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伶俐+羅荷花
摘 要:文章在分析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長沙銀行小微企業存在的信貸產品創新力度不足、業務流程繁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信貸配套措施不健全、定價機制不合理等信貸業務發展問題,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小微企業 信貸業務 發展問題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5-154-02
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基層細胞,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提供居民就業機會、推動科技創新、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約束難題,制約了小微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長沙銀行自1997年成立至今,把為小微企業提供“最貼心”的金融服務作為其發展定位,這些年逐步成為長沙及周邊地區小微企業融資首選銀行,對小微企業發展和地方經濟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現狀分析
1.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規模。長沙銀行作為長沙本土的商業銀行,為長沙以及周邊地區小微企業提供大部分信貸來源,支持著眾多小微企業發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長沙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705億元,占全行總貸款的63%,較年初新增134億元,同比增速34%,小微貸款客戶數為37944戶,較上年同期增加23508戶,小微貸款客戶數超過長沙市場的1/4,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成為長沙地區小微客戶的首選銀行。
2.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模式。目前,長沙銀行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在信貸業務中實行準事業部制的信貸業務工廠模式和特色專營支行模式相互融合的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模式。目前長沙銀行針對貸款額度為1-100萬的企業主推出金融服務產品“長湘貸”,該產品具有無抵押、貸款流程簡單、手續費用低及可滿足不同貸款企業需求等特性。同時,長沙銀行為滿足貸款金額為100-500萬的小微企業,還根據各地經濟特色,設立專營支行,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從銀行業務中剝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小微企業信貸組織,推出了聯保貸款、轉賬支付卡等產品。針對貸款金額在500萬以上的小微企業,長沙銀行依舊實行傳統的銀行信貸模式。
二、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信貸產品創新力度不足。目前長沙銀行雖然推出許多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但大多數是以傳統信貸模式為基礎研發出來的,其信貸產品創新力度仍有待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市場處于不均衡狀態,放貸銀行處在優勢地位,難以避免按照利于銀行標準來設計小微企業信貸產品。另外,長沙銀行由于研發費用、研發技術等因素限制,現階段不能分別給不同層次的小微企業開發出適合的信貸產品,更不用說針對不同小微企業量身定做信貸產品。此外,面對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長沙銀行可供選擇的信貸產品依舊不足,再加上對貸款額度、貸款期限、貸款利率、資金使用方向等方面的明確限制和要求,一些小微企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信貸產品,不得已轉向其他信貸金融機構,這也給長沙銀行帶來了部分損失。
2.專業化運營程度不高。長沙銀行專業化運營程度不高體現在對小微企業市場劃分不夠細致和徹底、對區域內集群產業認識不足,無法辨別哪些客戶群體現階段的主要市場、哪些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市場。同時,長沙銀行現階段難以提供全面且專業化的服務,信貸部門缺乏專業性分工,為小微企業提供的個性化、綜合化服務遠遠不夠。再者,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針對貸款5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的審批效率較低,依舊采用傳統大型企業的授信方式和審批模式,這阻礙了長沙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
3.銀企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資產規模小、信用抵押不足、業務風險大、缺乏信用擔保等自身特性,難以向銀行傳遞有效的信用信息。企業治理法人為取的銀行信貸,虛造財物報表、隱瞞公司真實信息,導致長沙銀行難以得知小微企業本身公司發展運營狀況及真實財物狀況。同時,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誠信體系、征信系統不完善,小微企業編造虛假信息得不到相應懲戒,銀行也難以在政府機構處獲得企業相關信息,進一步導致銀企之間信息不透明。再者,銀行內部基層行信息調查人員缺乏對信息的識別、加工和處理經驗,銀行信貸部門信息傳導機制不成熟、信息傳遞技術仍有待加強等因素,也將導致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
4.信貸配套措施不健全。小微企業由于自身風險較高、缺乏抵押品、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得長沙銀行面臨較高信貸風險。同時,銀行內部缺乏健全的對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進行分析和對沖的配套措施,阻礙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首先,銀行缺乏專門為小微企業而設計的創新型抵押產品。目前,銀行現有抵押制度建立在傳統抵押方式上,規定的抵押財產類別較少、缺乏靈活性,使得小微企業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抵押財產類別。其次,銀行間抵押評估機構缺乏靈活性。再者,銀行內部征信體系不健全,沒有依照銀行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出相對成熟的信貸業務制度體系、機構建設和法律法規等,導致銀行難以獲得小微企業相關財物狀況、經營狀況等信息,即便獲得信息,其真實性也有待再考量。
