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蘭 趙德菊
摘 要:我國農村面積占70%,農業是基礎產業,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后經濟實力飛速增長,對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產生了歷史性、轉折性的影響。我國地大物博、地理情況復雜,存在各種地形氣候,人口在空間分布上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性,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城鎮化水平有所差距。關于城鎮化進程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本文將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具有建設性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和可借鑒的方法。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 國民經濟 經濟提高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173-02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不斷蓬勃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眾多農村居民開始邁向城鎮化生活,甚至使一些農村實現了城鎮化。以人口及空間城鎮化為自變量,以消費、投資為因變量,并采用1996年~2016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2007年實施城鎮化戰略后,促進本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但是沒有形成群眾消費力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成為供給與需求的問題,在需求問題上空間城鎮化的推進在提高內需方面還是具有非常大的潛能。目前的市場情形,我國的經濟處于轉型階段,而我國現在面臨著提高內需的巨大挑戰,所以加強城鎮化進程推進就成為關鍵,它對我國經濟增長以及國民消費的提高是否產生的影響,這個方面的分析就非常重要,并要發現抑制發展的關鍵因素,了解掌握城鎮化與經濟增長消費水平之間的關系,提出解決辦法對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1 城鎮化推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關系
1.1 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在對經濟發展的研究中有許多的人發現了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1975年諾瑟姆就注意到了城鎮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兩者之間成正相關關系,是一種線性關系,就是經濟發展速度越快,城鎮化水平也越高。后來有學者利用多個國家的城鎮化與經濟水平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現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確實有一定的關系,但進一步發現二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對數關系。正由于它們這種區域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密切的關系,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一定要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否則將造成不符合最佳相關關系、出現不協調的現象和問題。所以根據城鎮化進程與經濟水平發展是否同步,統計城鎮化的發展效果與經濟的水平,有積極性城鎮化與消極性城鎮化兩種類型。消極性城鎮稱為假城鎮化或過度城鎮化以及低度城市化,這種城鎮化出現的問題特征為人口過多涌進城市,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備,城市就業不充分等。而低度城鎮化的問題為城市產業發展不協調,城市服務系統不完備,鄉村勞動力得不到充分轉移等。
1.2 城鎮化進程對經濟發展的總體影響
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產物,起初,是經濟發展來帶動了各地落后區域的城鎮化進程,而在后期,伴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各個經濟產業相應地被帶動起來并促進了一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大發展。
1.3 從時間角度考慮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時間上看,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對經濟發展呈增長的影響效應,尤其提高群眾的消費能力及水平,促進了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使經濟得到發展,空間城鎮化的推進通過投資傳導對經濟的促進效應也明顯提升,但不同時期影響也相應不同,就1995年~2006年和2007年~2016年兩個時間段進行分析來談。經過對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1995年~2006年,投資傳導式經濟是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只是效果不太完美;而 2007年~2016年,根據前車之鑒,在進行建設時,便有了一定的經驗,實行了特色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等戰略性政策,不僅提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而且達到預期的想法,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從空間上看,沿海的東部人口利用運輸及空間上的優勢,城鎮化主要通過投資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相對比在中西部,中部人口城鎮化的措施略拉動經濟的上升,其余人口城鎮化作用不是很大。在空間城鎮化的作用也可以提高經濟發展,但不能抵消固定消費產生的抑制作用。為了保證城鎮化過程中不浪費不同地區不同的資源安置,因而,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使得城鎮化水平得到提高,從而促使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效益也充分體現和提升。由于我國的地域遼闊,所以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比較明顯,現將地域劃分為東部、中部與西部進行分析。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優勢,我們只有發現它并將它充分利用,才可以將地區城鎮化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效益得到發揮。首先東部地區,經濟體系較為先進,可以整合投資與消費兩項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去溯源其中緣由,是伴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經濟有所保障,就會去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進行消費或者投資。其次中部地區,有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所以不可強調人口城鎮化投資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東部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點,思想開放,交通方便,能夠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但還需要改善。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在不同地區,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依舊難以成為市民,且不能夠享受到與市民同等的待遇與補助,經濟水平得不到提高,又難以跟上城市生活節奏,進行消費,導致了經濟帶動困難。因此,因為受到制度、條件等諸多因素限制,我們要找到適合的方法使經濟得到不斷的可持續的發展。
