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77-01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是諸多學科的基礎,她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她本身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改革已有多年,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數學教學目標需要如期完成;另一方面,學生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教學目標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筆者從事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三十余年,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學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
構建融洽關系
初中生正是處于心理生理快速發展的“叛逆期”,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夠成熟,容易情緒化,對他們不想做或看不順眼的事情容易產生排斥心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利器。現在農村中學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管理,作為任課教師,和同學們在課下見面、交流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在課堂上為人師表,在生活中應以父母般的姿態去關心、愛護學生。平時多和同學們交流,積極參與同學們之間的活動,主動去發現和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得讓學生們知道,你是一個好交流、可信賴的老師。在師生之間建立了這種和諧的關系后,才能夠獲取學生們的足夠尊重,同時也會使學生們更樂于接受教師的建議和教育,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培養學習習慣
教師授課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學生才是教學環節中的主角,讓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才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手段。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而言,經過了小學多年的學習經驗的積累,都會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然而步入初中后,課程變得更加多樣化,課程難度和對學生的要求都有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初中數學相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都是小學數學無法比擬的。因此,學生們在小學積累的學習經驗和技巧在進入初中后就需要進行調整了。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發現過無數小學成績優異,而進入初中后學習一落千丈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很多都是按照小學的學習模式,不會去主動高效地學習,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適應不了初中的學習生活。他們可能依靠他們的小聰明能在小學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但是那些不合適的學習習慣注定了他們走不長遠。因此,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十分重要,同時也使學生們學習起來更有效率,更有動力。比如,為了培養學生不斷溫習的習慣,我會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每次都加一兩個上次教學內容的題目,防止學了就忘的囧境;為了養成學生自我歸納總結的習慣,我會每一章都要求學生主動去歸納總結學習的內容,寫一個簡要的學習心得。
講究授課方法
教師要牢記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教師的指導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要講究方法的。嘗試教學法是讓學生先通過練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再由老師帶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但是在運用嘗試教學法時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難度的適中性,出題太難容易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反之便起不到鍛煉學生思考能力的效果。比如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給出某些重要的數學公式前,會讓學生先思考證明,對于個別難度較大的公式證明,我會把結論進行拆分,來分步驟進行證明,在聽取學生的思路和想法后,再進行耐心的分析和點評,這樣學生們就能學得懂,懂得透,理解透徹了就能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當然,教師首先要自己把知識點理解得十分透徹,在上課時才能一語中的,如果教師自身都理解不透徹,在教課時就會講不清楚,反倒是翻來覆去廢話很多,而學生也是聽得稀里糊涂。其次,在階段性的教學任務中,教師要多做些歸納總結,教會學生如何去歸納吸收前一階段學到的知識。比如要對初中數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歸納,不外乎代數和幾何:代數分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三級運算、方程和函數等知識點;幾何主要包括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圖形性質以及這些圖形的變換。在歸納的基礎上,要分析各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可以多進行類比總結。在相似中尋找不同點,學生會更深刻地理解。不要覺得花時間去歸納總結是浪費時間,其實歸納總結的過程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融會貫通的過程。
學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在充分理解學生差異的情況下,提出對學生最合適的教學方案,把學生們蘊藏的潛能變成發展的現實。
因材施教首先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學生們之間的差異。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中》說道:“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只有對準那個隱秘的角落,才能撥動他們的心弦。”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那個隱秘的角落,這也是教師在平時要多和學生溝通,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一個原因。找對了角落,就要學會如何撥動學生的心弦。初中階段的學生性格鮮明,有的學生做事比較毛糙、浮躁,容易粗心大意,教師就應引導其踏實,穩重一些;有些學生很內斂,不善與人溝通,過于年少老成,教師就應多些鼓勵性的引導,幫助其敞開心扉;有些學生某些科目成績好,某些科目成績差,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優勢,予以鼓勵和贊揚,期待他們在自己的優勢科目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學生時,不要輕易地去否定,語言暴力是最忌諱的。