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萍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共同重視發展背景下,高中英語是學生今后長遠發展的夯實基礎,這不僅是掌握一門外語知識,更是全方面學習的先行條件。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對學生以文化為中心,培養內在精神品質的良好途徑,除去基礎聽、說、讀、寫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升華心理和智力的表現,從而對學科的文化素養、學習方式進一步了解。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進行簡單研究,從中找出發展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 德育教育
我國一直以來在培養學生時始終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發展德育教育是學生生涯重要的一部分。在傳統教育機制中,重應試成績、輕德育教育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知識的學習很寬泛,不應該局限于書本,就算有提及德育教育也是草草掠過。追其原因,還是教學方式死板,學生興趣值低,所以我們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注重高中生德育發展,發揮教師創新特長,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學觀
1.創建全面一體化教學方向。在現代化教學模式“新課程新思路新目標”的引導下,教師在延續傳統教育方式的同時,更要思路清晰地規劃學生的未來。不只是按大綱需求講課,著重理論知識的掌握,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看重語言語法的熟練運用能力,更應重視學生心理發展教育、良好價值觀體系的完善和跨語言文化的理解力。通過創建這樣全面一體化教學,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指日可待”了。
2.教學重心發生改變。樹立現代化教學目標,將教學重心從學生高分評判劃分優劣向心智健康、品德優良全面發展,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落后的教學理念需要淘汰,堅持教書育人同抓的方式,借助高中英語教學平臺,把德育教育游刃有余的放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告別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
3.審時正確德育觀。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向成人邁進的重要階段,所以此時思維活躍度達到巔峰值。教育的本身不是培養出觀點一致同意的人才,而是要學生勇于創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教師在這個階段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應該與學生減少代溝,融入學習中,了解他們需要什么,而不是過度干擾他們獨立思考空間。呆板化教育只能教出書呆子,除了理論知識倒背如流以外一無所長,就連起碼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難,更不要談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激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獨到見解,倡導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尊師尊友,對待別人不同看法應該學會審時度勢。基于以上,還有豐富針對性強的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踴躍參與,從中感悟德育教育的優處。
二、利用英語教材內容適時發現德育教育
高中英語教材中節選的多數是緊跟時代潮流話題的文字闡述,很恰當的適應學生學習要求。作為跨文化的語言科目,熟練運用英語知識語法具有很強的思維邏輯性,這也能體現學生的感情認知程度和品德的優良度。因此教師的傳授知識點的同時,也要研討合適的方法進行教材內容改編,知識點串聯到德育教育內容中來,對學生進行知識和德育同時的傳遞。例如講到“我的中國夢”時,習總書記要求廣大人民共筑中國夢,這需要人人參與,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小到可以以身作則的保護環境,大到創構我的中國夢宏偉藍圖,這都是我們應盡的愛國職責。這樣的舉例教育更容易滲透在學生德育發展的方向。
三、創新英語教學方式方法
1.和諧為主情感教育為輔的英語課堂。設立以學生為本法的教學體系,樹立師生平等觀念,快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體會學生角色遇到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改進。首先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學生的多樣性,一個學生一個特點、一個想法,鋪設和諧為主的課堂氣氛;其次設立相互協作才能完成任務的小小題,讓學生學會理解他人、把合作價值發揮到最大,這樣更好地“揚德育長處避知識的短處”,增強團隊精神。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在這特定完美的課堂情境中,自我素質都會得到升華、知識范圍更廣而深的擴大。
2.努力融合中西文化的不同。英語本就是跨語言科目,其中教學內容與我們平時所學的“大相徑庭”,從語法到寫作,都是異于語文基礎教學的學習。所以這需要學生理解能力更透徹,思維方式更快速,這才能學到其中精髓。在教材中傳播著一些西方文化內容,和我們的文化存在很多不同,老師應該正確解釋啟發,發現優秀的德育發面教育,就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接受文化的多樣性。
四、教師自我素養提高
“言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規范自我的身正言行是尤為重要的。如今社會發展需要全能型人才,教師作為主要輸送人才的“創造者”,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知識含量和思想品德,給學生做榜樣,以身作則,讓學生自主的發現閃光點。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以外更結合德育教育,把優秀的文化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不能培養“書呆子”,而是要懂得幫助他人,相互協作才能獲取更多優勢
五、結束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只有在慢慢的學習以后品質發生變化。所以教師不應該只能為學生答疑解惑,更應該教導他們尋求正確的人生價值,為我國培養全能型人才事業奮斗終生。潛移默化的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習英語的同時學到更多關于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李瑞俊.高校德育教育在專業課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資訊, 2016,(36):177-178.
[2]麻超,潘麗君,吳雪,劉玨,郭年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