5.定價機制存在問題。長沙銀行貸款定價模型設計中以減少風險、獲得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從而將放大某些潛在風險,也未將客戶關系帶來的影響考慮至模型當中,這說明模型設計還不夠合理。目前長沙銀行定價機制在緊急情況下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經濟日益變更、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將導致長沙銀行在商業銀行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甚至被市場淘汰。同時,長沙銀行貸款定價相關部門缺乏密切合作。由于缺乏有效措施和相應監管制度,使得銀行定價機制在其決策、制定、執行等流程中出現很多漏洞。信貸機制的制定僅由單一部門參與,使其缺少真實性和科學性。制定的價格也沒有考慮其他部門特點及客觀情況,再加上其他部門沒有參與到價格的制定中,導致執行力度大打折扣,部門協作也無從談起。
三、促進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1.創新小微企業信貸產品。長沙銀行主要依據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貸款額度、貸款時限、貸款流程等貸款融資層面出發,設計與創新出相關信貸產品。面對小微企業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長沙銀行信貸業務應該把從單一化到為多元化、從點至面作為未來信貸業務創新及發展的重要中心點。同時,長沙銀行應充分了解市場有效信息,對貸款者的需求偏好以及貸款風險做類別劃分,據此不斷創新出信貸產品,最大限額地滿足小微企業多樣性和復雜性的融資需求,促使銀行信貸業務良好的發展。
2.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流程。長沙銀行充分了解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實際需求,對現有資源配置進行整合,減少銀企之間信貸成本,優化信貸業務處理過程中各項環節,從而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流程。借鑒工廠信貸模式,細分小微企業信貸市場,針對性、高效率地展開信貸業務,是長沙銀行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流程的基礎。健全信貸業務配套機制,規范銀行間各項管理制度,完善貸款流程崗位,實現信貸業務人員專業化分工,不斷提高信貸資金質量。嚴格實行“隨機滾動”信貸原則,防范私下人情關系或利益關系給銀行帶來隱患風險。加強貸后審查,健全小微企業風險監控系統、違約信息通報機制、小微企業詢情程序。
3.加強銀行與互聯網機構的合作。長沙銀行應接軌“互聯網+”的發展新業態,加強與P2P平臺的合作,通過網絡電子化操作,辦理傳統的信貸業務,將信貸業務流程與互聯網平臺對接。客戶可以通過網絡信貸渠道,更加獨立進行業務操作,解決由于時間與空間不便帶來的問題,配合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和設備,實現信貸業務跨區化辦理。同時,銀行應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針對P2P平臺進行的監管的規章制度,要求相關監督部門加強平臺規范性管理,確保小微企業在互聯網平臺獲得和給予的信息安全規范性,對信貸風險進行合理有效管控。
4.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為盡量降低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銀行需要加強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強化風險分散機制。銀行聘用評價授信專業知識較強的專職人員實現銀行授信工作獨立化、簡約化,聘請專職抵押物管理人員,規避風險。在小微企業駐派審批人員,加強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溝通。其次,建立全方位信息服務系統,降低因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信貸風險,實現銀企之間信息透明化、真實化。再者,利用“大數法則,價格覆蓋風險”的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管理理念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定價機制,實現銀行與小微企業間的風險對沖。
5.完善定價機制。長沙銀行不斷完善貸款定價基礎支持系統,對貸款前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相應的風險溢價,正確估算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實現小微企業貸款的合理定價。同時,長沙銀行健全貸款定價模型設計機構,使其順應小微企業需求變化,在第一時間開發設計適應不同小微企業需求的貸款定價模型,在小微企業信貸市場加速發展。此外,長沙銀行完善各行貸款定價模型實施的保障措施,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相關部門形成密切高效合作,讓優化升級的定價機制在實際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中發揮最大效用。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普惠金融有效降低湖南省農戶融資門檻研究”(15YBA194);湖南省教育廳項目“農村普惠金融減貧的作用機理與影響因素研究”(16C0793);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立項項目“湖南省農村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研究”(GLX172);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普惠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研究”((G)SCX1610);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普惠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研究”(SCX1610);東方科技學院青年項目“湖南省農村普惠金融減貧效應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荷花,李明賢.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及其融資可獲得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2)
[2] 肖沁林.長沙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1)
[3] 吳曉光.淺談網絡融資業務在我國的發展與監管[J].浙江金融,2011(6)
[4] 陳偉.論我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J].特區經濟,2014(1)
(作者單位:伍伶俐,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羅荷花,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8)
(作者簡介:伍伶俐,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學生;通訊作者:羅荷花,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