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信息化是在計算機技術基礎上形成的,而有的學者則認為信息化是從傳統物質生產中不斷轉變而成的創新過程;還有的學者認為信息化可以被認為是工業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型的根本動力源。隨著新時期信息化覆蓋率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成為了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憑借著信息資源的可開發性成為了推動國家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也是國家朝向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標志[1]。在當前信息網絡全面普及的環境下,我國整體的信息化程度亦在迅猛提升。信息化的應用為我國社會各個行業領域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且對于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涉及面之廣與滲透層至深,直接加速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使得我國迎來了全新的信息技術革命。與此同時,信息化亦成為了一項社會的重要資源,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國際化融合提供著巨大的動力。從我國社會管理的主體來看,政府對于信息化的應用直接體現于行政職能方面,不僅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更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職能范圍,并通過政務公開提升了民眾的主體參與性,對于深化政府服務職能的轉型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社會管理在信息化時代下的創新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普及給我國社會及國家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推動著我國社會多元化穩定發展,社會管理在信息化時代下創新也成為了必然。想要真正實現創新就需要政府部門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及其重要性,才能將其全面滲入到社會管理之中對其進行創新。對此,該文提出了以下幾種創新途徑:
(一)盡快建立并完善社會管理基本網絡
信息技術自身有著非常多的優勢和特點,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門應借助其優勢對城鄉社會管理網絡體系進行建設并完善。各地政府需要通過發揮出自身的管理職能,不斷對公共服務范圍進行擴展,將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推向更加完善的發展層面。一方面,深化“三網融合”等信息化戰略政策,使信息化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以推動公共管理網絡覆蓋率的加速[2];另一方面,進一步深推“居家養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等民生工程,推動公共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的全面提升,使社會管理范圍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還應當在社會管理網絡普及的基礎上徹底落實政務公開,確保政府服務職能轉型的實效性。
(二)強力推進社會現代化管理體系的建設
在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政府部門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下各地政府部門的職能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所以,該文章提出了:首先需要對政府的服務平臺實施信息化建設,通過手機群眾所反饋的信息對基層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從而對社會發展的整體脈絡實時掌控,強化社會管理的實效性與針對性,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支撐;其次,政府雖然是社會管理的主體,但失去民眾的參與和配合,社會管理的實效性亦難以有所保證。對此,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的應用力度,借當前新的信息化平臺的優勢比如微信、微博等廣泛征集群眾的參與性,并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或建議,使社會管理網絡通過互助而不斷完善,并通過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提升政務信息網絡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能。
(三)實施電子政務的特色化
我國社會管理開展主要是為了能夠保證社會在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下發展,所以在創新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實際的國情及發展情況,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切切實實的實現社會管理本土性發展,創建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機制。基于此,政府部門需要對電子政務與政府改革有效整合,促進社會管理得到全面創新[3]。一方面,政府職能的轉變應當緊緊圍繞社會管理實踐,切實以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作為目標,杜絕對信息的形式化應用,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服務導向性政府的建立,以實現信息化應用的價值;另一方面,將社會管理組織扁平化,調整傳統部門錯位與職能交叉的弊端,提升政府工作機制協同性。
(四)將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動態化
就目前我國社會管理發展現狀開看還有很多的不足存在,需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出信息化手段的優勢徹底突破傳統的社會管理體系,并結合各種不足問題深入查找發生的原因,從根本上對問題進行解決。一方面需要將信息化服務管理融入到流動人口管理之中,通過各個區域的人口資源信息化共享架構嚴密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網絡;另一方面應當重點做好對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既能有效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更有利于通過信息化輔助切實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實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侯莎莎.通過充分協商來化解社會矛盾--協商民主視野下的社會管理與創新[J].科學經濟社會,2014(02):107-110
[2]孫冉.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3(Z1)
[3]何躍,岳德順.社會管理創新的自組織路徑研究[J] .系統科學學報,2015(1).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