2 城鎮化推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2.1 城鎮化的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出現新的機遇,這時城鎮化開始被賦予經濟發展重任,有許多人對它給予厚望,章振華認為,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經濟增長時段,但增長的軸心已經發生變化,形成了城鎮化推動經濟增長。1998年以來,城鎮化的推進主要為刺激人們消費,同時胡少維(1999)指出,我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是供給與需求問題明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農村居民消費沒有提高,所以需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城鎮化成為主要推力。我們國家提出兩個一百年,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城鎮化的推進與它有一定關系,在2010年王國剛提出,解決住、行問題是城鎮化的主要難點,也是關系到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路上的難題。
2.2 城鎮化發揮作用的方式
城鎮化推進的兩個方向是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對經濟水平增長主要通過促進消費和投資來傳導來影響經濟發展。從需求角度來看,促進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具有重大作用,而具體來看,在實現地區城鎮化以后,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也相應提升,進而消費傾向也將提高,起到擴大內需的作用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城鎮化進程中,隨著人口和城鎮空間的增加,需要在城鎮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增大投資需要又促進經濟發展,以城鎮化不斷帶動產業結構、經濟投資發展方向的方式以及通過基礎設施的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從供給的角度來看,需求服務的完善,在生產制作時為工業、服務業提供了方向,促進了許多二三產業的發展??梢姡沟梦覈擎偦七M對經濟增長起積極的影響,必須要從消費需求、產業結構、投資方向等方面進行研究,在發展中這些方面對經濟發展的獨立影響效果只有對這些加以獨立控制才能夠真實反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 對城鎮化推進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3.1 全力推進城鎮化,與經濟發展速度相協調
在之前提到的積極性城鎮化以及消極性城鎮化,我們要采取相關措施控制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呈對數關系?,F在提出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并對鎮化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在目前全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上,城鎮化建設呈現平穩增長狀態,同時也為各地區經濟騰飛創造了條件。各個地區應結合當地的市場特點經濟實力,進行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及相關人員的培養,調整產業結構來進而調整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城鎮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3.2 健全人口城鎮化中新增人口的保障制度
我們發現受到現行制度的影響,農村人口大批涌入城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所有人都有當地戶口,而且一個城市必需得有流動人口與固定人口。我們在推進空間城鎮化時要快速完成當地的基礎設施,吸引當地人們回到家鄉為家鄉的城鎮化提供助力,回到當地可以成為城市人口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完成人們內心迫切希望的改革戶籍制度,有社會保障等來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化的轉移,促進人口城鎮化率的提高。
3.3 統籌區域協調性
如今經濟發展出現分地區分階段的發展,而且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不均衡狀態。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出現較大的經濟發展落差。我們只有提高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才能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加快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當務之急。我國相關部門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東部沿海城市在中西部投資建廠刺激經濟發展。運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來推動該地區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同時會帶動一系列的需求和經濟發展,使得區域的經濟得到發展和提高。
3.4 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
上文提到,刺激經濟發展的方式有擴大內需和增大投資,但是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效果最好。所以各地政府應充分挖掘內需潛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多投資一些社會性的基礎建筑完善基礎措施,只有當地人們手中有結余才會提高消費水平和能力,來帶動當地經濟增長。同時增加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形成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城鎮化推進不但能夠為國家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還可以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提供助力。
4 結語
要達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城鎮化的推進是必需的。在對時間與空間上的城鎮化推進過程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無論是何種城鎮化的推進都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為了能推動地區發展,就應充分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將重心放到城鎮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協調中去,堅持合理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協調人口、基礎設施等多項資源,實現對當地資源的優化的利用,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婷.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化[J].人口研究,2013(05).
[2] 楊浩昌.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區域差異——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城市問題,2016(01).
[3] 彭沖,陳樂一,韓峰.新型城鎮化與土地集約利用的時空演變及關系[J].地理研究,2014(11).
[4] 蔡繼明,熊柴,高宏.我國人口城市化與空間城市化非協調發展及成因[J].經濟學動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