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和
摘要: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青少年肺活量水平不斷下降,身體形態發生較大變化,超重率、肥胖率持續上升,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發展校園足球的政策,充分體現了讓足球回歸教育宗旨,為改善我國青少年體質創造了良好的契機和有利條件。本文針對校園足球對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的影響進行研究,旨在促進校園足球政策落實和推廣,提高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校園足球;學生體質;影響
青少年學生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其體質健康是肩負起國家社會經濟建設重任的根本保障,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形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營養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青少年學生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等多項反映體質水平的指標明顯下降,肺功能持續降低,近視率大大上升,超重和肥胖率持續增加,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對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十分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有效遏制了學生體質下降的速度,但是,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仍十分嚴峻,在此背景下,我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極大地推動了校園足球工作的開展,對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我國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學生體質下降的表現
自1985年以來,我國多次開展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建立了學生體質監測長效機制,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了持續、系統的調研。通過調查研究,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仍然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超重和肥胖現象較為嚴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增速,一方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物質生活,使學生能夠攝取更為豐富的營養,另一方面,便利的交通和日益減少的活動空間,導致學生活動范圍和運動量大大降低,同時,各種高熱量的食品的攝入,學生偏食和營養不均衡等問題,進一步影響學生體形,引發學生超重和肥胖問題。根據《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通過對學生體質與健康進行分析研究,1985年至2014年30年間,學生體形發生了較大變化,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呈現持續增長的流行趨勢。
(二)肺功能整體處于較低水平
肺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是衡量學生體質的重要指標。近年來,由于我國較為嚴峻的考試和升學壓力影響,青少年學生普遍存在睡眠時間不足的情況,進一步減少了參與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的時間,據統計,我國初中和高中學生經常在23點以后睡眠,早晨6點左右起床,學生缺乏充足的睡眠,導致學生身體機能下降,新陳代謝受到極大的影響,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影響了學生肺功能發育。據《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肺功能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學生不及格率22.54%,2010年后整體有所提升,但仍處于較低水平。
(三)速度與力量增長趨于停滯
速度與力量是學生運動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運動速度、強大的力量,才能適應和滿足生活與工作的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學生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于安全因素考慮,部分青少年學生被限制在家庭內活動,學生缺乏足夠的空間進行劇烈的活動,學生長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速度和力量增長處于停滯狀態。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學生在閑暇時間玩電腦或手機游戲,沉溺于網絡游戲和交友等虛擬世界,導致身體長期處于靜止狀態,身體運動速度與力量缺乏鍛煉,進而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二、校園足球的實施對促進學生體質的影響
針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多年下降的問題,國家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解決該問題,校園足球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舉措。校園足球政策的提出,對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筆者從體型、肺功能和速度與力量三個方面分析和研究。
(一)校園足球能夠改善學生體形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由于長期靜坐等原因,身體容易出現多種問題,如駝背、肥胖等,而在校園足球運動中,由于足球場地較大,運動時間較長,且運動強度較大,能夠有效消耗學生體內的熱量,起到降低脂肪的作用。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下肢力量長期得不到鍛煉,而足球運動主要用到學生的腿部和腳部力量,能夠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生體形,通過高強度的足球運動,降低學生超重和肥胖現象的產生,從而達到改善學生體形的效果。據統計,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不論學生處于何種位置,每15分鐘消耗的熱量約為110至200卡路里,相比其他健身鍛煉方式,足球運動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校園足球能夠起到控制學生體重、提高學生體質的效果。
(二)校園足球能夠改善學生肺功能
通過參與校園足球,學生能夠走出教室和家庭,從封閉的空間來到室外環境中,從相對靜止的狀態到劇烈活動的狀態,能夠促進學生肺部發育,提高學生肺活量。校園足球集跑步與腿部運動于一身,在運動過程中,劇烈的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呼吸和消耗更多的氧氣,鍛煉呼吸肌群和輔助肌群收縮和擴張能力,從而提高肺部容量,肺泡發育更好。研究發現,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與其他學生對比,經常參與校園運動的學生安靜時每分鐘僅為7至11次,而其他學生則為12至18次,差異較為顯著,由此可見,校園足球對學生肺功能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三)校園足球可以增強速度與力量
普遍認為,足球運動有助于學生骨骼生長,提高骨骼密度和骨骼抗壓能力,促進腿部肌肉發育,增強學生運動速度、爆發力和下肢力量。校園足球具有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大等特點,在運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場地持續跑動,還需要精準控制踢足球的方向和距離,對學生的速度和力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在運動中需要全身心投入,具備較高的身體素質,才能應對瞬息變化的球場局勢。以球場1v1對戰抗為例,如果其中一方速度、力量優于另一方,在同等水平情況下,身體素質較好的一方能夠較為容易地搶到球權,因此,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鍛煉身體力量,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三、結語
我國倡導和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是新的教育形勢下賦予足球運動的歷史使命,學校和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落實校園足球各項工作,使校園足球活動肩負起培養足球運動后備人才的戰略性任務,全面完成教育體制改革,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對促進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引導,應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促使學生走出教室,在足球場地上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健康水平,以強健的身體肩負起國家建設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劉天彪,李海燕.校園足球實施一年來的成績、經驗與問題——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四[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03):5-10.
[2]胡慶山,曾麗娟,朱珈萱,王健.校園足球熱的審思——兼論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01):126-131.
[3]毛振明,席連正,劉天彪,李海燕.對校園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與深入——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三[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11):5-10.
[4]張廷安.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需要理念引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8):112-117.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