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調珍
摘 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貿易摩擦事件也在大量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尋求有效的方法解決這些糾紛。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尤其是現在適用最多的GATT和WTO規則條款,了解二者之間的繼承和創新之處,在此基礎上探析我國應對國家貿易爭端的對策和策略。
關鍵詞:繼承 創新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b)-060-02
1 從GATT到WTO
現今,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這些國際貿易的不斷進行,一方面促進了各國經濟的不斷提高,使資源在最大限度內得到了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在貿易進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紛爭,那么,采取何種模式有效地解決這些糾紛,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隨之就在國家之間出現了國際條約的締結,而GATT和WTO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運用最廣泛的規則。
我們知道,只要是建立一種條約,其中必須含有爭端解決的條款,只要是一種有序的組織化的法律體系,其中必須建立相應的爭端解決機制,而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均不例外。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的,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是在這個國際經濟組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關于國際貿易中爭端的解決WTO在很長時間和很多方面都是以GATT為標準的,并且GATT的規定構成了WTO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了解二者在爭端解決中的作用,我們首先必須明確GATT和WTO這兩個組織的不同之處:(1)機構的性質不同,從法律意義上看,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正式的官方的國際性組織,是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具有同等的地位,而關貿總協定并不是一個國際經濟組織,而只是一個以多邊貿易形式存在的“臨時機構”所以二者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2)管理范圍不同,WTO比GATT的管理范圍廣泛。GATT只是處理貨物貿易及其相關產業部門的貿易問題;而WTO除了貨物貿易外,還涉及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的貿易問題,相比之下,涉及的領域更廣泛。(3)爭端解決機制不同,下面將詳細論述。
WTO作為GATT的后繼者,其首先是對于GATT的成就予以繼承,而對不足之處予以改進從二者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發展和創新。
1.1 WTO對GATT的繼承
(1)運用法律解決糾紛。GATT將國際貿易中出現的爭端予以法律化,開始了國際爭端解決法制化的進程。在GATT中形成了由專家組斷案形成的司法機制,這樣抑制了國際貿易全靠“權力型外交”來運作的趨勢,并引導它進入“規則型”軌道,有利于保障發展中國家小締約方的利益。但是,在GATT中,雖然有專家組斷案等法律程序,可在爭端解決中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而政治方法(外交方法)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協商、斡旋、調節和調停。WTO在此基礎之上,更加需要使其解決程序法律化,規定了以制裁、專家組、上訴機構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解決方法,具有迅速、公平、公開的特征,有利于保障發展中國家小締約方的利益。并且法律方法在爭端解決中的比例不斷加大,使解決機制具有濃烈的司法性,有利于裁決的強制性解決。
(2)監督機制。GATT規定,締約方全體可用以對其作出的裁決或是提出的建議進行監督,這實際上依靠的是一種道德壓力和政治壓力,其目的也是謀求締約方撤銷那些被認為與關貿協定不符的措施。WTO對于專家組或上訴機構的建議或是裁決,《諒解》中規定,該監督職能由爭端解決機構執行,這樣的話,就是監督職能專門化,而在關貿協定中則是全體締約方履行,比較的泛化,不利于裁決的實現。
1.2 創新之處
WTO在對GATT的某些方面予以繼承和完善外,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特有的內容,有的是對原有規則的完全否定,比如在表決方式方面,有的則是對已有程序的補充和完善,如上訴程序的增加,而有的則是將一些較概括的程序具體化,使其更加適合于實踐中運用與操作,如明確每個程序的期限,下面我們分別加以介紹。
(1)表決機制。在關貿協定中,對于專家報告的通過,對抗措施許可均采取由締約方全體和理事會協商一致進行,即所謂的“肯定式協商一致”或是“肯定是共識”。而在WTO之下,爭端解決機構決策采取一致否定才不予通過的制度。即“反向協商一致”,從二者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種表決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反向一致”方法的優越性,在“肯定一致”中,意味著任何一個成員方對爭端的解決擁有一票否決權,這就為某些成員國惡意阻擾建議和裁決的通過提供了機會,最終使許多決議無法通過,成為一張廢紙,這樣的話,則是在根本上否認了GATT存在的必要性。而在WTO的“反向一致”中,無論是設立專家組還是通過爭端解決報告,除非所有成員國都表示反對,否則不能阻止設立或通過,該機制就消除了那種由于一兩個國家的原因而使解決議決無法通過的情形,有利于爭端解決程序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制約大國的強權,保護勝訴的弱小國家的利益,這種對原有方法的完全拋棄,可以說是一種獨創。
(2)增設爭端解決機構和上訴機構。WTO設立的爭端解決機構是解決貿易糾紛的職責特定,又專門的機構來承擔,改變了過去GATT沒有專門解決機構的情形,且該機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運行程序,其中包括機構的組成,一系列的議事規則與程序及其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如設立專家組權等。上訴機構的設立,也可以說是WTO的創新,這對于防治專家組斷案出現的失誤、偏差及其不同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其作用與國內的二審程序有著相似的效果,改變了以往GATT中專家組仲裁的情形,這有利于解決程序的合理性和權威性。總之,這兩個機構的設立,強化了爭端解決的公正性,使機制更加具有司法化的特點。
