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暾 翁文婷 王恩偉
摘 要:集中采購為現代企業采購管理的主要模式,不僅在降低成本、物資保質保量方面有很大優勢,還可以利用其量大的優勢降低支付比例、延長付款期限、創新商業模式,為企業增加效益。本文介紹了集中采購的優勢以及對企業的增值效應,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集中采購 風險可控 效率優先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b)-07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各地建設項目日趨增多,建筑行業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以低價中標則成為大部分建筑企業的通用做法。這不僅使得建筑企業需承擔較高風險,也使得相當一部分企業僅以微利經營。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消耗的物資材料價值可占工程總造價的70%。可以看出,為增加企業效益,加強物資管理至關重要,而其中又以物資采購最為關鍵,直接影響著企業工程成本、左右企業經濟效益。
傳統的企業采購為分散采購,即由各預算單位自行決定采購事項及采購形式。可以看出,傳統的采購方法存在著采購機構重復設置、采購成本高,易導致采購物資質量參差不齊、滋生腐敗等問題。由此,國內外的大型企業都不約而同的走向了同一種采購模式——集中采購。集中采購不但擁有著透明度高、專業性強、可有效的降低成本等優勢外,還可通過運用集中采購方式倒逼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因此,集中采購已經成為現代企業采購管理的普遍趨勢。
1 集中采購的優勢
1.1 機構精簡,專業性更強
采用集中采購模式,集團化企業將原各下屬公司的采購部門進行合并,精簡了重復設置的采購機構,即可節省人力,也可節約人員工資等費用,同時也建立起一支專業性強的采購隊伍,對不同物資的采購模式更具專業性。有助于企業對于物資的專業化管理。
1.2 物資集中,議價能力強
將集團化企業的物資進行集中采購,由于擁有量大的優勢,供應商會傾向于以較低的價格與企業達成交易。相較于傳統采購,集中采購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使企業成本降低,有利于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1.3 與優質供應商合作,利于物資保質保量
傳統采購由于分批少量,計劃性不強,采購的物資質量往往參差不齊。而集中采購在招標采購過程中,可針對性的選擇合適招標方式(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選取資質高、實力強、規模大的供應商。同時可與其簽署長期合作戰略協議,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降低物資單價,保證貨源質與量的穩定。
1.4 避免腐敗滋生
相較于傳統分散采購容易滋生腐敗,集中采購將采購中所涉及的尋找資源、招標投標、驗收、結算、付款等環節分別交由不同部門負責,分散權利,各部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極大的避免了腐敗情況的滋生。
2 集中采購的增值
當企業采用集中采購模式后,不僅可得到物資價格優惠、質量與供應穩定、避免腐敗滋生等好處,借由集中采購量大的優勢,還可得到很多增值效應。
2.1 降低支付比例
借由集中采購量大的優勢,加上供應單位與企業長期合作建立起的信用體系,企業可在價格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支付比例并延長支付期限。可增加企業資金保有量,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充分使用貨幣的時間價值。
2.2 創新多種經營模式
采用集中采購模式,依托集中采購信息平臺,我們不僅可以低于市場價格采購物資即可獲得穩定貨物供應,剔除交易中不必要的環節降低物資流轉成本,有富余資金可使用等特點,本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展“易貨貿易”、“供應鏈金融”等經營模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易貨貿易:以水泥易貨貿易為例,我們直接向水泥廠家采購水泥,用水泥向攪拌站換取混凝土。最終獲得水泥廠、水泥需求單位、本企業的“三方共贏”,獲得降低成本、保證質量、保障供應、增加效益、控制價格風險的“五大收獲”。
供應鏈金融:以融資為例,我們與銀行合作,在信息平臺上創建供應鏈融資服務,為供應商提供全流程在線辦理、系統自動審批、實現“一觸即貸”的買斷型電子保理產品。通過供應鏈融資供應商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融資,減少線下融資的繁瑣手續,減小資金占用時間成本,返過來也會降低我們采購成本,獲得“雙方共贏”。
2.3 倒逼企業管理升級
易貨貿易與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模式形成供應鏈的互動局面,幾方之間既是對方的采購方,也是供應方,這種互動的關系倒逼我們管理提升,使企業的價值上升。
3 集中采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3.1 采購與計劃風險及應對措施
