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教育事業也借著這股東風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教育改革事業逐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也逐漸被提上日程。而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質量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因此這篇文章就立足于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如何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建設高素質的教師團隊。
關鍵詞: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師團隊素質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課題。只有妥善的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的提升教學水平,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作為教師,需要勇于挑戰常規,樹立起全新的思維觀念,對過去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從而不斷促進教學方式的進步以及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面臨的現狀
(1)師資隊伍結構比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夠強。在對高校的教師團隊進行了簡要的調查后筆者發現,目前還存在著如下問題。首先,高等院校的教師人數比較少。近年來高等院校都在不斷的擴招,吸納更多的學生進入高等學府進行學習。這就使得原有的教師隊伍的數量與學生數量失去了應有的平衡,教室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常常是超負荷的,很難集中精力進行教學工作。其次,各個學科的帶頭人和工作精英的數量遠遠不足。創新創業教育是近些年才興起的全新的教學理念,相對來說其師資團隊也都趨于年輕化,整體的教學經驗還有一些欠缺,能夠承擔起帶頭作用和領導作用的教師非常少,這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對于教師團隊的整體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最后,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團隊中還存在著結構失衡的問題。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也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水平,許多高等院校在近十年內大量的聘請相關的教師,這就造成了學歷和年齡結構的不平衡,具備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比較少,而年輕教師的比例又偏高,這對于教師團隊水平的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2)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觀念不強。無論是過去的教育思維的桎梏,還是本身經驗能力的禁錮,都對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觀念產生了不利影響。其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授的過程中常常使用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手段,這對于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是毫無幫助的。而在進行階段性的教學質量評價的時候一般靠的都是試卷上的筆試分數,一味地注重各種基礎性知識,對于那些實踐能力或者是學生的全面素質根本沒有涉及到,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也是十分不利。其次,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照搬照抄格式化的僵化標準,卻沒有考慮到每一個學生自身都有著一定的不同之處,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成都、智力因素、心理因素都不加考慮,采取一刀切的政策。這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二、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成長的引導激勵機制。我們需要首先從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升人手,在制度上最大化的為他們提供便利和支持,從提升教師的基本薪資做起,著力引進一批又一批的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新教師,在評定職稱等方面對具有專業素質的教師給予傾斜,從而為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給予獎勵。鼓勵一部分教師深入到工作基層提升自己,參與到科研項目或者是創業項目中的教師我們可以通過領導慰問、獎金發放等手段加以獎勵。
(2)在教學部門中確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型師資比例的結構機制。在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提升教師團隊結構的合理性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課題。我們可以從專業對口的相關單位聘請或者是抽調一部分有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另外,對校內現有的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和培養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選擇。最后,我們還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相應款項,建立起從創業實訓基地到創新開發實驗室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供研究所用,從而讓教師們能夠有提升自己的良好環境,發揮理論特長應用到實踐中去,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素質。
(3)建立能發揮教師潛力和作用的“產學研”創業機制。除了要努力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讓他們擁有更高的實踐能力。對教師們的專業知識加以運用使其成為產業性的項目。另外我們還需要不斷的挖掘教師自身所具有的潛能,采取相關措施推動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實踐。作為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要盡最大努力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建設創業基地,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形成完整的產學研鏈條,激勵有能力的教師進行自主的創業。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短板,無論是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是教師團隊的結構上都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了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了讓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后能夠擁有更強的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優化教師團隊的結構,提升教師自身的創業能力。樹立起教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讓他們擁有更高的職業責任感,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從而推動我們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妥善落實。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