(3)首創了“交叉報復”機制。在GATT專家組的報告由于沒有強制效力,敗訴方拒絕執行裁決,其可能得到的最壞結果是該方所享有減讓或其他義務被停止,該方因此退出GATT,而爭端依然存在,為避免這種情況,WTO首創了“交叉報復”機制,強化了爭端解決的力度,如若敗訴方不執行裁決,爭端解決機構允許申訴方對另一方進行有限的貿易制裁,若這么做仍然無效的話或不切實際的話,制裁可針對同一協議管轄的不同部門進行,若還是無效的話,則繼續進行跨協議制裁,通過對敗訴方施加壓力來促成裁決的執行。
國際貿易中爭端解決之際,從GATT發展到WTO,在很多方面有了許多發展和創新,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但是隨著世界貿易的復雜化,仍然需要進行補充和完善,更好地為各成員國的經濟服務。
2 國際貿易爭端解決與我國的對策
我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貿易大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近10年來,從2005年的中國海信集團(以下簡稱海信)與德國博世-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的商標訴訟案到2010年的金龍銅管反傾銷案件,再到2016年剛結束的我國光伏產業國際貿易摩擦事件。這些事件都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益增多,貿易摩擦事件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尋找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政策和方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必須服從我國經濟發展要求,實現本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我國目前要更好地發展對外貿易,就必須從政府、企業、行業三方面尋找具體的對策。
(1)政府方面,從宏觀上把握經濟政策,按照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國內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我國一直將“出口”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駕馬車,由此而產生出了“出口至上主義”,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一味地追求國際貿易的數量,忽視了對自身利益的保護,由此出現了很多反傾銷、反壟斷的事件。因此,政府應該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變化,在內需大力被調動的情況之下,采取相對均衡的對外貿易策略,從注重數量到追求質量,從過去以先進技術設備為主,轉移到進口國外的資源。
(2)企業方面,在加大科技創新的同時,應該培養專門性的人才,來熟悉和掌握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現在企業都配有法律顧問,但法務一般情況下只是解決國內糾紛,但對國際貿易糾紛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們有必要使他們盡快熟悉和適應WTO及其他國際貿易權益,在實踐中多為企業提供全面的國際貿易咨詢,利用世貿組織多變機制維護自身權益,避免和應對各種可能的指控,尤其是要發揮好世貿組織中特別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條款,為自己在抗辯中爭得有利地位。其次,企業要增強對外投資的風險意識,將對外投資與貿易摩擦聯系起來,在追求對外貿易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要關注企業對外投資的安全性。最后,企業要對自己生產的產品進行實時跟蹤。掌握出口產品在某國市場上的銷量、競爭力以及價格等,當出現銷量突然大增或者價格急劇下跌的時候,我們就要警惕,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應對。
(3)行業協會在國際貿易爭端解決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行業協會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行業協會具有協調同行、避免過度競爭的功能,所以,行業協會必須建立自己的行業準則制度,成為企業共同遵守的自律條例,規范同業競爭,促使出口產品價格的合理穩定,如果出現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可以以“行規”來對該企業做出相應的懲罰。其次,就是充當訴訟代理人的角色,對于企業遇到的反傾銷案件,代表企業提請反傾銷調查,這是符合國際慣例和實踐要求的。因為行業協會可以利用民間渠道,去收集案件相關的一些證據,包括提供資料、進行調研等,比如2004年中國化纖協會代表400多家會員企業提起滌綸短纖和聚酯切片反傾銷的案件,就是作為訴訟代理人出現的。最后,行業協會應該組建專門的WTO對策研究機構,向會員單位提供貿易信息和貿易事務服務,充當好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的服務者。該機構應該在全面掌握國際環境的情況下,對于企業的產品在種類、價格、運營方面提供建議和意見,并且幫助辦理相關的事務性工作。
綜上所述,為了減少和避免國際貿易中的摩擦,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自身,都應該不斷學習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從GATT到WTO,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我國企業的權益,從而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參考文獻
[1] 姜輝.我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
[2] 黨軍,馮宗憲.國際貿易摩擦現狀及我國的對策[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7(7).
[3] 謝瓊.行業協會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及對策[J].經貿論壇,2001(3).
[4] 胡芳,徐蕓.保障措施引發的國際貿易摩擦及對策思考[J]. WTO經濟導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