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娣 徐祥濃 譚秋嫻等



[摘要]目的通過對社區產婦產后健康知識需求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社區產婦的健康需求,改進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產后保健服務。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進行居家訪視的755例產婦為調查對象,采用單項選擇法和多項選擇法的問卷調查方式,對健康知識需求情況及缺乏相關健康知識的原因進行調查,另外對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需求也進行調查。結果社區產后婦女普遍欠缺健康預防保健知識,對健康知識指導需求高,其中嬰兒早期教育占75.6%,嬰兒撫觸、按摩的方法占73.5%,產婦保健操的鍛煉占56.1%,新生兒喂養和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及產婦腰痛的預防占49.1%,嬰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及新生兒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理占47.5%,嬰兒常見疾病(如尿布疹、鵝口瘡、膿皰瘡等)的預防及護理占46.7%,新生兒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占41.9%,及早開乳和母乳喂養的好處占40.4%,產婦會陰傷口、惡露、子宮復舊等占29.8%,產婦乳腺炎的預防占20.2%。社區產婦健康知識普遍缺乏,需求多,存在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都希望得到科學具體的針對性康復指導,教育方法和途徑以醫護人員講解演示和上門家訪得到最多的支持。結論通過對社區產后婦女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從而了解產后婦女對健康知識需求的差異,并采取各種方法和途徑提供相應婦女保健知識,有助于調整、改進產后婦女的健康知識水平,顯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產后保健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社區;產后婦女;健康知識需求;健康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51-04
產褥期的女性敏感度較高,在生理、心理及社會角色上都面臨著巨大的轉變,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由于社會角色的轉變,產后體質虛弱,身體應激及內分泌環境的改變,產后婦女和新生嬰兒在此期存在著諸多的健康隱患,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因此,提高社區產后婦女的健康認知水平對保障母嬰健康有著重要意義。隨著計劃生育二孩政策的放開,產婦數量勢必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增加,部分產婦年齡增高,遇到的問題也會增加,每個家庭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因此要做到系統、完整的健康教育必須具備充足的人力,提高產后居家訪視率,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為了解社區產后婦女對產后健康知識的需求及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產后保健服務質量,本研究采用單項選擇法和多項選擇法的問卷調查方式,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中心進行居家訪視的755例產婦進行問卷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中心進行居家訪視的755例產婦為調查對象,年齡22~40歲,平均(25.3±5.1)歲,其中初產婦583例,經產婦172例;正常分娩591例,剖宮產164例,所有調查對象均可以正確理解和回答調查內容,并給予建立健康檔案,做好產婦的信息登記及產后居家訪視隨訪記錄,并對調查問卷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收集、統計分析。
1.2方法
1.2.1調查內容 遵循知情同意原則,由負責產后訪視的小組成員針對產后相關健康知識設計調查問卷,并對調查問卷進行信度與效度的檢測,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分別為產婦一般資料、社區產婦產后健康知識的需求及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每個選項采用打“√”的形式供產婦選擇。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755份,有效回收755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將全部調查問卷進行匯總統計。
1.2.2調查方法 采用單項選擇法和多項選擇法的問卷調查方式,隨機抽取本中心進行居家訪視的755例產婦進行產后健康知識需求調查,了解產婦產后健康知識的需求及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1.3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分析統計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統計,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2結果
2.1社區產后婦女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情況
調查顯示社區產后婦女普遍缺乏相關健康知識,健康知識需求情況見表1。
2.2社區產后婦女缺乏相關健康知識的原因
社區產婦健康知識普遍缺乏,需求多,存在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見表2。
2.3社區產后婦女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需求
社區產后婦女都希望得到科學具體的針對性康復指導,教育方法和途徑以醫護人員講解演示和上門家訪得到最多的支持,見表3。
3討論
產后居家訪視是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主要包括產婦和新生兒兩部分,能更鮮明地體現出社區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也是婦女五期保健的重要內容,可及早發現影響產婦、新生兒的不良習俗及健康問題。本中心承擔著社區產后婦女的居家訪視工作,探討社區產后婦女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可以進一步了解產后婦女對健康知識的需求程度,并針對性的對產婦進行及時、正確的指導,從而為保障母嬰健康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措施,真正達到母嬰健康的社會目的。但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的掌握存在片面性,對有些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不足,目前通過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持續隨訪追蹤,來評價社區產后婦女對健康知識需求的現狀,統計社區產后婦女認知水平,為社區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分階段的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議與依據。從表1可見,本項調查研究中結果顯示,社區產后婦女普遍對健康預防保健知識都是欠缺的,對健康知識指導需求高,其中嬰兒早期教育占75.6%,嬰兒撫觸、按摩的方法占73.5%,產婦保健操的鍛煉占56.1%,新生兒喂養和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及產婦腰痛的預防占49.1%,嬰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及新生兒異常情況(如嚴重溢奶)的應急處理占47.5%,嬰兒常見疾病(如尿布疹、鵝口瘡、膿皰瘡等)的預防及護理占46.7%,新生兒日常護理(如臀紅的預防、皮膚的清潔、臍部護理等)的注意事項占41.9%,及早開乳和母乳喂養的好處占40.4%,產婦會陰傷口、惡露、子宮復舊等的觀察占29.8%,產婦乳腺炎的預防占20.2%。這些調查結果表明要對存在的健康問題做好針對性的產褥期保健指導,保障母嬰健康,真正達到預防保健的作用。
婦女保健越來越多人備受關注,而社區護理人員通過居家訪視,完成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健康促進、護理照顧和康復護理工作。但從表2可見,社區產后婦女相關健康知識的缺乏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導致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的了解很有限,存在著諸多健康隱患,而且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的需求高,這需要我們醫護工作者作出正確評估,不斷量化研究,提高居家訪視水平,進行教學示范及宣傳教育,針對不同層次人群制定相應的方法、渠道和強度,采用通俗易懂、耐心、具體、反復、形象化地教育、指導,注意其掌握健康知識信息的反饋,以便于更了解她們的情況,對未能掌握的部分及時補課,促使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真正提高產后婦女對保健知識的認知水平,達到促進母嬰健康,保障母嬰安全的目的,也逐步形成健康行為。總之,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是投入少,產出高的一項公益性工作,要求婦女保健工作人員通過多渠道、靈活的健康教育方式開展適宜的保健知識教育,實現保障母嬰健康和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目的。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關鍵之一。產婦希望得到科學具體的保健指導,從表3可見,獲得有關健康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以醫護人員居家訪視得到最多的支持,其次為方便快捷的電話咨詢等。全科護士通過居家訪視,擴大護理服務領域,將護理工作關口前移,針對存在健康問題或育兒問題做好產褥期保健指導,完成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健康促進、護理照顧和康復護理工作,不僅提高社區產后婦女保健知識的認知水平,而且保障母嬰健康,真正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也讓“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新型就醫模式更加深入人心,促進醫患關系和諧,進一步推動保健服務在社區的延伸、推廣運用與深遠發展,也體現了全科護士的自身價值,同時降低了醫患糾紛風險。這種及早的健康知識干預,可以增加產婦的預防保健知識,提高母嬰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又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奠定了扎實的群眾基礎,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從而減少產婦及嬰兒并發癥的發生及由于并發癥所引發的經濟負擔,節約社會醫療資源,減少母嬰前往醫院就診的困擾,從而真正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