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
摘 要:作為農民的經營實踐與創新,農家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旅游市場的萌芽與發展,促進了農村旅游經濟的增長。本文基于對農家樂概念的再審視,分析了我國農家樂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發展策略,以期引領我國農家樂與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家樂 旅游管理 經濟發展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a)-060-02
作為一種以農村休閑為主要內容的旅游形式,農家樂以其特有的魅力與深厚的內涵自產生以來就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濃厚旅游參與興趣。在很多城市的郊區,農家樂已然形成了不小的規模,逐漸發展為一種向城市居民度假以及周末休閑提供服務的獨特旅游形式,旅游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日益凸顯。農家樂旅游對旅游產品的結構予以豐富與完善,使得假日旅游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對于旅游高峰期客流的分流十分有利,推動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在一定水平上實現了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消化,縮小城鄉差距,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也由此而不斷加速。
1 農家樂概念再審視
農家樂存在兩種指代:第一,對旅游形式的指代,游客依托于農民生活、田園景觀以及自然生態等資源,在農民家庭這一接待單位中尋找田園生活的樂趣所在,在農家體驗中實現對自然的回歸;第二,對經營實體的指代,利用農村所特有的農、林、牧、漁等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吸引著旅游者,向其提供勞動體驗、觀光、休閑、餐飲娛樂等多樣化服務。
以對農家樂的經營載體特性及功能的考慮為基礎,文章在研究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過程中采用第二種指代。其實,現有的農家樂經營主體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個體農戶規模上,多種經營主體并存的格局已經出現,經營場所也逐漸由自家庭院轉移至風景優美且交通便利的景區或周邊,對一定意義上的“范農家樂”發展趨勢予以體現。
2 我國農家樂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與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對產業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規范、有序且健康的發展以制度的健全為前提。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在對農家樂旅游發展進行規劃之時沒有做到真正的全局性與長遠性考慮,統一的管理規范有所欠缺,有效的經營與管理模式亟待形成,并且在產業政策上也缺乏一些有利的傾斜與扶持,雖然一部分地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已經制定了一些發展標準,但推廣力度還不夠,這些都對農家樂旅游以及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了制約。例如,安徽省是一個農業大省,有著異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極具農家樂旅游及旅游經濟發展的優勢,在安徽省內部,一些地區如長豐、廣德等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發展了自身的特色,但它們在發展經驗的總結與推廣上卻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想,各自為政的現象依舊突出。
2.2 產品定位模糊,品牌效應欠缺
由于很多農村地區看到了農家樂旅游所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因而選擇盲目跟風,一哄而上,這造成了農家樂產品與服務的嚴重趨同。很多農村人員不具備先進的經營經驗,他們只是單純地美化并修飾現有的農田、果園與養殖場,這使得旅游產品和內容在形式上幾近一致,沒有各自的特色。此外,農家樂旅游大多局限于干農家活、吃農家菜、觀農家景、住農家院之上,向旅游者提供的住宿與餐飲服務也極具一般化,并未對當地的鄉土人情、民俗傳統以及名勝古跡等文化進行充分的發掘與有效的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地方特色,導致了嚴重的同構性發展現象的發生,無法對旅游人員的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予以滿足,加之旅游產品與服務面臨著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引發了不容忽視的削價競爭現象,游客的回頭率往往不會很高。
2.3 經營模式落后
