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慈
批改是小學低年段寫話教學的重要一環。通過批改,教師能夠獲知學生寫話的質量,獲知自己寫話教學的效果,以便調整寫話教學策略;學生也能直接了解自己寫話的優點與不足,對寫話行為進行反思。教師要把握小學低年段的寫話特點,從低年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采取科學的批改策略。
一、小學低年段寫話教學的批改原則
小學低年段寫話教學的批改原則,就是要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寫話,珍視他們的寫話,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保持他們的寫話熱情,并使其良性循環。
1. 發現亮點,忽略不足
由于認識有限、知識經驗不足,小學低年段學生在寫話中往往用詞簡單、句式單一、內容不豐富。教師如果忽略學生的實際,用正式的作文標準要求他們,求全責備,那學生就會無所適從,寫話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寫話的細微之處發現他們的亮點,如用字、用詞、用句的完整性,標點符號的合理使用,寫話前后的進步,等等。同時,要用鼓勵性的言語來激勵他們,如“形容小動物你會用‘它了,老師替你高興!”“老師驚喜地看到,這次寫話,你寫的字都對了!”“這段寫話,你學會用感嘆號了!”從而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成功的喜悅中增強寫話的自信。在教師的亮點捕捉中,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信賴,他們也就能進一步提升寫話的興趣,將更多的寫話亮點呈現在后續的寫話中,由此一步步提升寫話能力。
小學低年段學生天真無邪,不善于修飾自己的言語,寫話往往就是頭腦中一瞬間直接呈現的想法,“語出驚人”。如在寫下棋時,有學生寫“我們在玩飛行棋的時候被媽媽吃了,爸爸就幫我吃掉媽媽”,后半句的主干意思是“爸爸吃掉媽媽”,句意明顯有毛病,但是聯系前半句話的語境得知,學生要表達的意思是“爸爸就幫我吃掉媽媽的棋子”。對于這句話的不足,教師就可以忽略掉。因為從句子表達的連貫性看,通過回憶與家人下飛行棋的情景,學生寫這句話時,思維已經不由自主地融入當時的情景中,言語是在這種狀態下自然而發的,再加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直接,較為欠缺邏輯、語法等知識,所以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不足,他們“有權”寫出這樣的話。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伴隨著知識的增加與語言的累積,學生會逐漸使用正確的語法和邏輯表達自己的思想。
2. 呵護童真,避免拔高
兒童的個性是靈動、天真的,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寫話往往與他們的個性一樣,充滿童真童趣,如在寫《我的爸爸》時,有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爸爸有一雙亮晶晶的眼睛,有一個高高的身材。我爸爸還有一個大大的肚子,爸爸走起路來好像一只可愛的小企鵝。爸爸最喜歡做運動,爸爸有時帶我去外面騎自行車。不知道爸爸的大肚子什么時候能小下去呢?
從大人的視角來看,可能會覺得這段寫話可笑、笨拙、不規范,但是,其字里行間所呈現的是這個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因此,教師不要隨意修剪改刪,不能用所謂“規范”的筆墨扼殺學生的童言稚語。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心態去欣賞他們淳樸的寫話語言,感受他們獨特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的寫話呈現清新自然的色彩,并用同樣充滿童真而有引導性、啟發性的話語來批改他們的寫話。
教師在批改時,不要隨意拔高寫話要求,不要以前后呼應、語法正確、結構巧妙、辭藻優美、引經據典等高階要求來“規范”寫話,因為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看來,這樣的要求是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學生一旦提筆就會膽怯畏難、無從下筆,不利于后續寫話。
二、小學低年段寫話教學的批改方式
1. 簡明批改
關于批改,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要讓學生“曉其故”,不讓批改“同于虛擲”,教師就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簡單明了地進行批改,讓學生看得明白并促進后續寫話的改善,真正發揮批改的激勵、導向作用。
文字評語是作文批改中的常用方式,但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能力還不高,因此,教師的文字評語必須淺顯易懂,讓學生理解評語的意思,才能達到批改的目的。例如“本文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結構嚴謹,詳略有致,重點突出”,這樣的文字評語,就會讓學生產生疑惑:“什么叫第一人稱的寫法?什么叫結構嚴謹,詳略有致,重點突出?”但是,如果教師把這一評語改成“越秀公園的景點真多、真美呀,你還特意把東秀湖的金魚寫得特別有趣呢,老師都想去看看了!”這樣,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
除文字評語外,教師還可以使用符號評語,例如:畫一只小眼睛表示觀察得很仔細,寫得很具體;畫一雙天使的翅膀表示想象力豐富;畫一條波浪線并在旁標上一個大拇指,表示句子寫得好;在批改的分數旁畫上一張圓圓的笑臉,表示寫話寫得很好。在學生眼中,這些符號充滿著教師的情感,代表著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和鼓勵。
2. 個性批改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學生的寫話態度與寫話基礎各不相同。為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側重點對學生的寫話進行個性化批改。
比如,對于優等生的寫話,可以提出更高的寫話要求;對于中等生的寫話,批改意見要詳細一些、明確一點,要側重于內容的修改、語序的調整;對于學困生的寫話,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尊重他們的寫話成果,放大他們的優點,激發他們寫話的熱情,要化大為小,在每一次寫話中側重于某一點來批改,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就要不吝言辭地大力表揚。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化批改,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寫話中逐漸進步,從而提高寫話的積極性。
3. 互相批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互相批改,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積極審視他人的寫話,幫助同學完善寫話;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通過借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的自主反思、主動總結,從而提升自己的寫話能力。
為了讓互相批改充分發揮作用,互相批改要有法:①在互相批改的人員設置上,教師可以設置四人小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注意組內成員寫話水平的高、中、低搭配;組內男女比例要合理搭配;組內設置小組長,組織組員進行互相批改,做好記錄,并實行小組長輪值制,讓每個組員都有機會擔任小組長,以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②在互相批改的時間安排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細心閱讀同學寫話內容的前提下,認真思考,給同學提出批改意見,并聆聽別人的批改意見,最后把批改意見進行匯總,形成組內的集體意識。 ③在互相批改的指導方式上,教師要給學生明確的互批互改要求,若是首次互相批改,要給出形象、明了的示范,讓學生有章可循;在互相批改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走進小組間,認真觀察小組里面的互批互改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在修改后,教師要全面復查,對修改得當、進步明顯的學生及其所在小組要給予大力表揚。
責任編輯 黃日暖
見習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