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深度聚合、大數據挖掘所產生的價值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場認知革命,也深刻影響著商業銀行的審計模式、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商業銀行審計工作能力、審計質量、審計效率,防范審計風險,值得商業銀行內審部門認真思考。
關鍵詞:大數據 商業銀行 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b)-040-02
1 大數據審計是現代審計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所產生的數據將呈指數級增長,數據種類和格式也日漸豐富,審計人員要利用這些大數據創造新的價值。《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第19條明確指出:“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創新電子審計技術,提高審計工作能力、質量和效率。推進對各部門、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審計。”這是國家首次在文件中將大數據審計列入審計信息化工作重點,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數據審計是一項全新審計,既需要創新技術方法,又必須遵循審計程序,通過功能強大的數據信息平臺,技術的廣泛運用,數據的及時獲取,動態處理以及不斷挖掘整合內外部各類數據信息,有效識別和跟蹤分析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為銀行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化、管理的精準化、服務的高效化提供更具價值的增值服務。這需要商業銀行審計部門更新理念、提高認識、夯實基礎、提早籌劃,盡快實現大數據與商業銀行內審業務的有機融合。
2 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信息化審計現狀
(1)公共資源數據信息利用不足,審計視角受限。目前商業銀行內審部門,多已使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對商業銀行內部核心系統業務數據和主要業務系統數據進行集中監測審計。但因地方政府數據尤其是部門數據公開程度非常有限,對公共資源數據使用意識還不強,獲取數據信息較少。
(2)審計基礎數據不完整以及數據安全存儲薄弱。一是基礎數據因數據錯錄、錄入不全等造成的不完整,或數據信息單一,僅有客戶名稱、證件號碼、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但客戶其他的信息來源較少,沒有多維度的數據,無法為企業和個人繪制更加精準的畫像。二是部分審計數據零散分布在審計內網服務器或是審計人員的計算機上,數據得不到妥善保管,服務器容量也日漸不足。
(3)缺乏對非結構數據的利用。商業銀行內審部門多對結構化數據開展分析,但對非結構數據,如服務通話的語音信息,營業場所監控視頻系統等文本檢索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系統、音頻和視頻等數據較少關聯利用。
(4)審計發現問題的深度不夠。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開展的多為重點業務的重點審計,采用抽樣分析以及靜態分析的方法,未進行全量數據信息的關聯和動態分析,難以發現異常與例外風險。發現的問題不能深挖細查,從關聯交易中得到相互印證,分析研究的高度不夠,單一領域以及內容相對單一的審計報告將不再滿足經營層的期望。
(5)缺乏審計數據挖掘分析專業人才。大數據的應用需要既懂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又懂審計的復合型人才。現有審計人員大多對財務、審計業務比較熟悉,但數據挖掘、分析能力相對較弱。
3 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有效開展內部審計的工作思路
(1)加強銀行信息化審計建設。一是逐步實現由傳統依靠人工判定數據向大數據分析轉變,由“現場+人工審計”向“非現場+智能化審計”的方式轉變。二是搭建高效安全的審計數據平臺。構建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全新審計監測模式,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數據平臺。三是在發揮傳統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基礎上,引入和開發更多的分析理論、工具和方法,提升數據分析效果。四是將現有成熟的審計模型和審計方法整合到數據平臺中,形成通用的分析模塊,用可視化的界面展示數據關系和分析結果。
(2)充分利用公共資源,不斷拓寬數據收集渠道。在信息收集上,除傳統的依靠業務人員現場考察、財務報表、個人渠道進行信息搜集外,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多渠道搜集授信客戶風險信息。從國家政府網站、專業性新聞網站、主流媒體、重要行業網站以及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等開放的數據庫,收集覆蓋媒體新聞、微博、微信、論壇、法院判決、失信記錄、工商變更、詐騙等信息,通過預先構建的預警模型,整合分析客戶的各類信用風險信息,自動開展風險信息級別的劃分,每天通過微信、移動客戶端、郵件、內部協同平臺向相關部門推送,將客戶風險預警信息有效運用到銀行業務全流程管理中,實現前瞻預警和防控風險。
(3)不斷提高和完善數據質量,統一平臺數據標準體系。一是牢固樹立大數據思維,形成大數據視野,探索新模式,健全和統一平臺數據標準體系,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數據集市或倉庫,為數據挖掘開展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二是簡化存儲系統的擴展,隨著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量的持續增長,以前存儲系統的設計已經無法滿足大數據應用的需要。在選擇存儲系統時,要對非結構化數據有足夠的重視,即使是海量數據存儲系統也一定要有相應等級的擴展能力,可以通過增加模塊或磁盤柜等來增加容量。
(4)加大對非結構化數據的應用。通過專業的識別系統,如辨認關鍵人員,識別關鍵動作,而后對應生成業務編號并存儲,這樣的數據可以作為像賬表一樣的電子數據儲存在服務器中,以備檢查或研究。在審計項目中調閱這類表格,可以改變此類審計主要依賴隨機抽樣或者經驗抽樣的現狀,如交易數據結合音頻識別技術,可以幫助識別柜面業務中經辦人員是否對特定客戶履行風險提示義務;利用視頻識別技術可以對工作人員的面部特征、關鍵動作的篩查等。大幅提高審計檢查的效率和質量。此類數據的加入不僅擴大了非現場審計的數據范圍,還可實現不同來源數據的相互印證,提高置信度。
(5)深入挖掘分析,發現風險隱患。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內審數據資源,結合經營層關注點,使用多種方法來分析數據之間的關系和變化規律,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使用多種分析方法,實現預防性分析和趨勢分析,指出內控、決策、計劃等執行缺陷,提出改進意見。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線索,細致甄別,以“由點及面、由面及點”的思維方式觀察和分析問題,從局部發現問題,推及更大范圍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三是要將審計重點和有限的審計資源集中到高風險領域,為商業銀行提供高價值的咨詢服務。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持續的信息收集、及時的風險監測線索,數據的深入挖掘分析,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更加綜合的視角為管理層提供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和價值性的全景式風險視圖和更具建設性的審計意見,提供增值服務。
(6)加強審計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不斷拓展學習教育途徑,把提高審計隊伍計算機審計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作為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根本途徑,加大培訓力度,堅持以服務審計實踐為目標,完善培訓體系,改善培訓方式,重點培養計算機審計領域的尖端人才,要根據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有重點地引進計算機專業人才,逐步提高審計機關計算機人才比重,并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學習審計業務。要經常進行審計工作研討和經驗交流,及時了解更新審計技術和理念,開拓思路和眼界,著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支持和鼓勵并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各類有助于提高專業能力學習培訓,盡可能在時間上給予保證,以不斷提升商業銀行內審人員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吉.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風險和對策研究良[J].金融經濟,2013(04).
[2] 韓鳳云.淺析商業銀行非現場審計現狀及建議[J].山西農經,2016(05).
[3] 雷智軍.以大數據思維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6(06).
[4] 何曙光,趙安命,詹向勇,等.大數據網絡化環境下銀行內部審計的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