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碩
摘要:在小學體育課中,根據“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結合學生“共性”與個性的特征,確立同質,異質教學環境,采取“選項、分層、專修的形式,運用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結果表明:這一教學改革,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增強學生參與鍛煉意識,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動機和發展個性,均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終身體育的形式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實驗
《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規定了“中小學體育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培養目標。《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的課程理念。因此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指向有廣泛基礎、學生喜歡、有利于全體學生參加的,適合于群體性鍛煉的體育項目。改變那種過分強調圍繞“達標”項目來安排教學內容,避免純生物改造的身體素質課。體育課的組織要最大限度地創設一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環境,從而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運動基礎。為此,就必須在課程設置和結構上進行實踐探索。
從2014年秋季,我們聯合城區五所小學根據現有的體育師資、場地設備、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了“選項、分層、專項”教學的嘗試。
一、研究對象、時間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城區五所學校2014年9月入學小學五年級學生的研究范圍。各校將1、2班50人為實驗班,3、4班對照50人合計500人作為研究對象。教學由同一老師擔任。實驗前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水平沒有明顯的差異。
(二)研究時間
2015年9月~2016年7月
(三)研究方法
1.實驗法:采用組間對照實驗,對實驗的對象前后變化(身體素質,技能水平等)檢測測實驗效果。
2.問卷調查法:從興趣、態度、注意力,意識等方面設計問卷,調查學生體育心理的發展水平。實驗中發問卷30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98.6%,有效問卷294份,有效率99.3%。實驗后發問卷30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問卷294份,有效率98.6%。
3.數理統計法: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驗,隨機抽樣各校實驗,對照班學生各30名,合計150名對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水平的變化運用數理統計檢驗的方法進行檢測分析對比。
二、研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一)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教育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定了“關注學生在全面發展體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和學習,培養運動的愛好和專長的課程性質;制定了注重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課程理念;指出了根據學生需求和愛好加大運動技能學習的自主選擇性的課程設計思路;確立了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的課程總目標;教學建議提出打破班級的界限,同一年級進行選項教學的方案,這為我們實施小學體育課實行“選項、分層、專修教學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二)實施目標
1.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2.突出發展學生能力,培養運動專長和技能;
3.探索適合小學學生發展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方式;
4.培訓一支具有現代教學理念,科研意識的基礎體育教師隊伍。
(三)“選項、分層、專修”教學概念
選項:指根據學校場地、器材、教師,特色等情況允許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運動項目。再依據選項情況在同一年級重新編班。一般 由4~6個原行政班(200~300人)分成4~5個專項班,每個班40~50人,由4~5位教師同時授課。
分層:每個專項班根據學生的基礎,技能,水平分成強、中、弱有針對性的教學。單元學習前建立起點,單元學習中分層遞進,單元學習后分層評價的組織。
專修:通過2~3年的學習,指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運動專長和技能,為終身體育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教學組織
我們根據各校的體育師資、場地、器材以體育傳統項、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普及程度,分別設置了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武術、健美操、輪滑等8個項目作為選項。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運動基礎進行填報志愿,每人可報二個志愿,學校盡可能按第一志愿錄取,然后根據各選項所報的人數作適當的調整,編成選項班,按規定的“體育選項教學方案”實施教學。
(五)教學評價
采用單元學習綜合性評價。將單元前、后以及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知識、技能、體能、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綜合評定,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出等級。
三、結論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核心。小學開設選修課教學,已成為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一種發展趨勢。但開設選修教學要根據學校的實際而定,切不可盲目照搬,更不能將選修變成隨學生意愿的“放羊課”。在教學的組織上既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學習,又要重視課外資源的開發,指導學生參與組織一些專項競賽活動,使專項水平得到延續。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