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影響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興國戰略提出之后,文化自信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液,弘揚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使命。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武術自身也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教化意義。我國的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國內外都備受推崇。在新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國的武術文化更應該在反思中得以重建。本文將從高校武術文化發展的現狀,武術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重塑高校武術文化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議論。
關鍵詞:文化自信 高校武術 反思 重塑
武術本身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武術隊中華兒女的優秀品格和不屈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塑造作用。武術文化不僅在精神上滋養著中華千千萬萬的兒女,也起到了強健體魄的效果。武術不僅是一項文化娛樂活動,在高校也早已成為一門正式的課程。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武術文化的發展也引起了人們的反思,本文將在對武術文化的發展中探討高校武術文化的重建問題。
一、我國高校武術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武術課側重于技能的學習
在高校的武術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并沒有充分講授武術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內涵。武術不僅是一項單純的技能課程,它也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在大量的調查中發現,高校這種側重技能學習的教學方式忽視了人文教育和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教學方式以傳授口令為主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基礎的入門指導,教學方式也基本靠口令的傳授得以開展。但很多口令比較老套,且以文言為主,導致學生可以勉強背誦卻無法真正理解,也無法落實。大部分教師只傳授給了學生枯燥的口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跟著教師比劃動作,導致了所學知識實用性不強。
(三)學生對武術文化的認識不足
當前高校武術教育在體育學科思想的束縛下,缺少了文化養料的滋補,缺乏必要的人文內涵。學生也一貫認為武術單純得屬于體育課程,只是學一些簡單的動作,進行程式化的練習。大部分學生也習慣了被動得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缺乏創造性的學習和主動的思考。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導致學生對武術文化以及武術課程缺乏了解。
二、武術文化的存在對高校具有重大意義
(一)武術文化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高校的體育課程是高校的重要課程之一,大學生不僅需要培養文化素養,也需要強健體魄,提高自己的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教學不止教會學生的各項運動技能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同學們樹立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觀念。
(二)武術運動可以強健體魄
武術并不是一項簡單的體育運動,它對人的身體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它不只對人的速度和靈活性有要求,還對人身體的柔韌度以及耐力有著高標準的要求。實踐證明,進行武術運動可以強健體魄,活絡經脈,同時也可以進行“精氣神”的鍛煉。武術文化不是簡單的打斗活動,而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文化課程。武術文化在精神方面給人滋養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身體上的鍛煉。
(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向學生傳承武術文化,實際上就是進行民族精神的教育,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武術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它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本身融合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武術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它具有及豐富的東方民族的文化內涵。武術文化的發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具有其他文化所具有的時代性,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進行自身的發展和改造。因此,武術文化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
三、高校武術文化重建的措施
(一)在高校內進行武術表演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各種形式的活動和演出更能激起同學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眼球。武術表演也是最直接對武術文化進行宣傳的一種方式。觀眾越多,了解高校武術課程的學生就越多。并且,武術表演帶給同學的感受遠遠超過紙質和媒體的宣傳,其高超的技藝更容易使人受到震撼。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多媒體技術發展得越來越迅速,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同學和老師們的喜愛。多媒體教學具有靈活和高效的特點,它可以直觀又生動得使學生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多媒體教學可以為武術課程注入生機,活躍課堂氛圍。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和紀錄片,加深同學們對中國武術的了解,也能增加同學們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三)精練講解.明確動作要求
武術教學中,動作的講解應該簡明扼要又能突出重點,學生只有知道了動作名稱,又掌握分動作的要領才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動作和動作順序的概念。動作講解時應結合攻防性質進行,以便學生領會動作意圖。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到位,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并加以學習和落實。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想更大程度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應該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教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不滿足于教師的自我表現或強制命令,學生希望無憂無慮,輕松自然去體驗所要學習的內容,管得過死,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使課堂上出現了壓抑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現象,本來就有點枯燥的武術套路課要烘托出其生動活潑的氣氛,就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的自控和自學能力。
四、結語
武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武術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更應該反思高校武術課程的建設,促進高校武術課程的發展,弘揚傳統優秀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初級長拳教學注意事項[J].中國學校體育,2004(1).
[2]曾于久.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陳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屬性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7(2).
(作者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軍事體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