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潔
摘 要:我國中小微企業占據總企業80%以上的份額,在“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進程中,中小微企業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加,這無疑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失業率的降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在財政政策以及稅收政策上提供的優惠在逐漸加大,內蒙古自治區響應國家的號召,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縱然如此,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仍困難重重,本文以內蒙古為例,在財政政策以及稅收政策的基礎上分析中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程度,探索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 中小微企業 稅收負擔 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a)-117-02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微企業愈發成為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業發展一直是我國企業發展項目中的重點,內蒙古自治區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戰略,使中小微企業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縱然自治區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內蒙古的中小微企業仍然處于劣勢。在以下的分析中,筆者選擇了全國、內蒙古(西部)、北京(東部)、遼寧(東北)、河南(中部)、上海(南部)作為代表來進行比較。
1 中小微企業的數據比較
從表1我們發現,在2010年~2013年三年里,全國的標準下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由0.06億元上升到0.07億元;內蒙古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保持在0.13億元;沈陽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由0.06億元上升到0.07億元;河南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保持在0.06億元;上海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保持在0.04億元。這相互比較的六組數據中可以明顯發現,只有內蒙古的平均每個中小微企業所負擔的稅額是在0.1億元以上,雖然數額保持不變,但是內蒙古的中小微企業的數量比重是在逐漸減少的,這說明自治區的中小微企業要承受相比其他省份更高的稅收負擔,也同時表明自治區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財稅政策是不足的或者說是政策執行的過程與期待結果略有差距,加大對自治區小微企業財稅政策的優惠范圍,提高對其政策的執行效率刻不容緩。
2 內蒙古中小微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2.1 財政資金扶持不足
2014年,自治區籌集資金5.65億元,通過直接投資和特色產業鏈扶持、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方式,大力支持中小企業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新興產業體系;籌集資金1.8億元,支持中小企業領域的裝備制造業、“雙百億工程”發展和企業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培植新產業,構建多元發展、多級支撐的工業體系;籌集資金1.4億元,加快扶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知名品牌發展,不斷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力度,努力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兩化三網”融合水平,構建以科技引領、科技支撐、產業多元為主體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雖然自治區加大了財政資金扶持力度,較2010年4.4億元相比增加了4.36億元,但是扶持資金的總額依舊沒有達到10億元,現有的扶持規模與實際需求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隨著自治區小微企業數量的增加,平攤下來能得到的扶持資金更少,導致這部分資金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自治區出臺的多項政策由于資金的缺失以及企業自身的不足,很難落實到實處。
2.2 稅收優惠范圍狹窄
2017年4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稅收征收管理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3號),為保障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工作順利實施,明確了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事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自2017年5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可分別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優惠政策。這里,月銷售額為3萬元全年即36萬元以內(包括36萬元),內蒙古的小微企業之間的銷售額差距較小,如果納稅人的銷售額僅多了1000元,則不能享受其稅收優惠政策,這對其是不公平的,因為相比之下二者的競爭優勢幾乎沒有區別,但是卻在稅收優惠上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并不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
2.3 稅收優惠時限沒有前瞻性
我國無論是在稅率上還是在起征額上都有著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其時效性并沒有得到重視,依舊是3年一延續,我們依舊以問題一中的政策為例:優惠期限為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5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針對于稅率和銷售額的優惠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規定,沒有明確的要求。如此并沒有把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應有的規范也沒有想到長遠的考慮,不利于中小微企業稅收的完善以及政策的執行。
2.4 中型企業稅收優惠較少
縱觀我國的稅收改革以及政策的制定,我國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是逐漸增加,優惠范圍也是逐漸擴大,而對中型企業的稅后優惠寥寥無幾,自治區也沒有對中型企業采取任何的優惠政策。自治區企業兩級分化,中小企業將首當其沖,穩定的大局下,提高中小企業的有機構成和科技含量,實現“二次創業”突破發展是當前中型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說大型企業是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土壤,小微企業是自治區經濟發展的紅花,那么中興企業則是自治區經濟發展的綠葉,只有綠葉有足夠的營養才能開出紅花來。中型企業雖然有著較高的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在自治區經濟發展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較少的稅收優惠阻礙了其更好的進步。
3 完善內蒙古中小微企業財稅政策建議
3.1 加大財政資金扶持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逐漸展開,自治區經濟發展依舊是重中之重,其中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依舊是帶動經濟的關鍵。在未來的幾年里,自治區政府要加大對其的資金扶持,繼續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中小微企業專業化發展。在加大資金扶持的前提下要進一步完善針對財政資金扶持項目的完善,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財政保障。
3.2 詳細規劃稅收優惠范圍
如果差1000塊錢就要負擔完全不同的稅收負擔,這必然會出現很多企業為例減輕稅負而適當減少其銷售額,雖然負擔的稅額少了但是同時阻礙了其企業的發展,這要求國家和自治區針對不同銷售額詳細的進行分類,相近的銷售額如何處理如何規定,都有詳細的說明,對其出現相差較近的企業是否采用另一種優惠政策,都要進行解釋。在國家規定的前提下,內蒙古可以根據自治區的詳細情況再進一步規定,提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3.3 保證時效的準確性
稅收的時效性關系著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以及對行業或其他方面的選擇,針對稅收優惠情況,無論是國家還是自治區還是鄉鎮,必須保證時效的準確有效性,不能一直延伸或者進行改動,例如上文提出的時效只是一味延長不確定,國家對此政策應該做好長遠考慮,是一直優惠還只是在某一個時間段進行優惠來促進中小微企業積極性,只有做好長遠考慮和確定好實施步驟,才能保證優惠效率達到最大化。
3.4 頒布中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中型企業一直是帶領小微企業前進的動力,雖然其營業收入最少要保持在1000萬以上(針對信息傳輸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但是沒有稅收優惠,對其也是很重的稅收負擔,這很容易導致中型企業在保證自身發展的前提下無法帶動小微企業的發展。國家和自治區適當對中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這對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增強經濟活力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芊,王昶,賈坤.地方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實現路徑[J].中國經貿導刊,2017(05).
[2] 吳明.“營改增”對中小微企業稅負的影響[J].金融縱橫, 2016(01).
[3] 胡素華,趙秀芳,葉龍,等.財稅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有效性分析——以紹興市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1).
[4] 武麗.中小微企業發展之政策建議[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5).
[5] 王川.促進內蒙古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3.
[6] 馬乃云,張安安.完善財稅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