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計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在中學生物教學方面,為克服以中考成績和高考成績量化排名來評價初中和高中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的弊端,創新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的方法,廣東省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的“521廣東實踐模式”。
一、“5創”方法夯基礎
為優化中學生物教學,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廣東省通過“5創”方法,夯實了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的基礎。
創建群眾性學會。2014年7月,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和探索實踐,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廣東教育學會的悉心關懷和全省各級教研員、中學生物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采取“省中生會-市中生會-縣中生會-校中生會”和“省教研室-市教研室-縣教研室-校教研室”兩線結合四級聯動的方式開展活動。
創設學術性標準。為有效促進全省中學生物教學,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經過理論論證和實踐研究,研制了學術評審標準,主要包括《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論文評審標準》《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獎評審標準》《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優秀科組評審標準》《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設計與課例評審標準》等。
創制指導性文件。在創設學術性標準的同時,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還創制了《義務教育生物學教學指導意見(2012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學指導意見(2012年版)》《廣東省初中生物學科學業考試大綱(2006-2016年)》等相關指導文件,為全省中學生物教學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導。
創造多樣性途徑。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設計與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獎評選活動、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優秀科組評選活動、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等會議和活動,為全省中學生物教師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臺。
創作示范性成果。在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的引領下,具有較強示范性的學術成果和教學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成果精品》《廣東省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報告》《廣東省中學生物新課程實施中優化課堂教學活動》等研究與實踐等學術著作,以及“探究性教學”“問題導學法”“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實驗能力”“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導學、高效課堂”“特級教師、特色課堂”等一系列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優質課例。
二、“2促”核心保關鍵
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在“5創”的基礎上,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課例建設,為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質量提供了關鍵的引領。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立基于“5創”,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了保障,高層次人才資源庫建設已初見成效。通過開展“博士論壇”,為教師搭建交流經驗的平臺,促進一批博士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開展多樣性學術活動,為教師搭建鍛煉自我的平臺,助推教師踏上“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的專業高階;通過開展“教學質量獎”評選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現風采的平臺,引導教師邁進“特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等名師殿堂。
促進教學課例建設。得益于“5創”,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課例建設得到了提升和完善,一批優秀的教學課例推動了中學生物課堂的教學改革。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珠海市、揭陽市、清遠市等地優秀教師的優質教學課例被應用在全省各地,乃至多個省的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中,影響廣東、輻射全國,得到了較好的反響和評價。
三、“1提”目標顯價值
在“5創”的基礎支撐和“2促”的關鍵引領下,經過多年努力,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目前,在教學高層次人才資源方面,廣東省中學生物課程教材改革與發展研究人員有15人,廣東省地方教材和國家配套教材編寫人員(生物)有61人,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生物)有18人,廣東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有138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生物)有45人;在學生競賽項目方面,深圳市、佛山市、中山市、韶關市在廣東省21個地級市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廣州市越秀區在廣州市11個區中出類拔萃。
責任編輯 羅 峰
見習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