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亮
摘要:作為紀委監督責任的內涵而言,其是由其作為黨內專門監督機關,在貫徹實施“五項經常性工作”和“三項主要任務”等監督職責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經常性內容。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紀委監督責任的內涵以及履職創新路徑,其有助于紀委監督責任的科學化履行。
關鍵詞:紀委;監督責任;內涵;創新路徑
紀委務必擔負的一項重大職責是落實監督責任。深入分析紀委監督責任的內涵特征及履職途徑,對于紀委科學有效地履行監督責任具有重要意義。履行好紀委監督責任,應認清其蘊涵著的人本性、專門性和復雜性特征;應堅持在“預防中”強化責任、在“被監督”中提升素質、在“整合”中擴大效果和在“主動”中有一定的作為;在實踐中應具備的超前、科學、專注和主動態度。
一、紀委監督責任的內涵分析
(一)紀委監督責任的剛性特點
紀委責任的法定性與專門型是決定了實現監督責任的目的。不同于媒體監督、群眾監督及其它監督,紀委監督責任是由黨內法規明確規定的,具有專門性或法定性特點。《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從事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紀委根據黨內法規賦予的權力和職責依紀依規執紀監督,這是由紀委工作的性質決定的。所謂監督責任的剛性:一是紀委監督權力是由《黨章》賦予的,監督責任具有神圣性、專門性、原則性和嚴肅性;二是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的對象、范圍、程序、手段和方法均由《黨章》、《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明確規定,履行監督責任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黨紀為準繩,嚴格依紀依規履職盡責;三是紀委履行職責的過程是嚴肅的執紀監督活動,必須產生相應的執紀后果,其執紀監督的效力具有強制性,任何組織和個人均小得凌駕于黨紀黨規之上。
(二)紀委監督目的的人本性特點
紀委監督目的的人本性特點,即:履行監督責任的根本目的是以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表面上看,紀委履職過程中給人以“原則性”、“鐵面孔”、“查處人”的形象,實質上,“道是無情卻有情”。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的根本目的是維護黨的紀律、純潔黨的肌體、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推動科學發展,而所有這些,正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福社所在??v使查處少數違紀犯規者,也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幸福。至于紀委“搞教育”、“打預防針”、“抓苗頭”,更是為了防比黨員干部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最大限度地愛護并保護黨員干部,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
(三)紀委監督環節的復雜性特點
紀委監督責任的復雜性受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艱巨性影響。從監督對象看,既要監督單位和集體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安排部署情況,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又要加強對領導干部行使權力和執行廉潔自律情況的監督檢查。從監督形式看,既要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增強各級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又要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形成強大威懾。從工作機制看,既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不敢腐”的制度建設,又要深入加強“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推進反腐倡廉體系現代化。從監督內容看,既要堅決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嚴明黨的紀律,嚴肅查處違反黨紀的行為,又要持之以恒地糾正“四風”,嚴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從監督時空看,既要監督檢查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內的工作作風情況,又要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八小時”以外的私生活領域。從監督的手段看,既要發揮專職監督機關的工作優勢,又要充分利用審計監督、效能監察、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等監督資源。
二、紀委監督的履職創新路徑
(一)將“監督責任”與“主體責任”的關系處理好,在監督責任的履行中有所作為
紀委的監督責任是保證,而黨委的主體責任是前提。黨委的主體責任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提供了基本方向,充分履行紀委的監督責任為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了保障。越是強調黨委的主體責任,越是對紀委的監督責任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沒有監督責任的落實,就沒有主體責任目標的實現。所以,紀檢機關要有效監督同級黨組織從體制機制、方法措施、環境氛圍和工作布局上,全面落實主體責任;要督促同級領導班子成員落實“一崗雙責”,既抓好分管部門的業務工作,又加強自身廉潔自律建設,同時加強分管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指導和監督;要督促檢查下級黨組織切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主體責任;要圍繞黨委主體責任目標,自覺落實“三轉”,創新工作、履行監督職責,確保黨委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充分體現紀檢機關監督責任的意義。
(二)將“被監督“與“監督”的關系處理好,在“被監督”中提高監督素質
良好的素質是履行監責任的前提。正人先正己。執紀者必先守紀,監督者必須先受監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對紀檢機關及其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嚴、更高的要求?!芭钌橹?,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這就要求紀檢機關和紀檢干部牢固樹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理念,自覺把自己置于“被監督”的環境中,主動接受群眾、組織、社會的監督,在“被監督”中小斷強化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信仰意識和忠誠意識,在“被監督”中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在“被監督”中不斷增強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在“被監督”中不斷從嚴管理和改進作風。與此同時,紀檢機關要切實加強對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科學設置工作程序,規范業務流程,實行對紀檢機關和從業人員的監督制約,防止“燈下黑”,更好地貫徹實施監督責任。
(三)將“問責“與“預防”的關系處理好,在預防腐敗當中加強監督責任
預防腐敗案件的發生和履行監督責任是前提、是目的,問責查案是措施、是手段。一方面,只有預防先行,把預防的功夫下足,才能更好地減少和杜絕案件的發生,充分體現紀檢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只有嚴肅執紀、查處腐敗案件,才能形成強大威懾,更好地預防案件的發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既要看查處案件的數量和質量,更要看預防腐敗措施的廣度和深度。所以,紀檢機關在履行監督責任的過程中,要根據人們思想行為發展變化的規律,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思考一下過去,想一想黨組織對自己的培養,不做辜負黨組織厚愛的事;思考現在,想一想當下擁有的職務和榮譽,不做前功盡棄的事;思考一下未來,想一想以后的日子和生活,不做身敗名裂的事。”啟發黨員干部心中“不想腐”的自覺意識,筑牢思想防線。要切實強化權力配置、運行、制約過程中的監督,強化體制機制建設,編織好“不能腐”的制度網絡。要嚴肅執紀問責,堅決查處那些“踩黃線”、“闖紅線”、“碰高壓線”的違紀違規違法者,努力營造“不敢腐”的高壓態勢。
(四)將“其它監督“與“紀檢監督”的關系處理好,在整合應用其它監督資源的過程中提高監督成效
所謂的紀檢監督就是紀檢機關根據《黨章》等黨內法規對單位、群體和個人執紀情況的監督,其他監督是媒體、審計、效能監察等組織,依據自身的規定,在履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監督職能。紀檢監督與其他監督的出發點和目的具有一致性,紀檢監督不能代替其他監督,其他監督也不能代替紀檢監督,紀檢監督與其他監督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關系。在履行監督責任過程中,既要重視發揮紀檢機關的專門作用,又要整合利用其他各類監督資源。紀檢監督要充分利用其他監督的成果,對其他監督進行“再監督”,即從效能監察、審計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的監督成果中,發現問題線索,進而建立有效地發現問題、查處問題的機制。做到哪里有疑問,就要監督到哪里,哪里出現問題,執紀問責就要進行到哪里,不斷提高監督成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反腐形勢下,切實做到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更需要充分認識紀委監督責任的內涵和特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科學分析其履職路徑,才能更好地將監督責任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鄧修明.關于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踐與思考[J].先鋒,2015(03).
[2]王仁財,吳小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踐與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0).
[3]任學飛.落實紀委監督責任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企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