由于集中采購是由企業下屬的分公司先將預采購的物資計劃提報采購中心,采購中心根據提報計劃進行招投標等采購工作,將導致集中采購周期比傳統采購長。而各單位的項目數量繁多,提報需求計劃往往準確性較低,會導致項目材料進場混亂。
針對以上問題,企業引進了Internet信息化處理系統,將傳統線下處理的計劃、招投標、驗收、結算、付賬等功能在網絡平臺上實現,極大的提升了采購效率,采購周期甚至比傳統采購還要短。與此同時,采購的每一步驟都通過網絡實現,數據實時查看,對物資采購全過程進行最大程度的透明化,為避免腐敗滋生打下堅實基礎。而對于計劃提報不準確而導致物資供應混亂的問題,本企業建立了總需求計劃、月需求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及應急計劃體系,最大程度的解決了物資計劃管理的混亂。
3.2 地域跨度風險及應對措施
對于集團化企業來說,其下屬的分公司通常分散于全國各地,地域跨度非常大。而要對橫跨中國的各公司統一進行集中采購,往往難以實現,就算得以實施,由于物資運輸費用的增加也會使采購單價不再有優勢。
對此,企業創新性的采用區域聯采方式,以地域將全國分為華北、東北、西北、西南、華中、華南、華東等若干區域,由二級單位負責區域聯采中心的管理、協調工作。在區域聯采中與中標單位簽訂上限價及質量參數等重要條款的框架協議,在區域范圍內的各公司可直接選擇中標供應商簽訂合同,并規定具體的供貨數量、配送項目、支付方式等內容。這樣,既保證了集中采購可獲得量大低價的優惠,也解決了區域跨度的問題。
3.3 供應商管理風險及應對措施
在集中采購中由于供應商準入門檻設置不當、供應商選擇方式不當、供應商處于自身發展的新生期貨衰退期、供應商違約成本過低等問題的存在,將導致企業在物資采購中存在著一定風險。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商管理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就此問題建立了一套供應商管理體系:嚴格控制供應商準入并制定《供應商準入細則》;制作并定期發布《合格供應商名冊》;制定《供應商考評辦法》并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價;針對不良供應商制定了《不良供應商處理流程》、《供應商黑名單管理規定》,并定期發布《供應商黑名單》;針對項目需調整供應商制訂了《優化供應商調整流程》。將供應商管理的各環節進行規范,極大程度的降低供應商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3.4 價格風險及應對措施
與傳統采購一樣,集中采購也面臨著由于原材料價格波動、通貨膨脹、市場壟斷、供應商相互串通等原因造成物資價格波動風險。
對此,企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減少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具體為:(1)提高價格監督水平。價格管理部加大對簽約價的執行和分析,從中發現定價歧義或不合理之處,通過價格跟蹤與法務合約部確定解決方案,修正合同定價條款;資源管理部加大網價和市場價價差較大的集采區域的摸底力度,為定價提供有效決策依據。(2)提升價格調整水平。三個與價格相關的部門——資源管理部、價格管理部、法務合約部聯動,分析市場價、結算價、第三方價格,制定調價方案,對部分區域的材料進行區域性整體調整,加大監管力度,加快反應速度。
3.5 腐敗風險及應對措施
雖然集中采購可將采購中所涉及到的各環節分別交由不同部門負責,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極大地避免了腐敗滋生的問題,但并不能就100%的避免了腐敗,腐敗始終是企業無法避開的風險。
對此,企業以“固定+臨時”的方式不斷完善監督考核體系,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腐敗的滋生。固定:簽訂目標考核責任書,著重對部門職責和年度要求考核;年末內控交叉檢查,及時對一年工作進行差缺補漏,控制風險。臨時:對重點工作進行專項檢查,著重對推進成效考核。除此之外,使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也成為了我們輔助監督考核體系的工具之一,集中采購過程均通過信息平臺實現公開透明,形成監督網,隨時接受內外部單位的監督。
4 結語
集中采購不但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還可依托集中采購這個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通過建立完善的采購體系與制度、規范各業務流程、內部審查與外部審查共同合作,有效降低建筑行業與生俱來的風險性;采用專業人士進行集中采購,更有利于企業在即有水平上實現突破與提升。因此可以說,集中采購是現代企業采購管理的潮流與趨勢,也是提升企業效益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吳恒杰,王卓甫.大型建筑集團應采用材料集中采購方式[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0(3).
[2] 王曉云.淺談企業物資集中采購及其風險控制[J].神華科技, 2011,9(6).
[3] 趙國清.淺談集中采購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經營與管理,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