我國現有的比較先進的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大體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內生式發展、BOT以及外源型土地流轉。其中,內生式發展模式屬于組織自謀發展的類型,BOT模式則是求利潤啟動的發展,而外源型土地流轉模式則是讓土地交換的發展。分析各種模式的應用情況,普及率都比較低,在很多地區,最為傳統的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模式依然廣泛存在,在該種發展模式下,產品與服務的檔次難以對游客的需求予以滿足,加之農民本身不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這就使得很多地區的農家樂依然尋求低端路線的發展,競爭的無序化現象越來越明顯。此外,大規模的商業化運作不具備有利的政策環境與客觀環境作支撐,例如,基于土地政策的限制,農家樂在發展土地流轉模式的過程中存在著利益相關者同農民爭利的現象,并且遭到了一部分社區居民的抵制,因而規模的擴大存在極大的難度,這成為對農家樂實現深度發展產生制約的又一大瓶頸。
2.4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農民是農家樂的主要經營人員,他們多選擇近郊與農村地區進行開發,沒有健全與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也較為欠缺,在餐飲、住宿、購物等接待型服務設施以及觀賞休憩、旅游廁所、垃圾收集、消防維護等硬件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方面較之大景區而言差距極為明顯。當大量游客涌入之時,部分農村旅游景點的環境衛生與條件會變得越來越臟、越來越差,環境污染現象日益嚴重,在這種狀況下,甚至會有部分經營者持一種“農村旅游越土越好、環境越臟越能給人一種返璞歸真之感”的錯誤觀點。如果上述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必然會在極大的程度上對農家樂旅游以及旅游經濟的發展產生制約。
3 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發展策略
3.1 政府統籌規劃
針對現階段很多農家樂經營仍為個體化經營,經營規模小、分布散亂、發展無序化以及經營項目單一的現狀,政府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與規定,對農家樂的發展經營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統籌規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營個體之間無序化競爭以及惡性“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還能夠對農家樂的經營娛樂項目進行系統化的統一管理,使其實現更加多元化的發展,避免娛樂項目重復單調現象的發生。政府應利用規模化與科學化的指導思想對農家樂的內容予以豐富,在相應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幫助經營者實現品牌化發展,擴大綜合化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對“農戶+農戶”的新型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予以實施,在農村對學習示范戶的形式進行倡導,在最小化政府投資的同時向農家樂經營可觀收益的獲取提供保證。
3.2 豐富產品與服務形式
第一,對“親情農家樂”服務項目進行拓展,隨著《爸爸去哪兒》等親情類旅游綜藝節目的逐年熱播,清新的鄉村取景與趣味性的家庭旅游體驗使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開始青睞于“全家行”的娛樂休閑項目,以此為突破口,農家樂的經營人員可以在提供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中適當地增加一些農家親情娛樂項目,例如全家共同翻土播種、給牛擠奶等農家活動,在加強親子之間交流的同時將農業文化傳播以及教育科普等功能發揮出來。第二,對農家樂自由廚的特色概念予以倡導,要想對農家文化特色的招牌進行豐富,讓游客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是一個可取之處,自由廚應讓游客自行準備所需食材,借助服務人員的幫忙,親自完成與自己口味相符合的農家菜式。
3.3 構建農家樂旅游電商平臺
目前,在線旅游產品已然在電子商務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追捧,專屬于農家樂旅游的網上服務平臺有待進行大規模的打造。具體來講,平臺可以對各地農家樂的經營信息進行集合,并以此劃分星級服務品牌經營與一般服務經營的榜單,對多樣化的休閑旅游套餐制定詳細而又具體的說明,向游客介紹便捷且快速的交通路線。此外,平臺還可同多家網上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向游客的在線支付、提前預定以及團購等網絡消費行為提供支持,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對農家樂的宣傳與營銷,還可以給游客對各種旅游信息的咨詢以及最佳旅游路線的制定提供極大的便利。
3.4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針對很多農家樂基礎設施簡陋的問題,政府應以對農家樂經營品種的統籌規劃為前提,在特定的區域內增加投資,建設并完善水電設備、停車場面積以及衛生消毒設施等,在整體提升農家樂環境的同時向游客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政府還要以保留原有村風村貌為前提改進落后設備,及時處理垃圾與污水,保護自然環境,為旅游人員提供周到、生態環保而又便利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周格旭.農家樂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
[2] 龔海怒.“農家樂”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9(2).
[3] 戴昕,李承琳,胡音堯.我國農家樂深度發展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J].商業經濟,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